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家之前饿是一个闹钟,饿了食物就会到嘴边来,饿并不难受。我的小学离我外婆家很近,每天放学外婆就会来接我。从学校到外婆家步行也就十分钟不到的路,路上会经过一条布满小吃的小道。第一天放学的时候一路上外婆就问我要不要吃东西。食物的欲望在放学的时间段更是无法抵抗,那时候最先吃起来的是葱油饼,是经济实惠的典范,从量上来说也是很适合的,不会影响到晚饭,但是小时候是不会太多考虑是否会影响到晚饭,好吃不好吃才是重点。后来食物的花样就越吃越多了,最让我喜欢的有两样,炸鸡腿和铁板里脊肉,又属炸鸡腿为优。记忆里那时候的炸鸡腿没有现在那种金金黄的脆皮,看上去就是暗黄色炸过的鸡腿,一口咬下去倒是厚实的鸡腿,没有什么面粉,就是一只大鸡腿,你选得有多大,吃起来就有多满足。小学从一年级慢慢往上升,习惯了学校生活,年纪上去了,也有了很多要好的同学就不需要外婆送了。一上来外婆不送就出问题了,因为和同学一起回家就不会直线走回去,路上就更容易饿,吃过一次亏就懂了,饿了就得想办法找吃的,饿也变成了习惯。
到了初中,门口的脏摊就进入了视线。自从有了零花钱,吃就是最大开销。放学要吃点东西回家是因为肚子饿,而中午吃完饭吃点东西是因为没吃饱,初中就是这样过的。初中的午饭是学校的定餐,量不是很大,一般就是荤素搭配的三个菜加一碗汤,菜的品种也没得挑,如果有人挑食,那吃不饱就是家常便饭。学校门口的脏摊也因需求而生,最畅销的就是油炸摊位,其中香酥鸡和炸小年糕首当其冲。到现在也没人能确定油炸摊位的肉是不是摊主说的那些肉,总之电视里不断披露那些肉是猫肉、老鼠肉等等,说得的确很吓人,但是效果只在家长那里,小孩子还是照样吃,摊主们也赚着一桶桶金,原因当然不仅仅是饿,饿了能吃的东西很多,但是馋了,就会挑好吃的吃。小孩子只要说饿,这些东西就有的吃。
饿这个生理反应慢慢演化为馋之后,如果天生没有对食物强大的意志力,就会挖掘出许多许多好吃的。在我成长的时候,小时候非常流行干脆面。干脆面就本身来说其实不好吃,那时候都是为了买面附赠的玩具,在之后才知道方便面原来是可以泡着吃的,这是一个一发不可收的领域,我的意思是吃了就停不下来了。小时候大人都很注意孩子的营养,一般很少会吃方便面,吃就是因为馋,想吃。早上起来吃不了,很快就要去学校,白天又是在学校里,回家就是吃晚饭,想吃的话就得等晚上,夜宵就此拉开序幕。最早的时候,八点多还在吃饭是因为在外面玩,所以就晚回去吃饭了,夜宵就不同了,就算肚子再饱,心还是饿的。泡面的吃法也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最早就是买桶装、碗装的,再后来要买那些有真空大肉的,泡面泡着吃吃够了就开始煮着吃。煮着吃就有意思多了,自己控制火候,面的软硬自己掌握。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吃泡面还能在面里加料,就和吃盖浇面一样,于是我也尝试起来,试了真的都说好,从鸡蛋开始到番茄、火腿肠、方腿等等,方便面也从夜宵上位到了正餐,简单的料理复杂起来就不适合夜宵了。
记得那时候是大夏天。小时候的夏天不怎么开空调,天一热就容易吃不下饭。晚上天凉快了,肚子就不乐意了,经常咕噜咕噜叫。夏天不像天冷的时候,吃剩的食物放冰箱不容易坏,家里烧菜就会控制着量,尽可能一家人把饭都一起吃了,晚上一饿就没东西吃了。那时候菜没有,饭还是有的,用来第二天早上做泡饭当早饭吃,那时候我才知道,作为夜宵的泡饭才是真正的美食。作为夜宵的泡饭区别于早饭,晚上是不会吃酱菜之类,主要是花生酱和咸鸭蛋。打从那一刻起,到高中毕了业,泡饭是那段时间里夜晚下肚最多最频繁的料理,简单才是美是那时候意识到的,每一次端起饭碗扒着吃完最后一口饭、喝掉最后一口白水都能流下幸福的眼泪。
长大以后吃饭就会控制了,但是无论白天吃了多少,就算像是过年那样的胡吃海喝,到了晚上,一定还是会饿,馋还是那样馋,只是不会再那样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