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孩子特强势,这可怎么办?”
“老师,我家孩子回家受欺负了,也不说。闷在心里。有时候皮肤被人掐青了,问他谁掐的,他也说不清。这要上一年级,被人欺负了,可怎么办?”
“我们家孩子上课容易睡觉,我真担心上一年级还这样!”
“我们家孩子沉迷游戏,有办法帮助他改掉这个毛病吗?”
“我们家孩子算数拔手指,搞不懂凑十法!”
“我们家孩子分不清拼音的声调,一年级能改过来吗?”
……
这是我周五参加大宝家长会的一幕。
再有一个多月,大宝就要上一年级了。和大宝面临同样问题的孩子自然很多。而焦虑能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她们幼儿园大班38个小朋友的家长。
大宝班里小朋友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抱有一万分的热忱。当然,一年级地到来,让他们也充满了说不清楚的焦虑和担忧。基于这样的现实,大宝所在的幼儿园专门召开了幼小衔接家长会,试图缓解家长们的焦虑,同时也就家长对于大班毕业前的工作征求意见。家长会开的热烈非常。但是,其中隐隐约约流露出的问题还是让我深思良久。
我印象里的家长会多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家长多是默默坐在台下,静静地听教师滔滔不绝的讨论教学的点滴工作、孩子的成长表现、问题的来龙去脉及解决建议,更多的还是孩子的成绩。即使是家长交流缓解,也多是聚焦成绩。好像除了成绩之外,没有任何问题一样。
在大宝幼儿园组织的这次家长会上,对于成绩的担心竟然也是家长讨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在家长所有问题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担心孩子的性格或者习惯可能存在影响其学习成绩的隐性危害。很多家长在提问时,一些问题已经涉及一年级下学期的知识点教学,远远超出孩子此一阶段的认知特征。
为了让家长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幼儿园贴心的准备了瓜果点心,并且制定了每位家长都发言的规则。
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对于孩子的成绩或者是表现,我并不是很关心。虽然她即将进入一年级。有时在回家的路上,她对我说,爸爸,我今天老师让大家做了几道题,我没有全对,没全对就得不了满分。我一般的回答是,爸爸在你这么小的时候从没有得过满分。爸爸一年级也没有得过满分。可是爸爸还是考入了不错的大学。就是平日里,对于一些略显竞争的活动,我也很少过分强调最终结果。上幼儿园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就是游戏。虽然要上一年级了,需要一个过渡。但过分的小学化,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欺骗了。小班、中班玩的很快乐。怎么马上幼儿园毕业了,竟然不快乐了。原来老师是骗人的。”
我的发言赢得了家长的共鸣。会后,幼儿园陈老师在群里发的总结中说道:“今天的幼小衔接还要感谢雅姝爸爸站在小学的角度上对我们的支持。”读完,心里还是蛮热和的!
孩子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遵循。至于下一刻会发生的事情,自然需要精心准备,但准备不代表超越阶段发展规律,直接来个越俎代庖,提前知道答案。拔苗助长,一时成效显著,但岂非没有隐含的危害藏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