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身边的人谈起“天理人心”,总会觉察到一点怪怪的感觉。“存天理,灭人欲”的流毒实在是太深了,以至于如王阳明般睿智贤明,也不敢公然废掉这句话,只能在“存天理,去人欲”上做点边角功夫。可古圣先贤真的这么仇视“人欲”吗?至少读完《易》和《诗》,我们会明显感觉在先秦,古人个性张扬,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哪里有后来卫道士们所阉割、摧残出的一派小脚太监的气象。本文暂不讨论人欲的解读,但圣贤的话是说给老百姓听的,不是只有学问家才能听懂。至少当年陆象山就听不懂这句话有何道理:“天理人欲亦不是至论。若说天是理,人是欲,是分天人为二。”《象山语录》。
前面插上这几句闲语,还是回到“易即良知”的主题,我们读易、致良知,是学会做人、学会做真人,而不是让自己成为没有血肉、如枯木死灰般的木头、假人,人的七情六欲,原本就发自本心,如何去,如何除?“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所谓“和”的功夫恰恰是正视“喜怒哀乐”的存在,然后将其在“心头磨”,使之发而皆中其节,也就是找到那个恰当的“度”,这怎么能用“去”、“除”来诠释?
读易、读诗,我们看到的美好篇章,哪个不是情?哪个不是欲?圣贤就是用这些美好的篇章,告诉我们“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有激昂奋进之乐,也有缠绵爱慕之情,而本文我们一起品读的就是天高地阔的“豪迈”之气。
《大有》
无交害,
大车以载。
公用,
亨于天子,
小人弗克。
匪其彰,
厥孚,交如,威如,
自天佑之。
译诗:丰收祭祀之歌
不用收割完毕,
就得大车拉走。
这是祭祀专用,
进贡献于天子,
常人不能乱动。
不要奢侈铺张,
敬畏忠诚庄信,
自有上天福佑。
——参考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进行修改
我们已经很难从《大有》中判断哪些是歌谣原词,哪些是增补填加,但隐含于其中的“自天佑之”的自豪显而易见。这首诗绝不是讽刺贵族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意思,而是溢于言表的喜悦,是真心诚意要将最好的奉献给上天。
《蛊》
干父之蛊,
干母之蛊。
不侍王侯,
高尚其事。
译诗:隐者之歌
继承父亲的事业,
传承母亲的德行。
伺候王侯,不屑,
自食其力,光荣。
本文暂不深入探讨《蛊》卦的深意,但古歌作者朗朗正气,掷地有声。
《乾》
见龙在田,
或跃在渊,
飞龙在天。
译诗:群龙之歌
有的龙出现在田间,
有的龙跳跃在水潭,
有的龙飞腾在云天。
——选自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
常规《乾》卦解读,都是从初爻开始讲人生的各种际遇,有时要“潜”,有时要“跃”,有时要“飞”,但要小心“亢龙有悔”,这种解读当然很有道理。但当沉浸在“潜龙”、“见龙”、“乾龙”、“跃龙”、“飞龙”、“亢龙”这样一副群龙百态图中,我们是不是也能感受到“龙”所独具的“自由自在”的魅力,否则为什么一定是“龙”呢?“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不正是龙德至刚,无拘无束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