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 The Mystery of Tao Te Ching

● 简介

五千真言《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老子写作《道德经》,就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中的“天之道”。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易经》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背后的规律。道德是最高信仰并不遥远,也绝非玄之又玄,它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源泉。

让我们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感悟道德经的奥秘!

老子故里 河南鹿邑

【感悟:老子不是神也是人,老子流传的《道德经》受到了现在很多人的盲目崇拜。】

道德经与人生

【感悟: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东方相信人造神,西方相信神造人。相传伏羲氏借由河图的“天垂象”,才一画开天,概括出了人类的总原则:即《易经》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有无”和“阴阳”是相对的,它们象征着一种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轮回。

道的特性是空,是虚。“道”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德”。

很多人不懂,“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呢?答:“大道无形”。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我们了解的“道”只是主观的片面存在。

领导说的话永远是对的,但不一定要听他的。这就叫“一阴一阳”,做领导的人懂得“反者道之动”的原理。天老爷从不说话,不说话才是最高明的。说话的人越说越吃亏,领导就很少说话。职位越低越需要动嘴。

老子说“以德报怨”,而孔子则说“以直报怨”,那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老子强调的“以德”是在事情发生前,而事情发生前后要“以直报怨”。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三分法。事情并非一定是“非对即错、非真既假”,还有第三种状态。

整部《易经》就讲了三个字:第一个字“上”,中国人都求上进;第二个字“止”,“上”加一笔即“止”,叫适可而止;第三个字“正”,叫做“道”。没有人害得了你,没有人救得了你,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有一弊必有一利。所以,遇到好事别得意,遇到坏事别沮丧。

道,就是我们的灵魂。“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法乃“就是”之意。

智慧>知识,知识并不一定等于力量。“知道的知识”叫做智力,“不知道的知识”叫做智慧。用智慧来治理国家,百姓就会得到出人意料的好处。

“为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事无事”:以不搅扰的方法去处理事物,考虑周全。科学应该要讲求循环生态理念,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人算不如天算。“天道忌满,人道忌全”。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不能太过圆满,过犹不及。

注重文化多样性,单一的文化会导致虚无。】

第1集  老子传道

图1  《老子传道图》

【感悟:真和假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有些事情是亦真亦假的(真—实—假)。我们人永远无法真正获得真理,只能说无限靠近真理(证实)。眼见并不一定为真。

老子哲学里,有一个观点是:柔弱胜刚强。《老子传道图》形象地告诉我们两点:①道是柔弱的,但柔弱胜刚强。卧虎藏龙的故事:一日孔子去拜见老子问道,老子不言,张开嘴,指了指口中的牙齿,吐了一下舌头,孔子当下有悟:牙齿坚硬,年既衰老,而所剩无几,舌头柔软,至死不烂;②老子在讲真话,而讲真话是很危险的。图中老虎代表诸子百家,各有不同立场,跟老虎讲话是非常危险的。】

第2集 上士闻道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感悟:“道可道非常道”,有三种标点方式:①“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说的那部分,就是非常道,由此看出,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常道,一部分叫非常道;②“道可,道非,常道”:只要有人说你对,就有人说你不对,只要有人说这样可以,就有人说这样不可以,这就是常道。意思是常道永远有正反两面,也可以说是正负两面,不一定相反,有可能是互补;③“道可道,非常道”这是最普遍的一种说法。】

4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感悟: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同的人闻道之后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听明白了,就会去付诸行动。有的人似懂非懂,只好继续琢磨。也有的人大笑之,因为不懂而不屑。

一切学问都是“天人之学”开端,天人之学是从天垂象开始的。人在天地间,只有了解天地,才能获得自己的生存之道。传道靠的是一个“应”字,即心连心的“感应”。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不是用来讲的,道是用来行的。“知而不行”是没有用的,学问一定需要实践。】

第3集  人生的价值

【感悟:道法自然,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行道,人类最高的价值就是为人类造福。

X=道,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我们所说的一切,包罗万象。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说人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天地不容。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有人性。】

7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感悟: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本清源,回归原点。“外其身”指的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后其身”是指退一步海阔天空,反而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亏是福”,故能成其私,私是指自己的抱负理想。要记住:吃亏就是占便宜。】

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感悟:上德不德:上德的人顺乎自然,没有想要有所得的想法;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不能放下得失心。“人在衙门好修行”,老子的观念就是你依道而行,服务人民,服务大众就是修行。要顺从自然,自己好,别人好,但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好就行。在企业中,绩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4集  究竟何为道

14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感悟:“道”看不见(夷),听不到(希),摸不得(微),无法用语音来形容,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这正是体现了道的虚无性。“道”是一个抽象的假设性的名词,它可以代表我们所要知道的一切概念。

道等于一切的概念。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老子的道德经则进一步指出,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最后会回到混沌的状态。了解“道”的办法是:安静下来,求之于神(感应)。】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感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原本是混沌状态,无边无际,浑然一体。人的存在是无法离开道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所生,而且是按照道运行的法则。】

34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感悟:道虽然生出万物,又存在于万物之中,但它不会主宰任何事物。因为道只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规律,能不能认知这个规律是一个人的修行。要不要遵行这个规律是一个人的选择。

如何遵循道:①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包括人自己);②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性;③享受过程,不要计较结果。

道生养万物,我们依从道而行。道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所以无论是我们的人生,还是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应该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弃圣绝学,如果你把学来的东西离经叛道,你还不如不学。】

第5集  反者道之动

4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感悟: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反”有三个意思:①返回原点,回到起点(终始);②物极必反,由正到反;③相反相成,阴阳互补。反者道之动:①动是必要的;②动以道为主,动是道的主要方面。事物是动态发展的,永远处于运动之中。宇宙中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无尽的循环往复。

反者道之动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情它发展到极点时,就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变化是自然的,人类也是宇宙自然发展中的一部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无所不用其极,事物是由极盛转衰(反)。

不变的是原则,变的是现象。一样的叫做本体(不变),不一样的叫做现象(万变)。一个刚推出来的政策或措施,刚开始效果是显著的,但无论效果多么好的政策或措施都不可能永远行之有效。看来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规律。(类似于“增长极限”系统模式)】

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感悟:做人要懂得谦虚,说“孤”才能“不孤”,说“寡”才能“不寡”,说“不善”才能“善”。看清现实,万物再纷繁复杂,最终也都夷为平地、回归原点。处以混沌之中再入以混沌。】

7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感悟:“知不知”,是说圣人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不知知”,是说一般人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而却自以为知道,于是不懂装懂,沾沾自喜。孔子也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种自知之明的智慧。】

第6集  智慧与阴谋

36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感悟: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用啟张、弱强、废举、夺与来提醒世人见微知著,顺势而为,最终才能到达自然。道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知道如何顺应自然规律,是人生之大智慧。

宇宙是永远处于变动之中的。“风水轮流转”“富不过三代”“好汉不提当年勇”“英雄不问出处”“事过境迁”。】

68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感悟:善为士者不武(善于担任将帅的人,他不爱好武力),善为战者不怒(会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胜敌者不与(会打胜仗者,不轻易交锋)。老子把战事当做凶事,即使打了胜仗,也要当作丧事。一阴一阳谓之道,柔弱胜刚强。下围棋的人不下围棋,也就不会输了。与敌人战争不交锋,以退为进,各退一步也就海阔天空了。万事不争,和平就是自然。

在变化之中求不变的法则。强者必然毁灭。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弱才能推“动”变化。】

第7集  柔弱胜刚强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感悟:强弱、好坏、善恶、美丑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年轻时貌美如花,老后憔悴;假装善良的伪君子;有钱人富不过三代。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强可变弱,穷可变富,我们所追求的和所得到的,也许正好是相反的。要让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行,就要使之变弱(自然)。违反天道,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自作自受。】

77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感悟:天道是自然的,高变低,强变弱,紧变松。强梁者不得其死。要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年轻人锋芒毕露,要吃大亏。应该懂得谦虚,“我不懂,请你多指教。”】

2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感悟:曲则全。竹子里面是空的,风一吹,竹子摇摇晃晃却不会断,因为它是柔弱的事物;大树笔直坚硬,树大招风,风一吹就会把树连根拔起。

以前的太太很懂家务。丈夫很晚回来,太太不是质问丈夫哪里去了,然后互相吵架,而是说坐着等吃晚饭,简单的说一句“我不饿”,柔弱胜刚强。同样的,如果女儿很晚回来,太太不会进门就责备“怎么这么晚回来?”,而是女儿回来后一句话也不说,假装看时间(表面已经很晚了),等到第二天向女儿示弱,爸爸和妈妈假装互不关心,让对方感觉不好意思,柔弱胜强。】

第8集  无为无不为

37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感悟: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违反自然。为,通“违”。道的作用是无为,效果是无不为。“道常无为无不为”就是告诉我们道是任由自然生长变化的,宇宙是无主宰的,一切都是自然孕育而生。道孕育自然,但不主宰自然。

道顺其自然。因此人也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试图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观点是不对的。】

25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感悟: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赞天地之化育。人类是为所作为,自作自受。只有好好选择,好好走自己的路。没有人帮得了你,自己承担责任。人类唯有顺应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道是人的本源,我们终其一生都离不开道。人的认知认为“天垂象”是迷信无知的,科学的发展导致对名词、定义的望文生义。我们存在二分法思维(比如把science翻译成科学,实际上是学问),这是一种分割的思维,忽视了整体性。矛盾其实是对立统一的。

那么我们怎样顺应自然呢?答案是:为道日损,为学日益。】

第9集  知识与知道

4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感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时刻反省自己,为什么我要读书?为什么我要做学问?读书是为了明理,做学问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道日损是说“弱者道之用”,必须把握自己的方向,不要求多多益善,盲目吸收外界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的去学习,学的越多,对自己的损失就越大。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治理天下要做“无事”人。给别人添乱是“有事”,还不如不做。“没事”是指我都已经做完了,没有后遗症了。

为学的目的是“为道”,即“求知道”。知识≠知道,一个人一辈子要知道,而不是学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识,不知道的知识会把我们和道隔绝开来。

自然法则是不变的,而自然法则的应用千变万化。道是不可变的根本。】

19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感悟:绝学无忧:放弃一切不知道的知识,可以减少很多忧愁。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自作聪明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对于名号和定义的望文生义,没有弄清楚,就说已经清楚了。】

4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感悟:学习知识的态度: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做事懂得谦虚,虚怀若谷。凡事说我不太明白,请多指教。】

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感悟:完美的东西是有缺憾的,杯子空了才能装东西。谦虚才是大道理。】

第10集  无中生有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感悟:人指责天地不仁,任万物自身自灭;天指责圣人不仁,任百姓自生自灭。道的运行就像风箱一样(无),一动就有就生成风(有)。有生于无。】

4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感悟:道的本体是空虚的,道的作用却是无穷的。道生万物。中华文化空无多有。无:不是任何东西,却可以产生任何东西。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是指根源,母是指母亲。无是没完没了,有是指有限。道体是无,道用是有。体比用先,先有无,才有有。从无到有,再到无,代表生生不息。有无之间,非有非无;虚实之间,有虚有实。这代表了人的局限性。】

2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感悟:难得糊涂:是指看得清却说不明,说不清有时候更好。凡是特殊的不会持久,凡是明显的很快消失。道永远不消失,道一直在生成万物,它是无私奉献的。】

7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感悟:道打破天地之间混沌的状态,从无到有。道能长久生万物,道是永不毁灭的。人总是想方设法活得久,所以活不久。道:用弱回归道本身。体弱导致死亡。】

第11集  人生有三宝

59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之其极;莫之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感悟:治人事天,莫若啬。治人:为社会人群服务(向外)。事天:修身(向内)。啬:爱惜节俭时间、精力、资源。不相互攀比,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修道上,依道而行。】

58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感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事物的两面性:人变成物质(金钱、汽车、房子)的奴隶。买股票赚钱,参与的人一多,最后就亏钱。体现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都有潜伏的危险因素。祸福相依。“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一切变化都是逐渐改变的(征兆)。因此,我们要“在安定中求发展”,本立而道生。而不要“在发展中求安定”,末是变化的现象,不是道的本体。】

67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感悟:三宝:①慈:慈故能勇。母鸡保护小鸡,柔中带刚。最毒妇人心;②俭;③不敢为天下先:不忘本(道、天地、自然的根本),不数典忘祖,成为万物之长。两层意思:合理的事敢为天下先,不合理的事不敢为天下先。人生的乐趣,就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生成一种教化的能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第12集  有道必有德

【感悟:道在宇宙中永恒存在。道:长而不宰(道让你成长,但不主宰你)。人要有自知之明,人只不过是地球上的客人,自己要遵守宾客的规矩。

在天地之间叫道,在人身上叫德。德是道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反者道之动,老子认为,人要依道而行(合乎道),就是上德,如果背道而驰(不合乎道),就是失德。佛家:明心见性。看见自己的人性。返璞归真。】

20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感悟:这段话的意思是,淳朴、混沌、无知的人最高明。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之人才是上德之人。人并不一定要活得浮华富贵,活得精彩。昏昏闷闷却以道为贵之人最可贵。】

2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感悟: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发扬。】

2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感悟:少即是多,委屈则全。】

23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感悟:有道德的弱,才能胜强;不道德的弱,就是装蒜。弱要胜强,凭道德。】

第13集  以德治国

80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感悟:小国寡民:现代社区(求同存异,大同小异)。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指人民安土重迁,简单淳朴的生活,互相尊重,各自安居乐业。】

60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感悟:治大国,如烹小鲜。政治不要过多干扰百姓。让百姓“如鱼得水”,鱼虽身在水中,但并不感觉水的重要。返璞归真:有欲望但不过分,可以满足但不享受。人生苦短,修德,收心。】

4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感悟:与其热衷于形式主义的政策,不如帮助老百姓过顺其自然的生活。】

3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感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执政者管理的好,老百姓就能专心修其道。】

58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感悟:“察察”:百姓受管制约束,鼓励其投机取巧,品德变差。“闷闷”:百姓无拘无束,民风淳朴,能够自我调整与发展,回归自然。老子认为以德治国,而不提倡以法治国。废法而不用,法应帮助百姓走向道。】

第14集  无知无欲

【感悟:人的第一生存需要是让自己生活下去。“无知无欲”不是禁欲/纵欲,不是说没有知识和欲望。无知无欲是指,不要追求虚妄而没有必要的知识,不要追求违背天道而有害的欲望。要把握一个度。度要靠自己掌握,而且标准随时可能变化。】

4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感悟:老子认为,不善之人应善待之,不信之人应信任之,这才是真正的“得善”“得信”。“无知无欲”是让我们以平常心态看待事物,明辨是非,不以自身不完整的认知来判断事物的表面现象。】

19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感悟:绝圣弃智。弃绝表面的机巧和伪诈。正确的态度是谨慎行事,不要被巧言令色所误导,不要用仁义的幌子礼教杀人。】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感悟:口腹之欲,让人产生快感,令人心神不宁,魂不守舍。人的腹欲、私欲、贪欲都违背天道。彼:奢侈浮华;此:朴实宁静。圣人追求内心的安宁平静,不受外界的紊乱。圣人反省自身,不追求虚荣浮华,而把握“知道的知”和“合乎道的欲”,善为道。】

第15集  如何明道

15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感悟:修道,需要向内求(良心)。微妙:道的本体(无为)。玄通:道的作用(无不为)。明道的过程:如履薄冰。“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现代人能动不能静,知动不知静。不盈:不自满,故能蔽而新成。】

16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乃久,没身不殆。

【感悟:明道的方法:致虚静笃。去除不需要的欲念,减少莫名的烦恼,才能心静心安,清心寡欲。时时勤拂拭,勿使心闭塞。最终达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明道境界。一些人防别人最后苦自己,庸人自扰之,回不过来到死执迷不悟。归根曰静,知常曰明。非常道:片面的道理,偏离道。】

24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感悟:跨者不行:欲速则不达。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功劳是人家给你的,而不是你自己争的。善于自我表现、急功近利、自以为是、自夸自大的人,无法成为明道之人。】

14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44章知足不辱

【感悟:人之初,性本善。善为道。名与身孰亲?身大于名,古人只满足生理需求,钱财乃身外之物。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适可而止,知善、知道,做该做的事。】

第16集  上善若水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感悟:水的七种善:①居善地:放低自己;②心善渊:心胸宽广;③与善仁:真诚相处;④言善信:遵守信;⑤政善治:处事精简;⑥事善能:发挥长处;⑦动善时:掌握时机。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就是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就是什么也不争,连不争的观念也没有。人如果不争,就是明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吃得起亏,就代表你富有。真正了解道的人没有成功一回事。不争,是一种顺从自然的人生态度。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无所谓仁义道德美,水的流动带走所有污秽之物,但不要求回报。

水=道:上善若水,上善若道。水(道)没有自己或他人的分别。】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感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人应该有贡献,但要顺从于自然,不做作。功成而弗居:有功不认。水帮助所有万物顺利成长,但不记仇,不居功,不排斥。万物是刚强的,没有弱水的滋润便无法生长,人生就是不断失水的过程。

现代科学为了效益,而非明道。生活在掌声之中的人最为痛苦。有了成就,把成就忘掉才不痛苦。】

第17集  为人类谋福

【感悟:一阴一阳之谓道。儒家(阳)重视伦理关系,建立仁义礼智信的社会秩序(以人为本);道家(阴)重视自然现象,发扬与生俱来的自然之道(天人合一)。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根本。——《中国科学技术史》】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感悟: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都表明了“反者道之动”。0到1的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相反对立的状态通常会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感悟: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科学最终达到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无法抗拒自然,要顺应自然。人定胜天是不对的。

如果一个人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物欲上的向外满足,他一定是空虚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感觉——自知之明,其来自于道德的修养。现代人太重视“有”,抓了一只老鼠,跑掉了一只羊,跑掉了一头牛。】

● 听评

曾仕强教授所讲的《道德经》,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诉说生命的智慧,而一本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蕴含了多少无穷的智慧。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即使我用详尽的语言去理解,也不过是个人片面的理解。道一说出来也就不足以为道了。

道的道理无穷无尽。人类生命之短暂如沧海之一粟,要想在天地万物间驰骋前行,必先遵循自然,掌握自然运行的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为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以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去生活。现代社会太多人囿于科技的发展而畏葸不前,人们自以为造了很多高楼大厦就能掌控一切,殊不知返璞归真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老子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们要依道而行,以道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偶尔兴之,妄作此言。诸位若以此观之,则大笑不足以为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