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得名于战列线战术。
早期的海战类似于陆战,接舷之后互相跳邦作战。船只只是作为为步兵开辟海上战场的平台。罗马人后来给他们的战船装上了撞角,利用船只动能对敌舰进行攻击,在火器出现之前,很难有效地直接攻击由巨木制成的战船。中国古代的战船发展出了拍杆,可以利用势能摧毁对方楼船。但是海战一直是近战肉搏为主。中国人使用火船和拜占庭人的秘密武器希腊火算是那个时代的大绝招,但是受制于操作性,难以在海战中被频繁使用。
至多在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福建船政水师在主力尽失的情况下,趁夜色使用旧式师船对法国远东舰队发动过攻击。这次火攻并未取得像两百多年前郑芝龙对荷兰舰队的毁灭性效果。在桅盘上搭载的新式诺登飞尔德机关炮的保护下,凝结中国数千年水师文化的师船瞬间化为绚烂的烟火。
总之,在大炮被装上战舰之前甚至之后的一段时间,真正的战列线战术并未出现,战列舰之名也其实难副。
虽然无敌舰队覆灭的事情我们或多或少听过,虽然此役往往被描述为英国以弱胜强。实际上西班牙派出的远非舰队这么简单。腓力二世为了征服英国,准备了两万人的军队,甚至包括少数骑兵,都被装载在这支舰队里。虽然西班牙拥有载炮48门的圣·马丁号,但是西班牙舰队的核心,仍是其强大的西班牙步兵,其战术思想仍然停留在中世纪甚至罗马时代的跳邦战模式。而英国人利用精湛的炮术,将这些全副武装的侵略军远远拍死在海岸线之外。可以说这一时期开始,战列线战术已经展开了黎明的曙光。
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东亚对于火炮战船的使用也丝毫不落下风。根据明末传教士的记载,曾在长江见过带有两层火炮甲板的中国战船。织田信长曾在其征伐战争中使用过包覆能够抵挡铁炮攻击的铁皮并搭载约莫3-4门大炮的安宅船。16世纪末的东亚全面战争中,朝鲜也曾使用过包覆铁皮,搭载小型火炮进行中远程攻击的龟船(其模型曾作为国礼由北朝鲜送给中国)。但是受制于中国的海禁政策和外患的暂时消弭,几乎同一时期朝鲜王国和日本进入一个长久的稳定状态。东亚再难出现划时代的海战变革,可以说刚接触一丝微光就拉上了帘幕。这道帘幕的再次打开也是到了19世纪,日本和中国都先后对西洋战舰进行一定程度的仿制,而真正与西方技术的再次接轨,要等到开国之后。
由于西方的战乱绵延整个近代,其军事技术变革的速度远胜于东亚。勒班陀海战成为桨帆船之绝唱,到了英荷海战,成熟的战列线战术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帆装设备对舰船上部空间的全面占用,火炮被布置在顶层甲板之下,由舷侧向外伸出。同时由于炮耳和四轮炮车的全面应用,使得战舰的舷侧火力大大提高,此时如果将战舰首尾排成纵队,将获得惊人的火力输出。在英荷海战的实践和欧陆诸国造船的推陈出新下,战列舰才真正拥有了“ship of line”的名号。
瑞典王国于17世纪初建造出拥有两层火炮甲板,64门大炮的以瓦萨王朝命名的瓦萨号。作为当时的北方雄狮,其海军的高速发展要比30年战争时对近代欧洲陆军的军事革命还要早。虽然二者都以悲剧收场(瓦萨号试航仅15分钟便因设计原因,压舱物较少和糟糕的损害管制而沉没,于战后被完整打捞;古斯塔夫二世由于孤骑深入,于取得决定性胜利后阵亡)。英法紧随其后,建造出了拥有三层火炮甲板的风帆战列舰。这一时期,欧洲主要海军除了上述三国以外,还有西班牙,荷兰,奥斯曼土耳其和沙俄。至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的私人战舰东方号,其三层火炮甲板载炮超过120门。西班牙更是在战争期间将至圣三位一体号紧急改装为四层火炮甲板,载炮达到惊人的140门。这一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将各型战列舰按火炮和火炮甲板数进行分类。
当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在19世纪初祭出蒸汽明轮船之后。风帆战列舰的时代并未迅速消弭。相反在这一时期,法国设计出了如海洋级这样操作性更好的风帆战舰,而美国也在重型风帆护卫舰之后,开始建造三甲板风帆战列舰,并用于打击北非的巴巴利海盗。因为明轮对于侧舷空间的极大占用,提及帆装设备仍被完整保留,明轮战列舰并没有在这个时代出现。
至中英鸦片战争时期,英国远征军舰队最大的战舰为载炮64门的鹰号风帆战列舰,在英海军战斗舰艇序列中,仅为三级战列舰。但面对孱弱的,实力尚不如200年前明郑水师的清军水师,足以摧枯拉朽。而至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之前,俄军利用开花炮弹,将土耳其风帆战舰悉数摧毁于锡诺普,也完成了风帆战舰最后一次大规模对决。
螺旋桨的出现使得风帆战舰焕发第二春。
由于不占用舷侧宝贵的火炮空间,大部分风帆战舰都接受了现代化改装。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法国的诺曼底号蒸汽风帆战舰前往俄国港口耀武扬威。但是这些伏枥老骥也没有风光几年,蒸汽铁甲旋转式炮塔将全面迎来战列舰的新时代。
但是战列线作战的思路沿用至二战,由于作战思路仍是集中舷侧火力向敌方输出,至战列舰在海湾战争后最终消亡,纵队排炮战术得以反复上演。1905年,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日本海决战中为了抢占T字横头,完成经典的学院派战术,在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面前完成冒险的“敌前大回转”,一举团灭了波罗的海舰队。
足可以说是战列舰时代东亚对欧洲的最完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