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是今天得到的一个感悟,我想来分享一下。只说理,不讲故事。
如果你不是创业者或者自由职业者,或许你对独自面对商业世界还缺少感受,毕竟大部分打工人或者职场人都有一个保护壳,那就是你所在的公司。
即便公司对我们有设置KPI或者OKR这样的考核,甚至在不达标或者行情不景气的时候也会淘汰我们,但毕竟公司也为我们承担了大多数的风险,而作为打工人我们还算是旱涝保收的,不是么?
其实,如果拉长时间线,你将会知道这都是假象,迟早有一天我们将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个商业世界。
我们先假定一种极其乐观的情况,就是你有能力而且也愿意待在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一辈子,直到退休,就像八九十年代以前日本社会那样。
只是现实概率比较小,因为即便我们自己没问题,当代社会企业的方生方死、行业的交叉跨界,实现在一个公司呆一辈子几乎不可能。少数平台级的大厂貌似有一些这样的机会,但你也看到了他们对35岁以上员工的苛刻态度,要么优化掉你要么PUA你。
那这就刻画出了一个我们35岁之后的打工人已经面对的境况,以及年轻的打工人迟早会面对的境况:35岁之后公司和职场对你的包容度极其有限,你还能被职场接纳并继续走得更好几乎只剩下一个理由——你的能力强到不可替代,甚至需要作为高管或者专家的你来引领公司的发展。
如果到了这个程度,实际上你也几乎是独自面向商业社会,而且是要带着你的组织往前走,好在这是一种乐观的独立存在,我们都希望可以做到这样。
只是难在什么地方?这个跨越需要极强的自觉性甚至是天赋,因为这种独当一面往往不是从做小兵开始逐步进阶的职场阶梯走出来的,实际上在绝大部分的公司可替代的中层管理以上的职位如何才能胜任以及拿到机会,要么本来就是条件复杂而隐性的,要么就是告诉你你也达不到,因为需要的条件很可能是内生性的或者是职业能力之外的东西,你根本不具备或者你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更多积极实现独自面对商业社会的人是从有了淘宝电商之后有规模出现的,然后是能实现收益的微博大V,在然后就是微信自媒体、视频自媒体这一波,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主动实现着“独当一面”。
这其实代表了两个社会趋势信号,一个是我们实现这种“独当一面”是比之前容易的,有很多机会的。
另外一个信号就是我们所处的商业社会正在进行着强力分化,左边是大平台,右边是大个体,中间部分的中小企业会越来越少,他们要么往左边进化成为平台,要么往右边靠近成为以专业立身的个体工作室。
前面两个加起来也就衍生除了第三个趋势,就是超级个体的机会未来还是会更多,但竞争也变得更强,而传统职场一边都会大厂化,而职业压力也会加大,但也会成为少数对职场人具有保护伞性质的存在。
那么这种趋势和变化对我们打工人提了个什么醒呢?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要有更好的生存境况,可以从两个方向去努力:
一个方向适合本来就在大厂工作的人,要保持自己职业技能不断地进阶、进化,甚至利用好内部新项目转岗的机会,成为大树中的骨干。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超级个体方向,即便还在职场也持续假设,如果有一天你将不得不离开先现有的公司,你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直接在这个商业社会实现变现的“硬通货”呢?
这个问题其实会吓到很多人。因为真相是在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里,大部分职能岗位都很难自动长出核心竞争力,除非身处其中的打工人能综合内外积极吸收、提炼到自己的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
我之所以说的这么悲观,是因为我讲的是能够匹配大厂高管层级的职业能力,因为只有到那个程度,才算是能配合有体量的公司实现很高的职业价值,赚回很高的职业回报。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角度是如何超越平庸。
身处普通的职场,只有不断问自己上面那个问题,才能戳破当下自我感觉良好的虚幻,不断从职场内外沉淀出“硬通货”品质的职场能力。
如果你已经相信了你将独自面向商业社会?那你想好了你要走哪条通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