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兰心大戏院》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一条娱乐新闻而已。只因为多看了一眼,发现电影改编自旅居英国的重庆作家虹影的长篇小说《上海之死》,这就让我疑惑了:怎么?让巩俐扮演小说中 不到30岁的女伶于堇,巩皇能弥合与于堇年龄之间的差距吗?电影的主要场景由小说中的国际饭店移到的茂名南路上的兰心大戏院?假如还是娄烨电影的风格,亦即镜头一直晃一直晃,原著中优雅的上海会不会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那般场景显得非常破衣烂衫?
巩俐的演技能让我忘记于堇比她年轻许多吗?
虽然,虹影是以小说《K》的诉讼扬名文坛内外的,而我最喜欢她的《上海之死》。我一直不明白,1962年出生在重庆的女作家,又长期侨居在英国,虹影怎么能将1940年代初期的上海还原得就是我心目中的样子?
是因为她让于堇撑起了一出大戏。
于堇,是一个孤儿,幼年被一个名叫休伯特的犹太人领养。领养了于堇的休伯特,给她优渥的生活之外,也赋予了她特别的身份,盟军的谍报人员。
1970年代,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资源非常枯竭,爸爸每天下班后带回家的《参考消息》,就成了我最好的读物。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故事,我就是从这张报纸上先读到的,后来,又读到了国际间谍佐尔格的故事。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能读到的佐尔格的资料越来越多,这位传奇人物头上的光环也慢慢弱化,也没有妨碍我觉得,1940年代的全中国,只有上海才配得上佐尔格。事实上,佐尔格的确到上海刺探过情报。虹影将于堇虚构在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掩映下的刀光剑影里,怎能不上海?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原本不想参战的美国,被日本人这么一将军,被迫宣布参战——70多年过去了,关于美国是不是在完全不知晓的情形下被日本人偷袭的,始终是一段难以拨开云雾的公案,这就给了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作家们很大的创作空间。
名义上,一代名伶于堇是为了担纲电影《上海狐步》才从香港回到上海的;背地里。她却是个间谍,休伯特精心培养出来的为盟军服务的间谍。只知道名义上那点事的媒体们,一听说于堇住进了国际饭店,纷纷追逐而来,上海滩上的名流假借各种理由也陆续住进国际饭店。看似一场粉丝迷恋明星的戏码,实质上追随于堇住进国际饭店的所谓粉丝,都是为了于堇手握的警报而来。那么,于堇手里都有什么情报呢?这位被盟军训练了3年的优秀间谍,用自己的身体获取了日军将在12月7日从已经公布的剧照来看,巩俐扮演的于堇要用自己的身体从日本人那里截取那么重要的情报,很让盯视剧照的局外人担忧。所以才有一问:巩俐的演技能让我们忘记于堇比她年轻许多吗?袭击珍珠港的情报——
从已经公布的剧照来看,巩俐扮演的于堇要用自己的身体从日本人那里截取那么重要的情报,很让盯视剧照的局外人担忧。所以才有一问:巩俐的演技能让我们忘记于堇比她年轻许多吗?
从国际饭店到兰心大戏院,为什么?
明明可以让自己小说中的主角天涯海角,虹影却傲娇地只给于堇、风华绝代的女演员非常狭窄的空间,国际饭店的一套客房。
面容姣好的虹影,很愿意将女人比作狐狸,所以,她在塑造于堇这个人物时,将自己对女人的美好想象全都汇聚到于堇身上:美丽、妖冶、聪慧、魅惑……
她让于堇多年以后回到她长大的地方,于堇已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感恩休伯特的小姑娘。此次到上海,表面上于堇是为了出演浪漫爱情剧,实际却是为盟军刺探日本人的军情,她的上司就是温文尔雅的养父休伯特。于堇用自己的身体截取日本人决定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后,寝食难安。不,不是因为女儿身被日本人玷污了,再回上海的于堇,如前所述已不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而是久经锤炼的优秀间谍。手握情报后于堇寝食难安,是她难以决定,要不要将如本人决定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如实告诉休伯特?假如她忠实于自己的上司也就是养父休伯特,就不会有那么多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军人冤死,可自己的祖国也许会因为美国缺席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有可能被日本人蚕食殆尽。忠和义,在于堇顺利地得到休伯特想要的情报后,在于堇的心里变成了急剧冲突的矛盾。,只有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国际饭店套房,才是一个女人消化如此巨大的矛盾冲突的最佳场所。于堇所处的环境犹如温柔乡,于堇的内心世界却比两军对垒的战场更加血雨腥风,多有戏的一场戏!现在,电影的主要场景从国际饭店移到了相对嘈杂的兰心大戏院,于堇的内心冲突还能充分呈现出来吗?
娄烨的镜头会一如既往地晃动吗?
3月,去看娄烨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电影开演没多久,我就被娄烨标志性的镜头语言晃得头晕目眩。虽然坚持到了电影结束,一出电影院就不得不疾步冲进洗手间,呕吐起来。
激烈的思想斗争的结果是,于堇选择了延迟将情报传递给休伯特,“歌舞伎将在夏威夷演出。昨天不告诉你,因为我不得不帮助中国。现在告诉你,因为我不能辜负你“,给休伯特留下这 张纸条后,于堇从国际饭店顶楼一跃而下,如初雪一般飘散在空中,继而,回到了大地的怀抱。
虹影让于堇从国际饭店的顶楼飘然而下,拉长了将美丽撕碎给人看的过程。如果用晃动的镜头呈现我以为原著中最美丽的一场戏,悲剧意味会不会削减?
哦,我忘了,娄烨已经将场景从国际饭店转移到了兰心大戏院。 1934年开业以来,国际饭店作为上海最高楼的纪录保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永远的地标。
所以,我不能理解,从《上海之死》到《兰心大戏院》,为什么改变于堇的活动空间?
得知于堇已经不属于国际饭店,今天特意去人民公园看看对面的国际饭店。
1941年12月,于堇从国际饭店24楼跳下来的时候,有没有瞥一眼彼时还叫跑马厅的人民公园?有没有想过在她身后70多年的今天,也许是她眼里最后的风景的跑马厅会以“相亲角”名闻天下?
我仿佛看到,虹影正在国际饭店最高层的总统套房的窗帘后,嘴角挂着笑意默看对面人民公园相亲角里沸反盈天的世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