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一个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却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话题——抱怨。你身边有没有特别爱抱怨的人呢?或者更可怕的是,你自身就是一个爱抱怨的的人?
抱怨使人们获得了暂时的心理慰藉,仿佛把不愉快抱怨出来,它就不存在了。抱怨总是悄无声息地潜入你的生活,然后慢慢腐蚀你,并且不易察觉。殊不知,抱怨是种病。比起拖延,抱怨才是人们最应该戒掉的恶习。关于抱怨,有几个真相你需要知道。你也许会觉得触目惊心,可它们却是无比真实。
真相一:抱怨无用,它并不能改变你的生活,却会让你放弃挣扎
琦琦是我的大学室友,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了留在北京,成为了某基层社区的公务员。毕业4年来,室友们每次微信聊天,聊得最多的话题无外乎就是房子、车子、票子,和男人。起初,群里很热闹,大家都会各自谈谈自己的近况。每当聊到工作时,琦琦都会吐槽自己工作内容多么无聊、工资多低、基层工作多复杂、群众多么难以应付。大家一开始还安慰她,鼓励她,为她出谋划策,谋取出路。可时间一长,她每次说的都是那套,除了吐槽和抱怨,你听不到她说什么正能量的事,仿佛全世界只有她一人最惨。我们每次叫她再努力复习下公务员,考个更好的岗位,或者把专业拾起来,跳槽到企业去。她的反应都是这件事是不可行的,抱怨这样做她要面临怎样的困难。久而久之,大家听到她的抱怨,再也不愿回话了。而她,4年过去了,依旧做着自己厌恶的工作,而且很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
这就是抱怨的力量,它对于事情的成功没有任何作用,却是失败的天然沃土。抱怨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丝毫改变,只会给你虚假的心理安慰。可怕的是,这种安慰,会扼杀你内心的激情与动力。某件事你放在心理很不舒服,你抱怨出来了,心理就舒缓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遇到问题就抱怨,以为抱怨能够为你解决问题,而不去做任何实际的努力。你最终放弃了挣扎,真的永久活成了你抱怨的那个样子。
就如心理学研究曾指出的那样:
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真相二:你抱怨的不是环境,也不是别人,而是无能的自己
人类有天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在失败时更倾向于归因于外界,而不是自己,抱怨就是向外归因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困境中会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文化,殊不知,我们抱怨的其实就是无能的自己。就如上文中的琦琦,她抱怨基层工作的苦、累、烦,其实她更厌恶的是那个胆小懦弱的自己,是那个无力改变现状的自己。
承认自己的无能,很痛、很难,所以大多数人才会心甘情愿活在抱怨的虚假世界里,不愿睁开眼睛看看真实的自己。
真相三:抱怨是一种传染病,珍爱生命、远离抱怨
相信大家一定都深有体会,一群聊天的人中,只要有一个人开始抱怨,那么整个聊天很快就会变成吐槽大会,完全没有任何营养。我会自动将身边的朋友分为两类,爱抱怨的朋友和不抱怨的朋友。跟爱抱怨的朋友聊天,我会天然的竖起戒心,一旦对方开始抱怨,我就会马上借口终止这次谈话。这并不是自私,而是对彼此负责任。我听了他的抱怨,既不能帮助他走出困境,自己又受到他负面情绪的影响,并且还会助长他的抱怨,变相地阻止了他为解决问题而采取行动。
对于自己,我也要求绝不向他人抱怨。因为肯听你抱怨的,一定是你的亲人或要好的朋友,你又怎么忍心把自己负能量传给他们,拖累他们呢?
同戒烟、戒酒一样,抱怨也是急需戒掉的恶习。我的做法是,给自己建立一个提醒机制,一旦他人或自己开始抱怨时,就要及时警惕自己,尽快从抱怨的情境中走出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自己每天抱怨的次数记录下来,相信我,你一定会震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