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深秋时节,我们有幸重返菁菁校园,一路拾来满满收获。
东湖中学 徐明兰
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黄黎明老师的亲切和蔼,朱永春老师的幽默风趣,孙义农老师的侃侃而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黄老师强调探索班级管理的本质是寻找班级管理的根,这个根就是:班级是我家,我是班级的主人,人人爱班级,人人管理班级,总之,班级管理生本化,让我们明白老师只是管理的一员,不是班级管理的主宰者而是引领者,且热爱学生是班级管理的源动力,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更有序,更有成效!
朱老师精辟地概括了老师应做一个"平易近人”即与学生平等、学会换位思考、亲近学生、对学生给予人文关怀的老师,成功的利用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好的品质,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孙老师深入浅出,丰富的事例让我们学会接纳,让孩子们有安全感,给予关爱,让孩子们倍感温暖,学会欣赏,让孩子们觉得有价值,最后理解学生,和孩子们达到心灵的共鸣,讲究师生沟通的艺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将把各位专家的先进的理论,切实可行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东昌小学 曾志
爱让生命灵动
十一月的杭州寒气逼人,但孙教授的讲座就像冬日的暖阳让我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倍感温暖。孙教授用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者。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沒有教育。"孙教授引用夏丐尊先生的这句话触及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果能够用爱来浇灌我们祖国的花朵相信定会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在我们的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会面对一个个个性独立,性格鲜明的生命个体,正因如此所以我们每天会踫到不同的问题。每一种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也不同,唯一不变的就是做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孙教授在讲座中具体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去爱学生。爱学生就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学生,爱学生就应该欣赏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爱学生更应该理解学生。不要一味地只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应该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家长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地爱学生。老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才能把让被教育者从被动变主动,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阳光,希望阳光普照下的生命更灵动,更生机。
东昌小学 周炳辉
作为一名资深的班主任,听了黄黎明、朱永春、孙义农三位专家的讲座,颇受感动,他们用亲身的经历,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好班主任,事例感人,句句朴实,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正如黄黎明教授所说,在班级管理中,要多想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两句话的换位思考,你就一定会多交给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班主任也会从粗到细,从少到多,不断去完善班级各项事务,才能达到班级事事有人做,有人管,有检查,有监督,有奖有罚,最终解放老师,也解放学生。朱永春教授的讲座也格外引人深思:因为喜欢,所以才热爱。句易解,却意深。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是相通之言也。对学生的耐心、慈祥、宽容的教育,都离不开这个前题条件,相信同行们会一样这样认为的。孙义农教授的讲座最引人入胜:沉浸在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幸福的人。多么令人感叹!酒逢知己千杯少,让学生接受你,尊敬你,爱上你,最后才能听你的。对学生多点关爱、理解、沟通,才能达到心灵深处的共鸣!以上的语句,专家们都用生动的事例,诠释了班主任管理事务的金玉名言。人,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活得轻松,活得有味,活出幸福来。你们认为呢?
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杨夏君
今天听了孙义农老师的《师生沟通的艺术》。孙老师引用了著名的6A教育模式贯穿整个讲座。接纳,是最底的一层,这能够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关爱,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的感觉,又称为心灵的维他命;欣赏是带给孩子价值感,这是建立健康自我形象的秘诀;讲到理解这个层次的时候,孙老师讲理解的基础是了解,同感是理解的最高层次。其中”欣赏”这个层次,我平时做的比较好。作为语文老师,我在批改学生的各种练笔的时候,会尽可能地从他们的文章里面找到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这样的欣赏点,给予孩子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在所有的这些层次中,我觉得最难建立的是孩子们的责任感,这正是培养成熟的自控力和判断力的关键,很遗憾的是因为前面讲”接受”这一层次的时候耗时过多,以至于到后面责任和权威的时候几乎都没有讲到,这也是我感觉到遗憾的地方。
教育家夏丏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本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在教育的漫漫长途中不断探索吧!
凤光小学 彭晓芳
伴随着那绵绵细雨,漫步浙大华清池边的弯曲路径,那依依垂柳,那沿池边蔓延开来的嫩绿浮萍,给紧张学习之余的我们一份难得的惬意,这也是一份难得的缘分,与浙大,与各位教授们,与齐聚于此的每位老师们!
今天上午,有幸聆听了孙义农老师关于“师生沟通的艺术”专题讲座,孙老师从“你会真心喜欢一位表现很差的学生吗?”这个问题出发,引出“接纳”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接着,孙老师结合大量生动详实的教育案例,重点讲解了美国著名教育专家麦道卫的6A教育——接纳、关爱、欣赏、理解、责任和权威,并指出:接纳是无条件的,给予孩子基本的安全感;关爱给人温暖,欣赏会带给孩子们一份价值感,而理解,要由基本的了解,上升到共鸣,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最后才是责任与权威!关于这6A教育,孙教授还强调,只有刚柔并济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讲座即将结束时,孙教授给我们分享了《老师汤普森夫人和学生泰迪的故事》,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是,老师要学会不急于对学生作简单的评判,若耐心去了解真相,往往会发现学生行为表象后的原因,才会理解他们的心理,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有爱心的老师把阳光洒向不同的学生,蛮横的老师把阴影投射给学生。
我想,互相理解的师生关系,必是信任和互爱的美丽遇见。
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 黄海晖
今天孙老师一开课,说了几句顺口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钻进被窝,梦见学生。大家会心一笑,这正是班主任的工作写照。曾几何时,班主任,尤其是小学班主任,集保姆、警察、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于一身,事无巨细都得管。很多人怕当班主任,对“班主任”头衔敬而远之。
其实,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班主任,所有教育中,师生关系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可见师生沟通有多么重要!孙老师说,教师在教育、帮助学生的时候,重要的不是我们讲对了多少,而是他听进去了多少。这一点我感触最深。在日常工作中,我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可是收效甚微。孙老师的讲座中说,教师要与学生同心,成为“战友”。“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信任教师时,他愿意倾吐自己内心的故事。而当教师也成为学生“同理心”的交流范围时,教师对于学生心理的把握会更加准确,也更容易判断学生行为及心理的变化特点。教师,有爱才是真。当教师真心真意地为了学生,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教师的真诚会在学生的心中放大,那么,教师对于他而言,就是安全的,完全可以信任的。而教师,以良好的方式接纳他,会成为学生心中最愿意接触和沟通的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交流最好的平台。学生先是喜欢老师这个人,然后才会喜欢老师讲的课和教育。这正是“亲其师,方可信其道”的表现。要达到这一种境界,对老师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啊。
东方学校 邱洁娜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受到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一项研究表明,在教育工作中70%的错误是由于教师的不善于沟通而造成的。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更多的反思!
孙义农老师《师生沟通的艺术》的课程中以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阐述了“孩子有很多问题不一定是品德问题,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孙老师从教师的角度,以大量的数据说明了教师的情绪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他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贴近教师们认识了德育与心理之间的区别,有助于老师们更好地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孙老师重点讲解了6A教育——接纳、关爱、欣赏、理解、责任和权威,并指出:接纳、关爱、欣赏和理解是柔性的爱,柔性的爱是成功的教育基础,但仅仅有柔性的爱是不够的,只有结合刚性的爱——责任和权威,这才是有力的教育……。 孙老师幽默、亲切的讲座,让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更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东晓小学 江雪影
今天上午,听了杭州市教科所孙义农教授《师生沟通的艺术》的讲座,收获良多。
孙教授一开场就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人格影响人格,以生命影响生命。”紧接着,孙教授用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接触到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师的行为及语言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阐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观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教授关于著名做“6A教育”体系的诠释,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就是对学生不能进行打击,排斥,对学生所犯错误要进行个别化批评,对事不对人,不挖苦,不讽刺。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使学生有安全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使学生感到温暖,教师对学生做欣赏,使学生产生价值感,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共鸣,在这些柔性的爱的教育基础之上,加上刚性的爱即责任与权威,才能形成有力的教育。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孙教授的讲座就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使我深深地明白到,为人师表者要感谢生命中的贵人,也要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贵人,愿我们在任重而道远的教育之路上,学以致用,勤思善做,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教育之歌。
东湖中学 赖良诚
朱老师看似一位普通的农村教师,独特的讲课没有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记载他的教学经历。由此,深刻体会了朱老师在教育事业上艰辛的付出,给我的感触极多。
朱老师一直扎根于乡镇教育,在班级工作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讲座中也听到了更多朱老师自己的观点:“小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每个孩子的心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德育为先”、“德育也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及他所提倡的“先育人后教书”的教学理念。他否认了“教书育人”的传统做法,而是把德育放在首位。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品德有问题,那么教育只能培养出高智商的犯罪分子。而如果德育好了,一个班的成绩则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朱老师的德育工作主要从班级文化和班风两方面抓起,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也用他的经验在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只要调整一下认知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感受,就能够保持心情的愉快,同时,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就不同了”。他认为,学生学习不行了,那么他就培养这个学生的做事能力,让他在学校也有事做,也能在做事时体验自己的人身价值。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些孩子“一半是天才,一半是天才的父母,所以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 。他还提醒我们“要在学生的心灵中种下梦想的种子”。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个近乎神话的教育奇才呢?
是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无论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年代,也不管你是成家立业还是上幼儿园的娃娃,你都有梦想的权利。
西子湖畔,浙大,研修,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