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老师解释了很多生活中的现象,我很受启发。
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思考不全面:
我们到底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商品,是不应该按照出价的高低来分配的,钱不能买什么?
我的回答是:
教育服务,钱不能买。凡是其它竞争规则更为有效的时候,就不应该按照出价的高低来分配。
看了第11周问答,才明白,前半部分的回答不正确,没有深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思考。
我认为“其它竞争规则更为有效的时候,就不应该按照出价的高低来分配”,但我好像举不出比按照出价高低的规则更为有效的其它手段。
挑客,不挑客
而老师给的答案是:
我给你一个评判的标准,那就是卖家到底需不需要挑客,也就是说卖家有没有必要选择把东西卖给谁。
挑客和不挑客,能解释许多复杂的现象。
不同教育阶段的消费准则是不同的,因为不同阶段的教育服务,功能是不同的。越是初级的教育,他们更大的是服务性的功能。提供这些教育的人,不在乎谁来接受教育,这时候,就应该根据价高者得的办法来进行分配。而到了中学、大学,尤其到了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功能逐渐发生转变,这时候教育机构就越来越倾向于挑选学生了。
医疗服务的分配标准也是如此。特殊情况下,由于交易费用太高,人们来不及议价,来不及筛选病人。而在其他诊室里面,医生基本上没有必要挑选病人,这时候医疗的服务就应该根据价高者得的标准来分配,如果一定要选择另外的一种标准,也一定带来其它的公平问题和效率问题。
每当我们指责以金钱为标准的时候,我们要牢牢记住放弃了金钱的标准,我们还得选另外一个标准。我们得看,另外一个标准是不是比用金钱的标准更好。
美国石油短缺一夜间消失
故事很精彩。
短缺是价格被人为抑制的结果。
一旦解除人为抑制,让价格回归市场,短缺马上会消失。
价格管制
经济学家张五常对“价格管制理论”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两个命题:
- 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的耗散;
- 人是损失最小化的动物,人们会依次选择那些能够最大程度挽回价格损失的竞争方式,从而使得损失最小化。
前几天,我不是很理解为啥把“价格管制理论”放到这周的内容中来,现在写出来才明白,这是想要说明,多种竞争手段中,价格是最特殊的那个,因为它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一旦价格手段被人为抑制,就会出现更多的竞争手段,降低经济效率。
预习
不要轻视对纯概念的学习,因为它给你建立一套参考系。稀缺、成本、选择、歧视、租、需求、弹性、价格、短缺和过剩,这些概念逐渐在你的脑海里扎根、关联、生长,使得你每天所见所谓,都萌发了新的涵义。
然而,理论是一个平面,现实是一个立体。任何经济政策都不是从理论推导出来的,而是由社会上不同的人通过博弈所形成的。
预习思考题:
既然价格管制会导致效率的损失,为什么世界各地还有那么多的价格管制政策在实施?
- 经济学原理很多都是违反直觉的,需要受过经济学的思维训练,才能理解和接受它,运用它则更为困难。
- 价格只是若干竞争手段中的一种,有时候,利益方可能都想加入对自己有利的其它竞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