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损失厌恶”你真的很了解吗?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会了解一点心理学知识或者概念,比如:“认知失调”、“羊群效应”和“损失厌恶”。上面几个也许是普及度极高的心理学概念,原因在于我们可以在很多本书看到作者引用他们。
然而这些概念真的是存在人大脑里的一些偏差吗?
卡尼尔.丹尼曼就曾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举了个例子:赌硬币游戏,如果硬币正面朝上那么你给我100元;反之我给你120元。在卡尼曼和其他研究者的许多类似实验中都表明:大多数人不想参与玩这类游戏。
在他们看来这类游戏——在数学上期望为正的,都是值得玩而且值得多次去玩。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概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空间上的,一种是在时间上的。什么意思呢?比如说100个人依次去赌场赌钱,前99个人都赢钱了,最后一个人输光了。那么输光的概率是1%,但是如果是你一个人连续去100次赌场,你输光的概率是多少?答案是100%。
这就是在空间上的概率和时间上的概率不一致,在数学上这就是“没有遍历性”。
所以说我们基因中自带的“损失厌恶”机制,只不过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设置,它是对任何赌博事件的厌恶。对待赌博,谨慎一点永远没错。
我们身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任何行为都有点赌博的成份在里面。既然是这样,我们的策略只有一个:在大概率上坚持付出,为小概率事件备份。
那么什么是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呢?这取决于你个人的主观看法——跟我们的能力圈息息相关。但如果我们经常在自己的能力圈外做事,即使成功了也很危险,因为这就像一个人举着个火把安然无恙的通过了充满火药桶的房间——随时都有可能粉身碎骨。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投资自己的个人成长是最划算的,因为它本身带有复利性质:你投资的越多,自己成长的越快,反过来又会加强你投资,如此一直循环下去。
成功人士跟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区别在于:真正的成功人士会对几乎所有事情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