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问我:“妈妈,你学了那么久的心理学,你学到什么?”我楞了一下,想想是啊,自己到底学到什么?我想了想,我想回答他说:我学到了:眼中有人,心里有活。
以前,曾经有个人说看到我的眼神是散乱的,当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回想起,自己当时真的是眼里只有自己。
那时候看店面,妈妈一边要帮哥哥,帮完哥哥就到我的店面帮忙看,然后就让我回家里休息一会儿。当时自己中午很想睡,一睡就一两小时,但是妈妈偶尔不会价格就打电话给我,我还不是很高兴。
有时候其实妈妈已经很累了,我还真看不懂。有一次,他们下午饭都没吃,在店面帮我看着,我好像是去送货了,回到店面已经是晚上七点,他们才回家,其实他们是走回去的,回到家里还要自己煮。
就这样妈妈帮我看店面看了好几年。经常是下午让我接完孩子,等爸爸接了大哥的儿子,然后他们一直在哥哥家里等他们回家后才走。记得有一次,爸爸不在家里,恰好是我的生日,我突发奇想,要到妈妈家里给她煮一顿饭菜。关了门,我就跑到菜市场买好菜。然后做好火锅的汤。摆好菜,煮好饭等妈妈回来。
那时候妈妈没有手机,我也故意没有事先通知她。谁知道那晚等了很久,差不多八点,才听到门响,她一进门,看到她疲惫的脸,她看到我倒是楞了,说怎么不提前说,家里没饭菜。我赶紧说:你进来再说吧!一进门,她看到一桌菜,有点激动。她说这么久了,都没人专门直接为她煮饭菜。我也不敢看她的眼,只是说:你赶紧去洗手吧!我也有点饿了。(其实我是不想看到她落泪。)
那晚她说我煮得好,我想也是因为她饿了吧?也仅仅是那一次,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眼里很少看到人,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的确是看到对方的表情,但是太多时候,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也就自动屏蔽对方的感觉了。有时也是故意岔开话题,不敢去触碰对方的感情。自以为这样对方就不会伤心什么的。
自从照顾妈妈以来,我开始觉察自己的语气和说话的方式。我渐渐觉得自己有时候讲太多的道理而阻碍了妈妈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也觉察到自己不大喜欢妈妈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我不大喜欢她讲些悲观的话。我直接忽略她讲悲观的话背后的需求。
最近我开始尝试着用解读她的话背后的需求,例如:她说:为什么别人走路那么好,我走路总是走不了?别人也是中风,但是她为什么可以走下楼,我却不行?
其实她的需求是希望自己身体健康,于是我说:你是不是也想通过努力走路走得好点?她说是。于是我就想办法,查找网络,后来知道艾灸可以让她慢慢恢复,于是我就买艾绒,学艾灸。因为这是最容易学的方法,而且比较保险。
还有就是学点按摩。只要是可以帮助她的方法,风险少的,我都去关注。慢慢的,在与她沟通中,不断觉察自己的沟通方式,不断的找出她的话背后的需求,我们间的冲突就变少了,而且关注点不一样,我也开始很少因她的说话方式不对而生气了。
渐渐的我从眼里有人,到慢慢的过渡到眼里有活,因为看到她身体的不方便,所以经常她不说话,我只要是猜到她想做什么,顺手就帮她做了,例如:她不说话,慢慢的站起来,那个时候是吃药的时候,我一看她想拿的杯子不怎么有水了,于是我直接拿水壶帮她倒水。再顺便把药递过去。
她想站起来,我就顺手扶一把。有时候,她不说话,眼睛到处找东西,我看到了看新闻的时间,顺手就把电视开了。好几次了她说我服务周到。
以前记得她帮我看店面的时候,经常帮我打扫卫生。整理货架。我自己看店面倒是没有发现有什么活好干的,但是她一来手脚就停不下来。
以前不懂,现在照顾她之后,我发现太多活干了。例如:每天早上保证打姜枣茶给她喝,作为保健。煮早餐。放药粉。打扫干净厕所。洗衣服晾衣服。就是下楼买菜也要记得倒垃圾。坐到哪里记得顺手整理好东西,不要放得太乱了,做好饭菜记得把灶台擦干净。每天扫地,是看到脏了,立刻打扫。只要地上有水,立刻拖地。家里的活就这样,你不去干,也可以,你会觉得没什么好做的。
你要去做,就很多要做。当我眼里有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多事情就要去做计划,做事前规划了。
现在想想这就是学了心理学,由理论慢慢内化的好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