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大冬天,哈尔滨的雪落得像天上掉下了馅饼,街边厚厚的堆着。我和王医生在街角的店铺吃着烧烤喝着白酒,一边感叹时光飞逝,一边叨唠生活的琐碎。我向窗外看了看,“这雪天竟然还有人拾荒,也真是很艰辛。”王医生循着我的视线望去,
“那个老人我好眼熟啊。”
定睛一看,原来是他的一个病人,都七十高龄了,这大雪天还在外面拾荒,王医生看着,起身出门走向老人,邀他一起进来喝个小酒暖和暖和。老人双手已冻得发紫。
闲聊中,老人聊起他的一双儿女。他不无骄傲地说,我儿子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工作,女儿嫁到了北京,在一家摄影工作室上班。随后又不免黯然地说起老伴在五年前离去,现在他一个人在哈尔滨,身体状况不太好,儿女不孝,对他不闻不问,这不大冷天的还要出来拾荒才赚得些饭钱。
这世道也是醉了,父母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他们还小有成就,然而竟让年迈的父亲在大雪天拾荒,就因为一点小病就把他一个人丢在哈尔滨,不管不顾,这良心是被狗吃了吗?!
“大爷,您别担心,这病我一定尽全力帮您治疗,等病好了,吃嘛嘛香。”说着,两人干了杯酒。
王医生跟我推荐过一本书,是美国的一位医学博士奥因斯坦写的,书名叫“Today Medicine, Tomorrow
Healing”,中文译名是《现在治病,未来治愈》。他在书中提到,很多时候,医生把病治好了,但病人却“死”了。他最想看到的,不是“病治了”,而是病人真的被“治愈”了。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然而现在的大部分医生都只是把治病当成份内的工作,而不是毕生的事业。从早上到晚上一天之内有上百号人来就医,医生为了效率,可能连好好看看病人的脸的时间都没有,病人匆匆忙忙上下奔跑挂号看病缴费检查取药,有时候一天就在医院奔忙了,而医生实际上还没有倾心地为其诊疗。
王医生从医三四十年来,一直坚守着“仁爱、达理、廉洁”的原则,宁可一天少看几位病人,也要对每一位病人负责,耐心倾听准确诊断。他常说:“每一位白斑病患者选择我治疗都是源于信任,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王医生还不止学习进修,拥有扎实高明的医术治疗并不仅仅是提出一个治疗方案把病治好,除此之外,疗愈患者的心灵、让其感到平和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后来,那位老人经常去王医生的诊室,和他聊聊天,渐渐地心情好了,病情也好转了。果然身体的健康也需要精神的同步。假若病好了,人却开心不起来,那不是真的好了。只有身体和精神都活泼了,才是真的治愈。王医生以仁爱之心行医,把病治了,病人也治愈了,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