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大班的家长就不淡定了,开始在外面打听幼小衔接辅导机构的情况了。刚过完年,就带着孩子开始上补习班。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也早早成了补习大军中的一员,提前接受读、写、算之类的小学化课程及技能训练。
亲爱的家长,在你给孩子送去辅导班,或者要求幼儿园老师教读、写、算的时候,请您先花几分钟的时间回答一下这份问卷,每一份题都是单选题。
1. 20年以后,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A健康、快乐、幸福的人;B事业有成;C成为有用的人才 D其他
2. 你了解5-7岁孩子的身心灵特点吗?
A 完全不了解;B 一般;C 非常了解
3. 你觉得下面哪个阶段对孩子非常重要?
A幼升小;B小升初;C 中考 D高考
4. 你觉得幼小衔接应该从什么时候准备?
A大班开始;B 从上幼儿园开始
5. 你觉得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
A知识衔接;B学习能力衔接;C行为习惯衔接 D情商社交衔接
6. 你了解小学一年级对孩子的能力要求吗?
A 完全不了解;B 一般;C 非常了解
7. 你了解孩子在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会出现哪些不适应吗?
A 完全不了解;B 一般;C 非常了解
8. 你认为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谁对孩子的影响更重要?
A 家长;B 教师
如果多数选择是不了解或者犹豫不决,我想作为家长,你有点失败。
如果你选择都是非常了解或者很快做出选择,恭喜你,你是一个理想而且了解孩子的家长。
不管怎么您在选择的过程中肯定会陷入困境,有些题你或许认为每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你只能做出一个选择。那个选择是你必须面对自己真心的选择。
之所以会向家长提问这些问题,是因为我想告诉家长这些。
幼小衔接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不只是一个短暂阶段
有些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一个短暂的阶段,从大班到孩子上一年级这个阶段。但事实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它和小升初、中考、高考一样,是孩子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
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大班和小学一年这段时间,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要贯穿这个幼儿园阶段,例如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形成,情绪的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把幼小衔接看成孩子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就会发现哪些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真正重要,就会一如既往的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对待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对孩子生理和心理的一次挑战,不仅仅是知识挑战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经历各种心理历程,有些孩子会从期待到不适应到抵触,有些会从陌生到熟悉到喜欢。幼小衔接是否能够平稳过渡对孩子在一定时期内产生重要影响。
面对这次人生转变,他们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变化和心理挑战?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哪些问题。作为家长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过这些。难道知识充足了就能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小学的教师都强调,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习惯的准备比知识更重要。一位小学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就遇到很多小朋友习惯的准备不足,上学后不会整理书包、不会交朋友、不遵守课堂纪律、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一定要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才能适应小学的基本生活节奏。希望家长能更加关注孩子专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为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去了解孩子心理特点,关注重点问题。在这里提供以下内容,可作为参考。
(1)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
(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服等?
(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幼小衔接家长更重要,调整家长情绪和心理是第一要务
今天,在我们兵荒马乱、纷繁复杂的各种教育压力之下,家长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焦虑了。焦虑几乎成了这一代家长的标配,很多人如此定义这一代家长:他们不一定是最好的一代家长,但他们肯定是最焦虑的一代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家长不仅拼命让孩子提前学,自己也“披挂上阵”。连幼儿园的家长都在“拼”。
想想孩子出生的那一瞬间,作为家长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是不是看到孩子健全健康自己就非常开心。想想20年后的孩子,你希望他怎么样的生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的儿童观、教育观、家庭观、成功观都在影响着孩子。试想一个焦虑而又迷茫爱的家长怎么会不影响孩子的成长。
作为家长自己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的事情,保持清醒的态度,明白哪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真正重要的,以平常心去了解孩子和关心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孩孩子。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没有人会天生做父母,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愿每个成长中的家长都能够理性看到幼小衔接,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教师沟通,了解家长如何更好的配合学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和自己沟通,让自己保持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