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了早起的计划,每天5:10分起床,虽然才执行了11天,但受益良多。做这个计划的初衷很简单: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来看书,我想只有阅读能帮我解惑。
近两年,越来越不安于自己混沌的思想状态,对“不惑”这个中国文化传统里比较重要的人生境地十分渴求。虽然而立之年近在眼前,之后就是走在“不惑”的路上了,但只有时间的虚度怕是不能成事,而且十年才能达成,多么令人沮丧?何况,一辈子达不成的人也许比比皆是,不知我是不是其中一个呢?这点小小的自我追求,让我有点焦虑。我现在已能安然接受平凡,但无法接受平庸和愚蠢。
找个老师,也许是能解惑的。一二挚友,亦师亦友,总能在你不曾涉及的地方给你启迪。之前和挚友酒过三巡后,都会吐露心声:为什么到现在自己连一个完整的价值观都没有?与其说是寻求帮助,不如说是寻求慰藉吧。现在我有了不同的看法,自我认知这件事情,再好的朋友对你的帮助也接近于零。毕竟要不惑的前提是要先独立的。
人要成熟应该就是独立的,在物质生活和情感思想上,都不用依附于家人、朋友。之前觉得价值观这个东西,要在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接触中,缓慢得到的。然而,思想上一旦有了寄托,长久以来,连价值观究竟是什么都没搞清楚。
现在我弄清楚了,价值观,就是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差,什么是更好,什么是更差的评判标准。拥完整的有价值观,就拥有完善的选择、评判标准。你选择善良,如何面对可能的欺骗?你选择自由,怎么承受失控带来的痛苦?没有能够恪守的准则,每次的选择只能是被自己或他人的情感裹挟,思想乃至生活的混乱就是这样产生的。既然价值观其实就是个选择题,那终归是要自己来做才最好。(相关文章:不要让别人帮你做选择)
其次,人生不惑知惑始。我发现承认并坦然接受自己的无知愚蠢,可以减少大部分的痛苦。坦承自己的无知,才是能够长足进步的前提。书读的越多,越知道懂得太少。至少知道自己的贫乏就不会妄言,可以做个得体的青壮年:谈论着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情,还一脸老司机的样子;又或者提前进入中老年状态,对政治经济世界格局都如数家珍,在我看来不是一个体面的事情。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序言里面提到,萧伯纳剧本《巴巴拉少校》里有一场戏: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顿,因为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却自认为有一项长处:明辨是非。老爷子认为:这些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
虽然萧翁的观点对浅薄狂妄之辈,是个警醒。王小波也是在不惑之年才明白萧翁见解有失偏颇:纵然能达到的不是先贤就是大哲,但也不应当成为安于现状、回避愚蠢的理由。追求很难达到的智慧,甚至会被认为是可笑的事情。富有思想的作家、哲人们不会只顾自己,他们在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对年轻人的责任。那我们至少顾好自己吧,追求不惑,也是源于对自己的那么一点要求,让自己不至平庸和愚蠢。
平凡的生活里,阅读真的是算得上高贵的享受。它能帮我理清各种繁杂的思绪,编织成我自己的价值观网络,是追求不惑的头等良师。早起阅读,我现已经不用刻意坚持了,大抵是能成为我这辈子的习惯的吧。
虽然现有的价值观会受当时环境和见识的限制,会在遇到更高阶的知识时被证明并不完全正确,甚至全部颠覆。但我还是要追求建立自己清晰完备的价值观,毁三观的前提是要有三观嘛。这也说明了知识和思想境界是存在高低层次的!通往不惑之路,至少第一个台阶已经砌好:基本独立和知道自己思想的贫瘠。
漫漫不惑路,我已做好了长途跋涉的准备,不再焦虑心急。
微信公众号:海落的小世界 ID:ihailuo ,寻找有兴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