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
那么,说了半天,到底“为什么要学习”?
这也曾经是困扰了我很久的话题,尤其备战高考时。那时,学习压力大,方法不巧,效率不高。再加上被压抑的贪玩心在作祟,学得很痛苦,感受不到丝毫的乐趣。上了大学后发现所选专业跟当初折磨了我很久的理化没有半毛钱关系,忍不住怀疑曾经那样费力、遭到的挫败感是为了什么,学来又有何用。写到这,又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的那次高考,微博上也出现了“把英语、数学赶出高考”热门话题。看到时,很理解那些考生们的心情。正因为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境,又以时过境迁的立场回望,才发现不是知识无用,而是需要改变教育方法和自己面对知识的心态。
数学培养了的逻辑思维,解题方法和习惯。尤其在遇到难题时,去强迫自己,不断思考。这种过程本身就足够有意义。在日后脱离了考试系统后,遇到生活中的难题,可能会能赖就赖。有时候赖过去了,为自己头脑的懒惰找了一个短暂的逃脱通道。但这样看似细微的、一个个积累下的未曾付出的努力,或许都要在将来加倍偿还。我是这么觉得的。
语文,可以滋养性情,提高基本的素养和为人的修养。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备考时觉得辛苦,想抱怨,但脱离了那个阶段,会在某一天突然对往日看过的诗词、读过的文章,有新的感受和理解。而这些忽而涌来的感情,可以丰富人生。而学英语,磨练了语感,也打开自己的接触新事物的思维。
还记得去年末,瞥了几眼日剧《只是先出生的我》。讲一个普通公司职员被派去学校当校长的故事,以剧集的形式在教学方式和改革上提出了另一个角度的见解。里面,高中生们问:老师,你是公司的普通社员吧,工作后还会用到那些函数微积分么、物理和化学知识么。用不到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学。日后自动翻译机会带来很多方便,那为什么还要勉强地去学英语。
校长想了想,说:虽然不会直接使用,但数学是去寻找答案的过程,是培养正确判断力的过程,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也会有力。思考方法和逻辑能力也会提高,对在这个世上生存有帮助。另一方面,日本的少子化,劳动人口不足,消费人口不足,市场变小,所以企业必须要走出去,或者让外国人来工作。所以要与外国人一同工作,要更快地接触世界上更多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英文。所以英语是通往未来幸福的路径,很重要。
年轻时难免短视,只看到眼前的感受和得失。但将来某一天,所有被埋下的点,会在不经意间串联成线。一切都不会白费。所以很多人才说,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你也许不记得,但它们都切实地化为了你的骨肉血液。而学过的知识也像读过的书,在磨砺思维和脑细胞的过程中,无法衡量和看见的提升,已经被埋在了人生中。这是我在离开那些知识和备考岁月后很久,才慢慢感受到的。
拼过高考后,学习基本上就是自己的事儿了。专业和选修课程都由自己来定,外语也好其他技能也好,都是为自己未来铺路的砖瓦。在有选择权的情况下再谈“学XX无用”的话,无非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离开校园后就知道生活远没有那么简单。而“学习”这件事本身,已经是很容易的了。只要愿意付出,总会有收获。更何况,这已经是一个不继续学习就要被残忍对待的时代。
现在科技进步,AI的能力已经开始逆天般前进。虽然很多工作将消失,要面临的挑战和未知也越来越多,但在工具的帮助下,我们也可以过得不那么辛苦。就拿翻译来说,随身语音翻译和流畅的表达,让“语言隔阂”被慢慢缩小,对不擅长外语的人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但是,这并不能替代外语学习本身这个过程。人自己,始终是应用工具的主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目的。甄别、筛选工具提供的结果后,该如何使用,始终是人类自己的事。而“甄别和筛选”这一道工序,就是学习的意义吧。
所以,关于为什么学习,我想到的是:
○ 开发、锻炼自己的大脑,向内磨练自己的心性、积累必须的涵养和视野。
○ 向外应对不断变化并向人类提出新挑战的世界。
○ 并且更好的使用新工具,而不是因依赖工具而被限制和残忍替代。
毕业以后,本以为自己告别了学生生涯,高呼“万岁”和“解放啦”。但其实,永远在路上,永远需要用新版本去替代旧版本的自己。
学习的累加和重新学习
学习,不但不会停止,还需要不断叠加,甚至重头来过。
回望这些年,在前进的路上有很多教训和遗憾。比如放弃了曾经爱玩的翻唱、画画,也在语言的精进上进步缓慢。
刚上大学时,比较空闲,还玩了几年动漫歌曲的翻唱。一旦撂下,自娱自乐都唱不好,即使是曾经熟悉的歌曲、不太高的调,也变得无法胜任。所以,一旦荒废,很容易武功尽失。画画也一样。当把画笔搁下,面对现实生活后,灵感不再轻易上门,而手也变得不灵活,色感跟着极具衰退。功力大大退步是肯定的,但唯一欣慰的是,起码比刚开始拿起画笔时的水平高,功力至少没有退回到起点。
而说到语言,以及任何的学习,一旦满足于现状,想进步就很难。报过网校班,但中途一旦落下、习惯中断了,再找回连续学习的状态就很难。加之记忆曲线的影响,再拾起时,曾记忆的东西会衰退很多,这意味着学同样的东西,要耗费了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
所以,一旦决定要学什么,就要保持连贯性,并不断练习,保持手艺和知识不生疏。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概念略有不同,中途停下,不会只按了暂停键并停在原地,而是会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地被冲刷着后退,甚至退回原点。所以,再拾起来时甚至要重新学习。尤其是离开义务制校园后的自我学习和深造,除了金钱的投入,浪费的精力和“时间成本”会一去不返。
保持习惯性后,将自己观点、方法不断更新也很重要。
基础不牢固时,想往上添新砖是很难的事。因为不知道要放在哪,不知道该怎么关联。所以,随时都要做好重新学习的准备。哪怕是曾经学的好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消磨,也不够稳固。对于这些基础知识,中学课本就是很好的入门书。比如,很久以前就时常想再去翻一遍以前的史地生和数理化,站在如今这样压力不大但又满怀好奇心和求知心的角度再看,当年的很多知识应该都会变得很有趣又有用。
让走过的路不白走,是反复学习、不断复习的目的。人都不想自己活了半天白活了一场,总要留下点什么,让成长和前进的足迹清晰可见。
所以,如果说长大之后有什么好处的话,大概就是有了一系列经验和思维的累积,会提升学习的成果和有效性吧。
找对方法
一直以来都是很羡慕学霸的。他们脑袋转速快,时常充满魅力。在面对这样优秀的人时,你会明显感觉自己的不足。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更顺利一些,而逻辑好、脑袋好的人,就是可以占据先机。毕竟会学习、善于学习,总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点。所以,我也总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聪明的人,爱动脑筋也擅于动脑筋的人。只是时常也会感到局限,所以至今,还在摸索自己的方法论。
嗯,是的。即使这个年纪,依然时常感到自己的笨拙。
因为不是学霸,所以从小的学习习惯基本是靠死记硬背和刷题换来的,不快乐的记忆占了大多数。现在想来,刷题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对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事半功倍。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不同的领域和内容,思考该如何去学,确立目的和期望效果,比一上来就盲目前进要好的多。
比如,要抱有好奇心,发现任何事物和领域背后有趣的那一面。就像我历史特别差,但之后看到过一些好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就觉得如果教学方式是让我以这个为激发兴趣后去自行研究、学习,那我肯定是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学,而不至于知识一直有缺口,一直畏惧,一直不连贯。而像英语学习,虽然可以通过刷题换来成绩的提升,但丝毫不觉得有乐趣。直到我出门旅行,用英语跟他人交流,才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去学英语,然后用英语来和他人交流。
找完兴趣点以后,还要有会用脑的灵气劲儿。
拿减肥来说。对,这也是一个学习项目,在人生的“健康管理”学科下。迈开腿就可以解决问题么?不,还要动动脑。比如,每天走一万步、坚持一段时间依然是那个体重后,就要考虑自己的方法是不是出问题了,也要思考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哪些因素导致了不出效果等,如何才能在同样的时间内达到更有效的结果。“体重”很诚实,少运动的量、多一份的懒惰和放纵,通通精确地体现在数值的变化上。既然同样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去锻炼,当然是出效果的锻炼好。之前跑步时就想过了。都是运动1个小时,我每天跑步,但却效果甚微。那在付出的时间中、受益效果太低了,或许应该尝试其他的项目。
这又让我想到了前一阵假期回家弹琴的事儿。那天,我打开了一份小学时练过的琴谱。这么多年没练,早都忘记怎么弹了。但当看到谱子,试着把手指摆放好,发现很容易再练起来。那么那么久远前的“身体的记忆”,竟然都在,真是神奇。所以,对于这种“技能点”,点开要趁早,长大以后,精力和时间不允许,可能也会与有效学习产生时差。但是,当年弹不好的地方,现在依然弹不好。在知乎的成人自学钢琴中说,“学1小时钢琴要课后练习4小时”。想要做好一件事,想要学好一门手艺或只是,并不容易。尤其对于演奏这种需要反复练习的事儿。但又不能仅仅是反复的练习。如今,作为成年人,如果只是在键盘前坐上几个小时、一遍遍地弹,未免显得太笨拙。所以,弹了一会后忍不住想,到底该怎样练习才算聪明的、有效的练习?而不是只为了求手指动作上的熟练。
不经过事前思考、事后反思和总结,任何前进和表面的反复练习都是一种“盲目”。不用脑思考、细加实验,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试什么,守着一个路子吭哧吭哧地前进,其实根本无效。这种战术上的“勤奋”对“胜利”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比起“10000小时定律”,更多的人开始强调“刻意练习”的重要。可惜,在有大把时间可以学习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
基础教育毕业后,哪怕是大学毕业后,才发现学习的路还很长。行业知识有用,心理学有用,哲学也有用。还有很多兴趣爱好……这个世界很广阔,很精彩,在探索的路上,“学习”这件事,始终相伴。
保持学习的习惯,保持对自己的更新,这是逃也逃不掉一辈子的事。更新自己的学习思维,找到有效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且随时做好重新学习的准备。面对现实,放下畏惧,积极前进。
最后,列一下想到的点,随时提醒自己用:
【方法和反思】
○ 终身学习。碎片式学习。
○ 借助好方法的有效学习很重要
○ 一旦决定要学什么,就要保持连贯性,并不断练习,保持手艺和知识不生。
○ 想清目的,设定目标和检验方式(例如通过考试或作品成果)
○ 学历提升远不如学力提升的重要。前者虽关乎外界衡量你时的眼光,但后者才会让自己受益。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要有数。
○ 保持对新观念的开放,保持好奇心,做好认知随时被颠覆的准备。
在语言、技能、兴趣爱好方面的学习和精进,我对自己有这么一些小总结:
○ 带着脑子、有效地、刻意地、反复练习。
○ 借助工具:Photoreading,思维导图,framework……该用都要学会用起来。然后不断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 自学(主动性)
○ 找到兴趣所在和兴奋点(目的性)
知识积累方面:
○ 记忆曲线,反复记忆
○ Photoreading等新方法的迭代
○ 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不断往内填充新知识,更新或剔除旧知识,更新自己观点
○ 找到适合自己的笔记和复习方法
今后想搞清楚的:
○ 找到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理解学习的“理”
○ 学会使用大脑,与自己的大脑更好地相处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