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手记。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有些好人演着演着就入戏了,变成所谓的“坏人”。
生活就像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演员,都有自己的角色设定。有些时候,你可能会被迫去扮演一些令人厌恶的角色。做些吃力不讨好的活。
常言道,慈母多败儿。童年时期,当父母拿我们同邻家少年做比较得同时,我们也会拿自己的父母同邻家父母做比较。我们偶尔会羡慕邻家小孩,因为父母不怎么管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度对于父母的严格管教表示不理解,觉得父母太坏。渴望快快长大,或者祈祷有一天突然父母性情大变,事事都依着我们。
虽然心有不甘,但是迫于父母的权威,依然没有敢违抗父母的“命令”。对抗不了父母,只能抱怨古人太坏,好好的说什么“棍棒出孝子”,搞得父母一言不合就动手,哼,气死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明白一些事理。自己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因为小时候不懂事,所以需要父母去协助纠正我们的行为。这个时候,自己的行为很容易遭受父母的干预,就本能地觉得父母是在故意和我们作对,一定是“坏人”。但事后想想,正是父母一次次“恶言恶语”才让我们得以避过一些风险。比如,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小孩摔倒后的第一反应都是生气地指责“怎么这么不小心”。看起来好像父母很凶不懂得体谅子女,但实际上这是另一种教育方式,对于蹒跚学步的小孩来说,父母就是他们心中的神,他们会本能地崇拜自己的父母,因而会不自觉地取悦父母。当发现自己的行为惹父母生气时,他们就会本能地避免该行为。看似父母的斥责很不友好,但实际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所以,父母的行为可能不友好,但最终结果却往往是好的。
最近,宿舍来了一批新人,其中有一个新人,每天晚上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抱怨自己的导师不作为,都不愿意教他,觉得自己的导师不称职,同时开始羡慕其他人的导师,怎么怎么好,如何用心带教。对此,一开始我们都不以为然,觉得新人刚过来有点小抱怨挺正常的,毕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于是大家都是第一时间安慰,可是后来发现,新人的抱怨越来越多,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抱怨半天,我觉得这其实是很不利他后续的发展,如果一直充当好人,一直好言安慰可能会害了他。
于是,在新人倒完“苦水”之后,正准备接受我们圣母般的安慰时,我第一时间抢过话语,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他自己。因为他发现自己导师有问题却不愿意和导师沟通,也不愿意和上级反馈,而是一直压在心里,一直以为其他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放任不管而已。慢慢地想法越来越消极。加上我们之前一直都是做好人,总是安慰他,变相鼓励了他的行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自己的思路也是正确的,以至于一直被这些美好的表象蒙蔽了双眼,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慢慢地,就变得习以为然,导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越积累越多。
当我第一时间指出,问题的根本在于他自己,比如抱怨导师不愿意带教,导致自己成长慢,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问题吗?知道自己成长的慢,不更应该加倍努力好好学吗?导师不愿意教,就找别人教,或者自学嘛。都知道问题所在,却不愿意解决,一味地任由问题越变越多,这不就是自己的不作为导致。。。
经过一番交流后,今天晚上回来我没有再听到他得抱怨,可能是我的一番狠话让他绝望,不愿意和我们吐露“心声”,也可能是他认识到问题所在,开始改变了。我希望是后者!
许多人觉得上大学就是去玩,因为课业少,所以玩的时间就多,因为荒废了四年时光。而有的人,懂得利用业余时间,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认知。同样四年下来,前者变懒了,后者愈加勤奋了。前者笑话后者傻,何必这么拼呢,出来了还不是得找工作,后者只能笑笑说:你不懂!
题图摄影:congerdesign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请把「小苏手记」推荐给你的朋友
个人转载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你并不孤独
【日有所思】
上大学时,一直听人说大学真正需要学的是思维方式,因为知识大家都可以学会,但是自主思考的能力却不是人人都懂。当时不明白,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