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上巳节,二零一八年四月十八日,农历戊戌年三月初三,星期三。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真正去了解这个中国传统节日,记得小时候也问过妈妈:为什么三月三为什么要吃荠菜煮鸡蛋?妈妈总是搪塞过去,我便也不再过问。我对三月三的印象也只是吃荠菜煮鸡蛋。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关于三月三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在道教的传说中,每年此日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各路神仙都会赴瑶池献礼祝寿,著名的“麻姑献寿”由此产生。
也有说法称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初七为人日。 按照天干地支排序法,初七为地支巳日,所以巳日即人日,因此上巳节,也就是人日的节日。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在古代,每逢这天,人们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绿花红。青年男女在这天都汇聚到河边,踏青赏春,结伴游乐,这为古人提供了自由恋爱的契机。
三千年前,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和人类的声音,记录下了我们最早的爱情故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国风·郑风·溱洧》
士与女在“三月三”这春情盎然的时日里,踏青幽会,互订终身。青山碧水,红桃绿柳,阳光明媚,虽然已过千年,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他们嬉戏追逐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从此,在这山水间流淌开来的自由恋爱之日成为中国最古老的的情人节。
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逐渐演化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称曲水宴)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书文俱佳、举世闻名、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节日的内容主要是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三月”条载,唐朝时,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明初时,朱元璋皇帝为示太平盛世、与民同乐,三月三携大臣们一道春游,这天“金陵城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牛首山彩幄翠帐,人流如潮”。
时至今日,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从云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泼水节活动中,依稀还可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在中国传统节日总是不免与美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荠菜煮鸡蛋便是儿时对三月三的理解。嘴里不是嘟囔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
艾叶糍粑、蒿子粑也是不少地区三月三必吃的美食,据说跟“粑粑”的黏有很大关系。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民间又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粑”住,不为邪恶所侵。
在你的家乡有着怎样的故事和传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