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第一次上课笔记
授课时间:2018-9-17 讲师:呦呦小路
一、课前讨论。
(一)、学习与认识。
什么是学习?
学习就是一种内在的建构,经验形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指课堂书面的学习。可以这么说,任何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产生的,不过本书中不叫原有经验,是称为图式。
这里关于学习的界定,应该是比较宽泛的定义。不仅仅指的是我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或是我们传统认为的有意识的读书学习。这里指的是我们在日常中学习,也就是我们日常中的认识。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所以说这里的学习问题指的是:智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或者说:认识是如何发生的?)
正如课程所介绍的,这个问题,由一系列相关研究构成:
1、认识何以可能?如何发生?
2、智力的本质是什么?内在机制是什么?
3、知觉和逻辑(运算)结构是指什么?如何形成?相互关系是什么?4、核心的智力结构有哪些?如何形成?5、智力发展与道德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乃至于自我发展构成何等关系?如何相互影响?
我们这里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学习?建构,认识。认识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认识是一种内外的建构过程,这是我们终极要得到的答案。
认识是如何发生的?
(二)、皮亚杰提出发生认识论的基础
背景知识:哲学上的认识论。
1、经验论。
通过我们的感官去感受外界的客观事物。认识就是客观世界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加上我们的认知主体的心理活动形成的,没有外在的客观世界,没有我们内在的认识主体的心理活动认识都没有可能。这就是哲学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我们感觉这种经验论是显而易见的,但这里有个问题却难以解决:经验论者面对数学和逻辑学时候。比如说1,儿童是怎样认识1的,1在客观世界的哪里?1 个苹果 1 个西瓜 都是客观世界的,但 1 是没法经验的。抽象还能是经验形成的吗?经验论像照相机。
2、唯理论。
西方哲学认识论还有第二种认识论:唯理论——人生来就是带有了理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外界客观世界的感觉唤醒内在的先天的知识。不然怎么都能认识1,2,3,4 直线平面等等这些现实世界中根本没有的数理概念呢?唯理论就像放映机内在早有影像,投射到现实世界中。所以我们能从 1个苹果,1个西瓜中逐渐认识到1,但是我们关于一朵花的认识呢?有的人觉得好看,有的人觉得一般,有的人甚至觉得厌恶那么谁的认识才是关于这朵花的客观认识呢?
所以说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回答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上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引入这些背景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最后康德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利用理性之先验范畴加工,统合感性的现象,从而获得所谓的科学知识。
(三)、本门课程理论基础
我们这门课广泛地涉及到哲学(尤其是认识论)、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教学论、脑科学等领域。但是皮亚杰、维果茨基,以及信息加工理论和脑科学,是认知领域的最重要的基础。
前面我们所分析的经验论,唯理论都在讨论的问题是:认识何以可能?更多的是倾向于哲学的认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则通过大量的科学实践和观察力图把这一问题科学化。(皮亚杰认为自己是发生认识论者——介于传统的心理学和哲学之间的新兴学科。)认识通过大量观察到的“现象”去把握儿童内在思维活动的“本质 ”。
二,授课要点。
1、《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主要内容:通过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去研究认识是如何可能的。
2、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划分依据:儿童的认识结构发生发展的顺序。
3、“同化、顺应、动态平衡”是指的认识机制,同化、顺应、与动态平衡是皮亚杰从生物学借用过来的儿童认知结构在发生学上的运作机制,具有先天性和不变性。也就是说是无论那个认知结构的发展阶段,都是按照这样的认知发展机制去完成具体认识的。每个人生活中具体的认识活动都离不开这样的认识机制。当然各种各样的认识活动的内容确实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
4、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儿童认识结构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生发展及具体特点。2、认识形成的机制(新知识形成的机制)是怎样的?或者说是认识机制是怎样的?本书主要以第一方面进行讲述,其中贯穿认识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5、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①、图式:
我:图式:动作【包括具体的和内化的】的结构,大多是内部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婴儿最初的图式是一些本能动作,是遗传性图式。图式可以包括永久客体、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P12】
讲师: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但认识结构除了图式之外,还包括同化、顺应、动态平衡这些作用机能。认识结构可以包括很多具体的图式。
PS:海水淡悠悠:图式指的是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个体通过它适应和组织环境,图式是不断发展的。婴儿最初从“感知—运动”开始。
②、同化:
我:使现实的材料经过处理或改变,结合与儿童的结构之中。刺激的输入通过一个结构的过滤,这个结构是由动作图式(在达到较高水平时是思维的运算)所组成。即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学习者如何接受刺激的作用(《皮亚杰学说入门P167》),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中】
每一新建立的联结都要纳入儿童现有的图式体系之中(凭现有的结构同化联系——外部刺激中所固有的,儿童才能觉察这些联系)。
③、顺应:
我:内部图式【内部结构】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刺激如何作用于学习者(《皮亚杰学说入门P167》),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引起原来图式的变化】儿童的行为仓库【内部结构】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这些结构图式又进一步得到改变和充实。【学习如果没有内部结构的改变,效果有限】
讲师: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就获得暂时的平衡。如果不能获得成功,就会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化新事物。同化和顺应是认识的机制。也就是认识的机能。
2018年12月31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