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知道的那么多,却依旧过不好一生?”在寻找原因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那是因为自己的执行力或者理解力不够而导致的!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我们除了执行力,理解力不够之外,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我们还缺少方法!作者说,如果方法对了,那么,执行力和理解力不够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生活在我们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每天都能接受到新的知识。当我们面对知识的时候,受自己的好奇心驱使,我们总会放弃去反复琢磨自己已经了解的东西,导致我们知道的太多,反而不能集中精力在那些我们感兴趣的,或者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一段时间以后,当你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发现好像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说到这儿,大概也就和精要主义的理念一样,书中提到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做适当的减法,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面,反复理解。因为,每重复一遍,所理解的东西都不一样!只有反复的花时间去推敲,才能理解透彻!这是这本书所讲的方法中的第一步!
当我们接受的新知识,和我们平时的认知相违背时,我们首先的反应可能是质疑这种观点!
例如,在沟通中,如果在你的认知里,说话强势,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当你接触到一种观点是“在沟通时,我们要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立场,再去沟通”。你可能就会马上觉得有那个必要么?还要倾听,多浪费时间和精力,我平常用强势的语言就能达到目的啊!
所以,当我们遇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观点时,态度是很消极的!作者说,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态度,首先寻找这种观点的合理处,这样就能给自己带来新视角,能给自己带来成长!这是这本说所讲方法中的第二步!
有了精要主义的理念,和积极的态度,作者说这还是不够的。如果,我们花一倍的时间去知道知识,那就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更进!在更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一个公司为了调到大家的积极性,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一页纸看板!就是让员工在一张纸上用画圈来表示自己这一组的工作进展。刚开始,员工都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便于公司资源的合理分配!可是,在执行的第一周,就问题百出。有的人对计划进度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觉得这个圈该画在哪合适呢?有的人没有必要天天画圈!公司用了快半个月的时间,通过不断的反馈,沟通,才在公司上下达成共识,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标准!
想想看,只是画圈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用半个月的时间!更何况我们遇到的更复杂的事情呢?这也和笑来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不要对短期期待过高的道理不谋而合!我们要不断的去更进,反复的演练,才能把知道变为做到!这是本说所讲方法中的第三步!
总结这三步也就是要不断重复!这种重复是有方法可言的!它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层次的重复!我们在重复的过程中,深挖这种观点的底层原因,把这些认知在自己的大脑中转化成方法!便于自己在平时的应用!把知道变成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