下午在看台大哲学教授苑举正所著的《哲学六讲》,看到第五讲亚里士多德时,书内有这样一句话“有关变化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引用了阿那克萨戈拉的观点,认为变化的方向就是从潜在实现本质。”
“从潜在实现本质”的这几个字让我思考良久。先是想到植物和人的潜在是否有区别。一颗种子它的潜在都在这颗种子里,它落进土里,它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它开花结果,又落下种子回到土里。而人身上却携带着更多的潜在,多个潜在并存,意味着多种可能性并存,每一个潜在都有其实现的可能性,只是可能性大小有差,每一个实现都会成为一个平行世界。
比如,此刻当下的我想象自己身上具有作家的潜在,是不是可以朝着作家的方向努力;又想象着自己身上具有哲学家的潜在,是不是可以朝着哲学家的方向努力;再想象着自己身上具有摄影师的潜在,是不是可以朝着摄影师的方向努力……每一种想象如果都是认真的,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也许可以实现,也许实现不了。那让那一种潜在变成显在并去付诸实践以至实现呢?
首先,需要我们去寻找。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圣诞夜里,圣诞老人悄悄地在圣诞树下的圣诞袜里放进属于每个孩子的礼物,孩子们在早上醒来后,欢欣雀跃地去寻找各自的礼物,这里找找,那里找找,这个圣诞袜里没有,那个圣诞袜里也没有,那礼物放在哪里呢?这时,拔开圣诞树,发现礼物正是被放进了圣诞树里呢。
同样,我相信,广袤的宇宙具有着神秘的宇宙力量,而我们作为宇宙的一分子,哪怕与宇宙的无限相比起来,我们似乎渺小到等于零,TA也一定在我们身上藏着礼物呢,只是有些人发现了,有些人还没发现,还有些人压根不知道有礼物。我们该如何找到我们自己身上的礼物呢?和那些寻找圣诞礼物的孩子一样,多翻翻,多找几个地方,只要相信圣诞老人一定留下了礼物,就一定能找得到。
朋友说找礼物可以凭借兴趣,用心去感受,跟随兴趣的带领去深入接触;也可以主动去打破知识边界,去认识库存知识以外的世界,去激发自己的兴趣。我对哲学的兴趣,正是主动打破的结果,年前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搭建知识体系,把哲学作为基石,虽然我之前对哲学并不感兴趣,但是我知道我需要它,于是就硬着头皮去啃,去死磕,结果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有启发。结果就爱上了哲学,一发不可收拾,并且准备把儿童哲学教育作为一生的志业。
发现礼物的苗头后,必须得刻意学习、终日练习。再高的天赋高不过借口,高不过松懈。相信一万小时的努力是可以“从潜在实现本质”。
以上就是读这句话的感悟,稍作总结。
第一,坚信圣诞老人留下了礼物;
第二,坚信我们可以找得到;
第三,多尝试多探索,或兴趣引领或自觉打破;
第四,发现礼物的苗头后,刻意学习,终日练习。
希望我们都可以发现自己的礼物,从潜在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