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号的下班时间,郁郁不乐的我犹豫着是吃顿好的释放情绪,或是依计划般地参与又一山人的讲座。
早在几天前从豆瓣同城上得知此活动的我,便是兴致高涨,许是几日的时光,热情消磨得一干二净。
站在十字路口的我默默抽完手上的烟,想想过去几年的职业“生涯”,学习与坚持是重中之重,倒也释然。好吃的永远都在那里,学习是把握当下的。仗着自我追求的“宏大理想”,强打精神挤上人满为患的地铁。
到了方所,先是绕个半圈,突见架满书本的书架背后,安静坐着一群人。大多衣着光鲜。细心一看,时髦款式或是讲究材质的服饰,个性的装扮。
是这里了吧。
我寻得一座位,人群中央的位置。只见又一山人本人在台上与工作人员忙碌着眼前的笔记本,我的心也安下,仔细端详那看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活动海报。
我期待这场讲座能给我郁郁不乐的一天划上句号。
其实吸引我坐在这里的,并不是又一山人的人气,也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作为方所创作者之一的又一山人,与中国一线女装品牌“例外”的密切关系。但也不得不提及他本人的盛名,的确的牛。
黄炳培,香港人,本是平面设计专业,后投身广告创作行业。作为身负各种誉名的设计人,其创作已是数不清,获亚洲及国际奖项四百多项,具体情况网上能够查到,这里就不详细说明。
“大家都知道我不怎么会说普通话,所以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实时地口译为普通话给大家。”
有趣的开头,其中闹出些口译的笑话,也是讲座中的小插曲,倒也缓解众人的发困感。
他说起自己的幼时,当裁缝的父亲,老旧的缝纫机,以及父亲不让其选择服装设计专业的理由——赴巴黎学习服装设计的学费过于昂贵。
折中的黄炳培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那时仍未有又一山人的人物。
极具天赋的黄炳培在工作后职位节节攀升,年纪轻轻进出奢侈品商店,跻身于香港地位阶级严重的上层。五年平面设计工作后,投身广告创作行列。
说到过去,又一山人回顾自己的名字——黄炳培,响彻香港设计行业时,眼中的光芒既是内敛的,亦是四射的。
有许多人说,在那个年代,只要我在我也能做到。没错,凭借当下的认知去创造过去,是谁都可以。但当下的认知,是前辈们在过去创造的,难道他们都有先知能力吗?
说到自己的作品,又一山人喜欢与大家分享“红白蓝”系列作品。作为最能代表香港精神的作品,红白蓝贯彻着香港人的拼搏精神。
那个年代,无论是海关,或是码头,总能看到人们背着个硕大的红白蓝胶袋。沉甸甸的红白蓝胶袋,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抗争,对生活的拼搏。
思绪敏锐的又一山人抓住这一重点,创作出数百件作品,在香港有一百多家体验馆,起作品包括装饰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等。
当又一山人一页页地展示自己的红白蓝作品时,就像一个小朋友展示他收藏的玩具。每一个玩具都是他的心头之爱,正如自己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辛苦诞下的孩子。
这不禁让我想起当下的设计市场,多少粗制滥造,多少抄袭伪造,多少设计师的孩子被别人“借”来赚钱。人们口口声声的原创,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
整个讲座中,穿插了许多又一山人生活趣事。因为妻子的原因,喜欢“捡垃圾”的他不敢把垃圾带回家;因替友人拍摄广告片而与“例外”结缘;喜欢收集尺子的他,在非洲一无所获,只因非洲以手掌为丈量工具;热爱收集制服的他,在台上认真解释并非护士服之类的情趣制服。
说到服饰,在创办YMOYNOT后,又一山人通过与服装设计出家的合伙人毛继鸿一同研发并学习,终于设计出一系列的服饰,也终于能自豪地展现给父亲,“瞧,我也做衣服了。”但,父亲始终未能看上。
在讲座上,又一山人提出一个与设计行业毫无关系的人——王文兴先生。
78岁高龄的王文兴先生在台大外文系担任教授,创作生涯四十年,一直是台湾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结集有《十五篇小说》、《家变》、《背海的人》。
谈及王文兴先生,又一山人露出自愧不如的神色。在视频当中,王文兴先生指着那两平方大小的房间,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上整齐的手稿与地面上一团团废稿,窗户采光很好,这就是他写作的工作室。
“监狱”——王文兴先生是这样形容这间房间。每天把自己关在“监狱”里两小时,不停地思考,用钢笔写下一句句自我,又划掉一句句无用。他以文字诘屈聱牙,每天才写三十个字左右,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而为人津津乐道。对于他的特立独行,王文兴解释道:“我不是标新立异,而是绝处求生。”
《寻找背海的人》,这部记录片,使得又一山人与王文兴先生结缘。
惊讶于王文兴先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又一山人越过海湾寻得王文兴先生本人,并希望能借王文兴先生手稿,创作出系列服饰作品。
面对连普通话都说不清的又一山人,也许王文兴先生也不知道他要如何,便也由着他去。
再次拜访,又一山人带着作品来到王文兴先生家中。“作品出来了,至少要让王文兴先生看看。”又一山人是这么想的。
于是顺势在岛屿上拍下宣传照与视频。没有模特,又一山人亲自上阵,没有摄影,妻子掌机。
在林间徘徊,在海滩望阳,悠长的蝉鸣,绵绵的潮浪,此刻皆化成诗与句,流淌在服饰上,穿透过服饰上,寻找背海的人。
我不禁想到,有多少人能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乃至四十年、五十年?
作为身负各种誉名的设计人,人们都称又一山人为艺术家,而他本身的经历与能力,也的确称得上。
“我从未把自己当成艺术家,我只是一名社工。”
回想过去的职业40年,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弘扬正面的思想,指引、或是诉说。
无论是政府邀请的地铁广告,或是某些公司展览一角,或是服饰上的小细节,都是正面的,有教育意义的。
作为最出名的红白蓝系列作品,在2012年,由新生精神康复会与又一山人合作打造创意店——红白蓝330,330谐音身心灵。售卖新生精神康复会的手工艺品包括红白蓝产品及软陶手工艺品,更是不定时举办“正面思想”创意工作坊。为新生精神康复会的病患提供岗位,创造价值。
弘扬正面能量,听起来满简单的,但在自己几乎所有的作品里注入正面能量,我自问是做不到。
给予他人正面向上的精神,活得自然且积极。
“我一天工作16至20小时,讲座结束后我还有工作”
讲座以又一山人的这句话迎来了结束。
待到人们散去,我才得以看到又一山人全身。
身着多年前设计的T恤,简单的眼镜,圆寸的发型,胡子拉碴,熬过了岁月的摧残,略微秃顶,笑的时候,眼角布满了皱纹。
这种形象,扔到人海中就找不到了吧。
可偏偏是路人外表的又一山人,创作出影响许多人的作品。繁多的工作,把他的时间挤得满满,满得没有时间打理自己。
某次经过母校,看见一个男子穿着一身浓厚中国风的服饰,蓄的长发用发簪簪出一个丸子。形式主义,我是这么想的。
在服装设计一行中,你的着装的确是能够彰显出你的审美。但你的能力,不应该徒有其表。
越来越多学子注重着装,提及工资,永远都比别人要几个点,但工作上,深浅立马看出。
难道爱美之心不能有吗?
爱美之心也是一种欲望。就像我们喜欢买一堆不实用的东西堆在家中,仅仅买下,就已经高兴了。
又一山人也有欲望。
他也有劳力士金表,这也是他的欲望。
他的劳力士金表置在抽屉中,却一直没有佩戴。
他不爱美吗?并不是。
他更爱那抓不到摸不着的——
“ 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