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在购物类的app中,用户想要到达商品详情页的路径有以下3种:1、通过搜索直达商品列表;2、通过分类导航;3、通过运营设定的特定模块到达(比如促销活动和专区)。这三种路径基本上就涵盖了用户购物的的3种心态:第1种路径可以有效满足明确知道自己要买哪个具体商品的需求;第2种路径可以有效满足用户明确自己要买哪类商品但不知道具体要买那个哪个商品的需求;第3种路径可以满足用户逛逛的心态。接下来的篇幅我们主要讲关于分类导航的相关知识点。
分类是把商品按照固有属性、适用人群、使用场景等座位区分标准,把符合统一标准的商品归类,提高查找商品效率的一种手段。
按照分类查找商品是人类最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这种习惯主要来源于人们在线下购物的方式。线下商场的商品都是实体的,需要占用三维的物理空间,无法像在网上一样可以通过搜索把商品相关信息展现在用户的眼前,商品是不会动的,用户需要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去走到商品所在位置,才能拿到商品,为了能够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的商品,商场就会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商品分类,符合同类标准的商品会放在同一片区域,百货商场里面1楼是化妆品、2楼是女装、3楼男装、4楼箱包、5楼文体用品……在电商刚兴起的时候,PC端的网站就是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线下楼层的这种概念。
由于线下购物习惯的存在,分类导航始终是用户查找商品的一个重要入口,如何更高效的利用分类导航带来更多的成交,这是在电商app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课题。经过一些用户调研发现,用户在明确自己要买的商品大类但不知道具体商品型号的时候,90%的用户会通过类目去查找商品。
设想一个使用场景,用户想买一些零食吃,但不知道具体买哪一种。我们来看下天猫怎么做的?如果通过类目导航查找,在零食的类目下会有多种零食的种类帮助用户做出选择,经过三级类目的引导,用户可以轻易选择买哪个品类的零食;假如用户通过搜索路径,在“零食”的搜索结果页,天猫也在顶部增加了一个分类展示,企图通过分类引导的方式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我们再看一样京东,京东在分类的上部分放了一个活动banner,这样的话用户又多了一种选择:反正也不知道具体买什么零食,刚好去优惠活动去看看。
在分类页面的设计样式上,基本上都采用了标签+盒子的形式,只不过标签的样式采用了横式和竖式。一级类目数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横式标签样式,这样能够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二级类目;在一级类目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竖式标签的样式,这样方便用户快捷的进行一级类目的查找。看下面的例子,左边的例子采用横式的,右边的例子采用竖式的,在类目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显然右边的样式会更高效一点。
在一些商品数量还不是很庞大的购物app上,大部分的会在首页的顶部栏额外增加一个标签式的分类导航,提升分类导航的层级,更好的引导用户利用分类导航去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由于每个二级分类的商品数量不是很多,可以把多个二级类目的商品全部排列在一级类目的标签页下面(仅通过滑动就可以切换到下一个类目,如下图中右图),降低了用户的二级类目切换成本,提升用户逛的沉浸感,增加商品成交量。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品牌因素对用户选购商品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按照品牌来分类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购物类的app中,如图中左边的例子,可以直接品牌列表来查找自己的要找的品牌;右边的例子在一级类目下面集成了品牌推荐,这也是对用户思路的一种引导方式。
在分类导航的逻辑中,按照商品属性分类式最基本的分类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我们可以尝试以商品属性分类为基础+其他纬度分类结合的方式,以求能够覆盖更多的用户使用场景,响应更多的用户需求;分类导航页还渐渐的成为运营活动的展示窗口,针对类目的运营活动在这里放置一个入口再合适不过了。例如下图左边的案例,增加了以商品使用场景(送礼)为纬度的分类,和以商品属性为纬度的分类并列成为一级类目;下图右边的案例就针对该类目放置了专题活动(值得买好物)的入口。
经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来:
1、类目导航最高效的适用场景是:用户有购物欲望,但无法确定所要购买具体商品型号;
2、按照商品属性分类仅仅是类目导航的一个基本的维度,我们还可以尝试从使用场景、使用人群、品牌、个性推荐等维度进行更多的分类尝试,以便覆盖更多的用户场景;
3、在类目导航页增加类目运营活动是提高转化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值得尝试。
4、要考虑好上下文的关系,点击二级类目进入到商品列表以后,较为合理的筛选与排序操作就是必不可少的动作了。
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在思考设计实现方案的时候一定记得从业务逻辑出发,多跟运营以及产品沟通,挖掘到更多的需求,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用设计工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