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周三)
朗读《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P36第三四自然段:
三个问题:
1.作者写本段的目的是什么?
按照孩子成长的自然原则去引导孩子,既不要娇纵,又不要逼迫孩子。
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实现目的?
先介绍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的分阶段自然教育原则。得出教育都是为了完整人性,切不可盲目地为孩子创设温室般的成长环境,要遵循自然,尊重孩子的天性,利用各种考验,让孩子锻炼体格,砥砺心性,养成节制的习惯。
3.划出重点词、句,你想到了什么?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我想到了:
以前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弹钢琴,拉小提琴。滑雪滑冰英语学的溜溜的,心中满眼是羡慕。这大概是每个家长心中理想的孩子的样子。可是我们家的孩子呢?贪玩自控能力不强。有时间就偷摸的看电视。看电视竟然还是停留在动画片的阶段。所以每当看到朋友圈里。其他家长各种晒自己孩子优秀的时候。心里真的是很着急。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绝大多数孩子学钢琴都是痛苦的。枯燥的练习对那些本意不想学琴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家长为孩子选择钢琴。更多的是因为弥补自己的不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许多自己不会弹的家长,希望小孩子可以实现自己儿时的愿望。可是身边有好多的朋友的孩子在钢琴考完十级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琴了。甚至是对钢琴产生了极大的厌恶。看到这些,仿佛我焦虑的心又沉寂了下来。不会弹琴又怎样?不会弹琴的人多了去了,但并不代表这些人都不能够成才。孩子他不喜欢弹琴,那就不要让他去做这件事情了。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去焦作,孩子也不去逼迫孩子。而是有所节制的引导孩子去完善个性,发掘潜能,使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生自发性自身的价值。这是家庭教育中必须坚持的自然原则。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喜好,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特点来选择适合她的,一些技能性的培训。对于男孩子来说,体育运动是首选。我们家孩子比较胖,不太好动。但是他喜欢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所以对于这种群体性的活动,比方说打篮球。他还是非常愿意去参与的。每个周跟小朋友们一起去球馆里打打球。即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又锻炼了身体。小男孩儿动手能力强,喜欢拼塔,喜欢编程。所以他最喜欢的课就是编程课了。每个周最盼望的课就是他的编程课。还喜欢做饭做家务。虽然他也经常会说,为什么偏偏倒垃圾的人是我?他觉得很不公平。但是在学习的闲暇之余,也喜欢跟妈妈一起做饭,一边做饭一边聊天。做家长的也要失去一些,不要在做饭的时候去询问关于学习的事情,来破坏这难得的亲子共同合作的美好时光。孩子还喜欢看书。每天如果闲下来,有时间的话,他会看好几个小时的书。有些书是反复看,有些书是翻过之后就放在那。要说读起书来就。安静了下来,那种沉浸读书的状态。让人觉得非常的可爱。
除此之外,只要天好,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回到农村去种菜喂鸡喂鸭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的奔跑。最美好的生活体验是成立小孩所体验不到的。同样也增加了。不会是变成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孩子。
上帝送到我手心的这个宝贝可以亲手把它养坏。所以要尽可能的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其因势利导教育他。而不是一味的管他管他,让他失去自我。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自尊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