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情人节,一个表达爱的节日。
天气阴冷,外面还下起了毛毛雨。与往年不同,过节就爱往外跑的女儿一天呆在家里,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出房间。
老公早上提议去打羽毛球、泡澡,但女儿一直没有出来,我觉得呆在家里也挺好,看看书,追追剧。
我与老公一起做了一桌子丰盛的晚餐,煲了女儿爱吃的鸡汤,我与老公边吃边聊今天追的《流金岁月》,女儿说她在抖音上也看到了,但从女儿讲的,我想女儿也看完整个剧了。
李老师说不要看一个人讲的什么,而是看他如何讲。我们三个人对朱锁锁、章安仁两人的看法有三个看法。我问朱锁锁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老公说朱锁锁与富二代结婚,后来离婚离开上海带着女儿去了北京。看了开头她与表哥说的关于未来爱情与婚姻的话,我对这个结尾没有感到意外。
情人节,一家三口开开心心的在家吃着饭聊着剧,我觉察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的幸福感,自己的内心充满着丰盈开心。女儿说爸爸妈妈做晚餐,她负责洗碗,真是一个让人开心的意外惊喜。
看着初级研修班的教材,我突然想听听第一次与李老师见面的录音。一问老公,他还保存着那次见面的录音。
我们两个仔细地听了两年前的那次录音,听着跟李老师说话的自己的声音,我仿佛都不认识钻在牛角圈里那个拧巴的自己,不停的问老师到底给孩子多少零花钱,说自己不在乎那些衣服那些包……
听着听着,我甚至控制不住想笑起来,谢天谢地,感谢李老师的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的问题,也感谢女儿反抗的力量让痛则思变的我去努力学习心理学,努力解剖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认知,寻找自己成为这个样子的原因。当我看清楚自己,也“看见”了女儿,“看见”了周围的人,看见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活生生人的需求。
女儿洗碗时说:妈妈,今年我的压岁钱翻了一倍,明年我的压岁钱是不是要翻两倍呀!
“必须的,明年妈妈給你压岁钱是这个数。” 我伸出一个指头。
“这么多呀,除了压岁钱还有别的么?”
“妈妈还想送你一个包,还有项链、耳钉、手链……”
“妈妈,这么多呀。那就压岁钱,与一个包就足够了。”
“妈妈,你计划送一个什么包给我呀?”
“肯定比第一个包贵,Gucci”
“Gucci包太贵了吧。那就买个入门级的……”女儿开心的笑起来,昨天看起来蜷缩的身体,也挺拔了许多。
当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得到一个“合格”母亲的陪与伴,总是通过抱着小毛毯、咬嘴唇与摸自己乳头安慰自己,没有看到镜像化中那个理想的自己,长大以后因为内心的匮乏与不安全感,不断向父母索要零花钱来引发父母的关注,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索取方式呢?当我给的越多,孩子要的却越来越少。
过于浓烈的母爱会让人感到窒息,但过于淡漠的母爱也会让人内心好像有个窟窿。从小到大的我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吸引母亲的关注,而女儿则通过不断的索取金钱与物质来吸引我们的关注,你说谁比谁更可怜的?
我觉得女儿比我更勇敢,更有力量,用青春的猛烈直接撞击我们中年的腰!
当听到李老师说,从你们叙说,你们女儿就是一个孩子,但她比你们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你们要去感受她的需求……
多少零花钱,我也不知道。你们可以把给零花钱看作与孩子玩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
陪伴是陪与伴, 你们是人在旁边陪了,但没有用心去做孩子的伴!”
回想两年来,我与老公努力改变自己,尤其是我在2020的新冠疫情期间参加90天心理学写作,与不同的人一起碰撞,让我发现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当我从自己的直线思维、固化思维以及僵化思维调整过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我发现自己更能理解共情他人。
我一点一滴梳理自己的焦虑、愤怒的情绪,我觉察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恐惧,觉察到自己因为恐惧而想通过控制女儿的行为,期望她按照我们认为的正确的方法去做。
其实长大的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她更期待爸爸妈妈的认可,她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妈妈,你看看扮演朱锁锁的倪妮涂红唇的那个照片,那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