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内,笔者见到了一个有趣的广告【酒桌不能怂,酒后不能勇】。乍一看似乎有点道理,毕竟酒后驾车的确是危险。只是仔细想想,为何不劝人少喝点酒,量力而行呢?低头看完了那个广告,原来是一个代驾公司的广告。想想感觉这公司真是一手好算盘,前一句鼓励人们多喝,创造市场需求,后一句强调安全,确立了他们的消费选择。这样一来,听者不明就里的就开始顺着别人的话语走,完全的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现代社会人接触到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听”到四面八方各种声音。细想一番,感觉听实在是一门大学问。如何筛选信息,让听变的更有意义,也就变的尤为重要。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能取得的结果,甚至可以不输于一个演讲者。在此,笔者试析一下听者需要注意的八个要点。当然,本文只是基于个人经历和刚回国的一点点社会经验所归纳出来的感想,并不是很专业。只想着抛砖引玉,能作为一个楔子让大家更深的思考。1. 立场 这是第一条,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一条。每个人说的话多少都会带着目的,哪怕是漫无目的随口说,也有着一个放松倾诉的目的。这一点在涉及利益时显得尤为明显,比如商人诱导购买,朋友拉偏架,也或者别人说到自己这一类群体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反驳。这些人说话时候都会摆出一副公平,甚至是为听者着想的样子。但是实际上,他们所做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个利益不仅仅是金钱,也可能是面子,甚至有可能是他看的更重要的一段友情。为了自己不受损失,他们会把自己的意图包装在话语里进行宣扬。这时候如果不能洞悉说者的意图,那听者几乎是完全被洗脑。然后用自己的损失去满足说者的利益。2. 受众 虽然听者可能是面对面在倾听着演讲者不断的叙述,但实际上他并不一定是为了说给听者听的。笔者试析一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听者身边有其他人的时候,有些话直说会显得攻击性很强。那么,说者可以装作对听者说,但实际他所期待的听者,则是听者身边坐着的人。另一种情况,是说者对听者说,但是他真正期待的,是听者将所听到的话语,原封不动的转达给真正的听者。在这两种情况下,说者所说的内容可以加以揣摩,但是不必做出正常的回答。因为说者不是需要听者给出答案,而是需要听者选择是否要陪他一唱一和。同样的,有些话听者不是很方便对一个人说的话。也可以通过话题的诱导,让说者讲出自己想说的话,来讲给第三个人听。3. 分寸 在倾听中,适度的反馈能够向说者展示出听者在认真倾听,也能帮助说者补足没有提到的信息。但是各种的分寸和尺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则会引起说者的极大不快。要多多提问,但是不能什么都问。当倾诉者并不是很想讲出那么多的时候,就不应该追问下去。4. 用词 不同的人根据其年龄,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定义产生天壤之别。这种区别,会让说者和听者明明是讨论同样的一件事情,却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比如说同样一杯水,说的人说我一天能喝十杯水,是指啤酒杯那样的大小。然后听的人,想的却是小茶杯那种大小。这样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在形容词上,意思偏差的可能更加大。比如说者说的善良是褒义词,而听者却见到太多善良被人欺的故事,会将其定义为懦弱。那么听者如果不注意分辨,就很容易误解了说者的意思,从而无法真正聆听和感受说者想要表达的内容。5. 背景 听者在哪里听着别人给听者讲这个故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方对于所讲事情的重视程度。比如说在对方家里讲述一件事情,远比在外讲述更加推心置腹,同时隐约会含有一层【出了这个门,就忘记刚才说的,别把这话带出去】的意思。再比如,同样,遇到意见棘手的事件在酒席上正式提出会隐约传达一层【我把这件事情认真的拜托您了。】。而如果是私下随口说出的请求,则会隐含【我只是随口说说,是你自作主张要来帮我的。出了事情不要来找我】这一层意思。不仅说的人要注意场合,听的人也同样要注意好聆听的场合。6. 结果 听一个故事不是没有成本的,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说者说完了故事以后,是需要听者来表达一个态度的。也就是看听者是否能跟他同仇敌忾,往大了说,就叫投名状:对方跟听者说了那么多的秘密,听者是不是真的能够站在她这一边。如果不,那么知道那么多秘密的人可能要被穿小鞋了。往小了说,当闺蜜跟听者一起痛斥渣男的时候,听者是否能展现出跟她站在一边的态度,也同样决定了听者以后还会不会是她的好朋友了。所以听一些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品味一个故事不是没有成本的,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说者说完了故事以后,是需要听者来表达一个态度的。也就是看听者是否能跟他同仇敌忾,往大了说,就叫投名状:对方跟听者说了那么多的秘密,听者是不是真的能够站在她这一边。如果不,那么知道那么多秘密的人可能要被穿小鞋了。往小了说,当闺蜜跟听者一起痛斥渣男的时候,听者是否能展现出跟她站在一边的态度,也同样决定了听者以后还会不会是她的好朋友了。所以听一些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品味好听到这个秘密的结果是否是自己所能承受 。 7. 声音 一个人说话时候的声音,语速,还有气氛,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人当前的身体状况与心理状况。说话是很需要体力和精力的,即便是再能讲的人,在疲劳的时候也会陷入沉默。当一个人话语速度开始变慢,不太热情于开启话题,却仍然似乎期待着继续讲下去。那很可能是他有心无力,已经开始感觉到疲劳了,有些讲不动了。这时候,善意点应该尽早结束话题,让对方好好休息。而说者此时所说的东西,很多也开始不经大脑思考,也不加以修饰了。8. 主动权 最后这个点比较难以掌控和观察,但是却是上述所说所有点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听者在沟通中,究竟能不能掌握主动权。换句话说,在交流与沟通中,聊的内容究竟是说者想说的,还是听者想听的。有时候说者可以口若悬河的讲上一个小时,但是听者想听到的关键信息,有可能连五分钟都达不到。这在生活中闲聊还好,倘若想要从说者嘴里了解一些什么的时候。听着对方喋喋不休讲上几个小时却没有听者要的内容也是颇为心烦的。这时候,就需要在听者回馈的时候,通过提出问题巧妙的转移话题,诱导说者能集中叙述听者想知道的内容。这就是一种非常高难的技巧,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理智才能掌握好话语的主动权。 这八点如果把握得当,对于聆听者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不需要去羡慕健谈者,他们也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优势。诚然,话多的人一般都朋友多,寡言的人一般朋友少。然而话多所带来的弊病也是同样致命的。笔者作为一个话痨,简单分析一下健谈者的四处致命伤吧: 一者,说话的人需要源源不断的讲, 这也给听者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善于倾听的人说出的话,也往往会比善言者单位时间内的内容更多更准,给人以一种言简意赅的好印象。 其二,说的越多错的越多,一个人在源源不断说话时,必然造成了他语言上口误和漏洞的增多。比如不顾及听者感受,误伤听者痛点,前后逻辑冲突,细节信息的纰漏,被人断章取义的曲解,如此种种很容易成为致命隐患。 其三,话多的人往往泄露更多个人的信息,言语中不自觉的会带上许多个人的或是家人的例子。久而久之,听者会对说者家里所有情报都一清二楚,也对说者的情绪喜好也了若指掌。若是听者是朋友还好,但倘若朋友反目,家人背叛,那所有说出去的话,都将成为别人攻击自己的利器。因为知道自己太多的情况,完全可以轻易的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 其四,话多的人劳心劳神,持续不断的演讲,会大量消耗身体的体力和精力,头脑的加速运转和紧张的心跳会让人迅速疲劳。长此以往,说者会比听者累得多。所以佛家讲究【闭口禅】,不言不语蓄精养气。 从这些角度来看,大量的说虽然好处很多,但是弊端也很大。健谈者都是尽量回避这些弊端,让话多过过脑子。因为他们期待的是活跃的气氛,让人和人不断的进行着拉近着关系。只是现在看来,善于倾听,并且运用各种反馈来吸引健谈者继续讲述,用各种问题掌控自己想听到的内容。即便是话语稀少,一样能受人喜爱,广交朋友。健谈者也好,倾听者也好,本质都是一种选择,都能让自己变的更加受欢迎。寡言的人也不必非要改变,他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道路。
听可以比说更有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