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结
本篇文章是“行为经济学”篇的回顾贴。
这一周里,我们一起学了行为经济学学的5个概念:
结果偏见、适应性偏见、鸡蛋理论、概率偏见和凡勃仑效应。
1、结果偏见:
定义
勿以成败论英雄。
结果正确,并不意味着方法正确;抓住耗子的猫,也许不是好猫,而是瞎猫。
例子:
- 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认为他过去的所有行为都是正确的,成功者自认为成功的经验,很可能成为他取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
-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多年来的惯性,也是当地商业世界的普遍价值观,表现出一个现象:他“成功”了,放得屁都是香的。他在腾讯做产品、阿里做运营、百度做技术,论坛上一站,说的啥我们都要侧耳倾听,奉为圭臬。
2、适应性偏见
定义:
就是人们对好的、坏的环境,最终都能适应的强大的行为心理。
一个人对所有的东西,有了之后就会习惯。好东西久了也会习惯,坏东西久了也会习惯。这就是我们说的“习以为常。”
适应性偏见也是“喜新厌旧”的逻辑基础。
例子:
三种应用:
(1)、延长幸福感:
发年终奖金后,购物车的东西分批、一个一个的买,你的幸福感会越多。
糖不要一次吃完,要一天一块糖,这样幸福才会更长。
(2)、意外幸福感:
不定期、出乎意料的惊喜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更强。年终要亲自单独发红包,而不要把红包放到工资了一起发。因为员工早已把工资当成一种适应性的了,认为理所当然。而正确的做法是:单独送红包给员工,再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这样员工的感知会更大。
想起,腾讯马化腾每年初上班时,亲自给公司员工发红包的情形。
(3)、对比幸福感:
360开机,你已打败全国98%的电脑。
游戏里有很多这种做法。战力榜、金钱榜……
腾讯做了很多的会员系统、勋章系统,为的就是让更忠诚的用户产生对比的幸福感。
因为对比产生的幸福感,动态波动,很难被“适应”。
一个案例:
我是在东北二线城市做全案广告公司,当时一个知名企业的东北分区找我们做一个小型路演,我是这样抓住机会的:
1、意外幸福:
虽是小预算,我们按照大项目执行全流程,活动当天场景布置搭建精致,参与人群排起了长队,我及时将现场的火爆场面和细节拍照发朋友圈,客户对接人转到他们的内部管理群中,引起客户大规模关注。
2、延续幸福:
活动结束后,我们给客户提报了项目总结报告,不但客观描述了活动,还包括对其他竞品现场活动情况和效果的记录分析,各类受众不同的参与心理描述,还有客户进一步的促销建议,客户接到后非常惊喜。后来的每一场我们都会做场景布置和规则上的小微调,让客户觉得有创意又有诚意。
3、对比幸福:
客户通过这个项目,将我们与其他地区供应商做了对比,随即向总部申请将我们纳入供应商体系,到现在已经合作4年。
3、鸡蛋理论
定义:
也叫“宜家效应”。
我们对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这件物品的价值。
我 们对一件事情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改变了这件事情,更多是改变了我们队这件事情的评价,付出的劳动越多,产生的依恋越深。
两个方法:
- (1)让用户有参与感:小米MIUI系统
策略:投票、选择、搭配等。 - (2)让用户付出劳动:DIY做蛋糕、陶艺、小工艺品,再付钱买给自己。
策略:留30%的工作给顾客做,这样这个商品就会在他心里镀上光环。
例子:
- 让顾客/员工/家人等,参与进来,他们的自我成就感爆棚,他们会把事情当成自己的,更容易认同这个商品/工作/理念等。
- 宜家的家具:人们热衷于购买宜家的半成品家具,回家自己组装。
鸡蛋粉生产时不放鸡蛋,让主妇自己添加,她们在做蛋糕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成就感,认为这个美味的蛋糕是我做出来的。 - 70/30法则:你用70%的成品(比如蛋糕粉)和30%的个人添加物(比如鸡蛋),你就能用最少的劳动,把工业化的“食品”变成个性化的“美食”。
- 酒店里设置“蔬菜墙”,让顾客自己摘,然后要求我们做出清炒还是做出汤。另外提供模具给客人,可以帮小朋友做出他们喜欢的兔子饭或者熊宝宝饭。或者在大厅一角放一口锅,有厨艺的客人可以自己露一手炒个菜。火锅店可以设置一个面案操作台,可以让顾客自己包饺子。
给老板提建议的方法:
给老板提建议,最好的探讨形式是,引出问题,让老板说出想法,绕个圈子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去,让老板觉得,那是他想出来的。这样通过的机率会大很多。
4、概率偏见
定义:
事实上,我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心理学把自以为是的概率成为“心理概率”。心理概率与客观概率不吻合,
不要太依靠主观判断、眼见未必为实。我的商业决策要建立在极强的理性分析基础上,数学和概率学应该多加学习。
三个原因:
- (1)代表性偏见——以偏概全。
- (2)可得性偏见——眼见为实。
- (3)沉锚效应——先入为主。
两个方法:
- (1)对有办法验证客观规律的,求助于数学,尤其是概率,不要依靠主观判断。
- (2)没有办法验证客观规律的,不要相信直觉,要求助于专家顾问。
例子:
以偏概全:一个朋友,最近他老婆生了个女儿,同产房共5位宝宝出生,4女1男,于是他就说,现在生女儿多过男孩太多,以后很愁嫁。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男女比例,是男的多于女的。
眼见为实:看见一家小店做菜的油像地沟油,于是就认为所有的店都可能用地沟油。
*先入为主:
我从朋友口中听到另一个人,他的第一印象完全是由朋友口中得知,如果我没有进一步接触他或深入了解,那么这个人的印象就停留在先入为主的口述印象。
(代表性偏见)以偏概全:
只看到同一星座的人的共同点,忽略更多不同点。自己怀孕了就发现满街都是孕妇,自己刚买买了某款包,就发现好多人也背这款,事实一直都存在,只是自己只关注了其中的一个点。(可得性偏见)眼见为实:
当经常去医院看到各种病人,就感觉生命太脆弱,处处是危险。实际生病和遇到意外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沉锚效应)先入为主:
对一个品牌的印象会停留在自己最初认知的阶段,即使现在这个产品已经随着时代发生变化,心里还觉得是自己认为的那样。对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一样很难改变,尽管理性总是在提醒不要先入为主。举一个小栗子,早上给娃煎三文鱼,心说谁还没做过鱼啊!冰箱里拿出来直接扔油里,煎过2次之后看到说明:请用水冲去表面的浮冰并用厨房纸巾吸干水分入锅。顿时无语。
懂点科学,理性思考,最好再学点概率和统计学是不是就能避免掉坑里了。高手就可以利用这些心理赚取大把的银子了!-
应对概率偏见的方法
(1)列清单:查理芒格做投资决策前,都会核对清单。
思考,如果招聘一个人,我们是否也要列出相应的岗位JB。(2)大客户销售前沙盘预演
《打分代替拍脑门》好比谈一笔生意,常规报价50万,因为之前合作未成功,失掉了订单,双放关系也有点紧张,直觉上为了新一次成交应该大幅度降价。按照直觉,有30%利润就可以做。所以报价27万就可以。
直觉即概率简单化。为了对抗直觉,我采用的方法是沙盘演练。
1 计算客户从非正规渠道采购的价格:一条条列举,包括非正规采购价、无票、无授权、最终用户认可度差、渠道风险、追求利润等,给每一项打分再对应加价,汇总得出对比非正规渠道的增量价格。
2 计算我方优势所在,包括正规授权、服务口碑、关系层面、客户精力耗费、体制之力,给每一项打分再对应加价,汇总后即为我方高于非正规渠道的报价。
结果不错,生意谈成,关系缓和,打击非正规。-
老中医的偏方:生男生女
分享一个经典的日常例子:某些人重男轻女,只想要男孩,所以四处找偏方,听说某处有个老中医的药可灵啦,吃够若干天保准管用,而且医生承诺:不灵不收钱,于是前往捧场,就这样老中医远近闻名,声音兴隆。来分析下:任何吃过老中医药的,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50%,即相当于有一半患者会夸这药灵,然后口口相传,免费的广告吸引来更多的顾客。如此以来,说药灵的人数会不断扩大,虽然认为药不灵的人数也在扩大,但基于“有病乱投医"和“试一试又不会死人”的作用,“神医”就此诞生了,而且只要把给顾客的药价提高到正常价格的两倍(没有人反对秘方价更高,价高说明好),这样的承诺仍能稳赚不赔的。这样的“神医“谁不会当,这样的生意能不赚钱吗?这样的故事仍在天天上演,可见寻常人的“概率偏见”多么根深蒂固。
-
5、凡勃仑效应
定义:
炫耀性消费,不仅仅是富人的专利;穷人也有“装”的需求。人类有个特性,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优越感,于是象征身份性的消费就有很多市场。
例子:
凡勃仑效应的产品为消费者铸造了社交货币,越贵社交货币的值越高,商品的高价算是社交货币的溢价。很多奢侈品、珠宝饰品都会有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