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平定了宁王之乱,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难度多大可想而知。朝廷不派援兵也就算了,竟然还给添乱。原因都在当时那个倒霉皇帝朱厚照身上。
我一直认为,明朝是历史上出奇葩皇帝最多的朝代,这个朱厚照就是其中之一。你说你作为皇帝,在皇宫里面折腾也就算了,还总想跑出去折腾。这位仁兄曾经就背着大臣们跑到关外和蒙古人干架去了。好在最后没有什么危险,平安回来。一个毫无军事才能,但却想当将军的皇帝,大臣们怎么能受得了。这次,听到宁王在江西造反的消息,这位奇葩皇帝又来了兴致——他要御驾亲征。这不是要人命吗!你到前线是去平乱呢还是添乱呢?不过,王阳明动作太快了,四十多天就把宁王朱宸濠给捉住了。本来以为这样可以制止住朱厚照的荒诞行为,但是朱厚照一意孤行。杨廷和看出来了,这皇帝不仅仅是想过一把将军的瘾,看来还想顺便去江南玩一圈。
毕竟是皇帝,再加上周围一帮奸佞小人(主要是太监)的怂恿,朱宸濠还是启程了。这下子可苦了王阳明。
我就有个疑问:朱宸濠已经被捉住了,这一点怎么解?好办,朱厚照要求王阳明再把他放了,并且给他千把士兵,然后让伟大勇武的皇帝再把这个反王重新捉一遍。这是正常人能想出来的主意吗!对,不是,本来朱厚照和他身边的他那群阉人都不太正常,能想出这主意也可以理解。计划开始。
朱厚照身边的红人张忠先是派了一名锦衣卫去和王阳明交涉,让王阳明交出朱宸濠。这个时候,最痛苦的是王阳明。从良知出发,朱宸濠是无论如何不能教给这帮蠢人的。一旦他们的目的达成,不知道又要凭添多少灾祸,让原本刚刚从战乱中解脱出来的百姓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王阳明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朱宸濠攥在手中,最好可以直接交给皇帝,到时候这帮人就没有借口了。那么得先对付眼前的锦衣卫。王阳明稍微使了一点手段,没有高规格接待这个锦衣卫不说,也没有给孝敬钱。结果在给这个锦衣卫送行的时候,王阳明大唱赞歌,给这个锦衣卫戴高帽,说他清廉。毕竟王阳明身居高位,这一通下来还真有效,这个锦衣卫虽说没收到什么钱,但是挺受用的。第一个瘟神送走了。
第二波要人的接着来了,这回就是两个宦官了。明显能看出来,张忠提升的游戏的难度系数。王阳明知道对付这两位,戴高帽是不行了。于是,他恐吓这两位宦官,说在朱宸濠的府中搜出了一本账册,上面详细记载了朱宸濠都送给了谁谁谁多少金银。上面就有这二位的名字。这俩宦官一听就傻了,因为以他们的级别是不知道皇帝要朱宸濠为了干什么,王阳明一引导,他们以为皇帝要清算旧账呢。王阳明一看,顺势把这本账册中跟他们两人有关的部分送给了这二位,这两人又惊又喜,赶忙许诺,替王阳明在张公公那多美言几句。第二次又失败。
第三次,张忠派来了一个东厂中的狠角色。这次就连张忠自己都觉得一定能成功。果然,这位东厂太监到了王阳明这,根本就不跟王阳明废话,不交出来朱宸濠就直接把王阳明当场法办。结果王阳明马上表态:交人!但是,有一个条件,要求这家伙签字画押。证明朱宸濠已经被带走,出现任何事情都跟自己没有关系。这一招太漂亮了!无论是这个“狠角色”还是张忠自己,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朱宸濠在他们手中出现一点意外,那他们的罪可就大了。当时的江西刚刚平静,但是保不准有很多宁王的旧部在暗中监视,如果朱宸濠在他们手上被截走了,恐怕他们俩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此时,王阳明也发现,虽然自己想尽办法拖延,但是这样终归不是长久之策。于是他去拜访了前首辅杨一清,杨一清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去找张永。
这个张永也是一名宦官,但是宦官和宦官还不一样。在王阳明看来,张永就是良知没有泯灭的宦官。所以,王阳明没有兜圈子,直接把拜访的目的坦白——希望张永接收朱宸濠,拯救南方的苍生和皇帝的安危。毕竟是曾经帮助过杨一清的,张永被王阳明的赤胆忠心所感动,答应了下来。结果,朱宸濠这块烫手的山芋就这样被张永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张永也在皇帝面前为王阳明尽力美言,至少总算是避免了一场可以给百姓带来灾难的闹剧了。
事后,因为王阳明不配合,张忠百般刁难,王阳明都用计一一化解,甚至还直面较量过,但是王阳明凭借着自己内心的良知,尽全力维护地方的安宁,把这个死太监给地方带来的祸患降到了最低。后来,徒弟们都问王阳明,为什么宁愿让自己身处险境,与小人百般斗法。王阳明说:这就是致良知的力量,也就是知行合一。认准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那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信念坚定了,方法总是会有的。
佩服啊,读到这里,想起去年的一部电影——《血战钢锯岭》。里面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拼尽全力维护自己的信仰和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殊途同归。合上书,深呼吸,我回想了自己已经过去的小半人生,似乎还从没有过这样一种经历——用行动去维护自己坚信的“良知”,不过,在当下,也许自己就在践行的征途之中了,只是自己还未曾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