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会原谅自己的你
你是否也是这样一个心态,对自己总是高度评价,同时百般容忍,哪怕犯了错误也能找到各种为自己开脱的理由。然而对他人却不自觉变得苛刻,一旦抓住对方的错误所在,便死缠烂打,不肯罢休。
这种自我的膨胀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无意识的,而正是这种无意识让我们莫名陷入不自知、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错误思维模式里。
比如有个研究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超过平均水平,只有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学生如此,老师就能做到理性吗?可悲的是,最后的结果显示94%的大学教授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超过平均水平。可以说,在这个调查中,老师比学生更加不自知。
在婚姻关系中,面对自己最亲密的爱人,人们就会更坦诚相待忠于事实吗?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为无论男女,他们对自己为彼此关系正常运转所作贡献的评价都高于5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才是维持婚姻的最伟大贡献者。
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处于这样蒙昧无知的幻觉中,难怪在各种修养相关研究结论中,都会建议你咨询周边的朋友给你一些个人建议,无论是哪一方面,他人眼中的你必定与你自以为的自己有所差别。
2、客观并不容易
当然,这种自我感觉良好也并不是毫无用处,至少能让人在更多的场合里找到自信的状态,从而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更加积极主动,这无疑会带来身心的幸福感。但是倘若一直给自己一个高评价,必定会降低对他人的评判,于是偏见与苛责很可能随之产生,
比如一个寝室的室友,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倒垃圾次数最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对比,这种不平等情绪持续酝酿,一旦有一个人爆发,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理,一场争执在所难免。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对每件事情都高估自己,只有对于那些模糊不清,没有具体衡量标准的事情才敢于给自己一个高分。比如询问你的身高数据的时候,你的回答就不会有太明显的偏差,更不会严重低估他人的实际数据。原因很简单,你的回答很容易得到立即的验证,于是我们选择了面对事实,包括正视自己和他人。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客观和理性,这种想法当然是诚恳并且真实的,只是思维上的一些漏洞会让我们无意识地陷入各种深坑,如果不去认识它了解它,建立起相应的防范概念,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去思考这种深坑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不会去思考没认识过的概念的。比如没见过百香果的人,你告诉他百香果三个字,他是不会产生酸、甜等味觉感受。只有知道百香果、吃过百香果的人才会在接触百香果三个字的时候,想到它的相关属性。
总之,对于自己,不要盲目高估,对于他人,也不要盲目贬低。推己及人,不能只是口号。你是最棒的,别人也可以是最棒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