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五 任何情感的力量和增长以及情感的存在的保持不是受我们努力保持存在的力量所决定,而是受外在的原因的力量与我们自己的力量相比较所决定。
我们曾经听过诸如“人走茶凉”、“久病床前无孝子”、“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之类的人生感悟,虽然这些话反映的是友情、亲情、爱情不同的感情,但都在说同一个道理,关于感情的变化。
无论我们多么沉浸于此刻的快乐,也无论我们多么深陷当下的痛苦,所有的情绪都在随着时间而改变,斯宾诺莎把人对不同状态下情绪的体验进行了对比(为方便理解,左边的情绪大于右边的意思是人的感觉更为强烈):
1.
在我们前面>不在我们前面
比如:相处越久越有感情、朝夕相处胜过异地恋
2.
行将到来>与现在相距很远
比如:临时抱佛脚、对明天的焦虑永远大过一年以后
3.
刚才消逝>很久以前即已消逝
比如:我们总对过去的事抱以极大的宽容
4.
必然的事物>可能的、偶然的或无必然性
比如:马拉松选手等二名的失望大过第二十名的失望。
5.
想象可能>偶然
比如:信心会战胜一时的挫败,恐惧也会让人放弃机会
6.
过去事物>偶然
比如:第一印象产生的偏见、经验主义
问题在于,我们知道地域限制似乎不应成为阻碍感情因素,但我们难免总会对朝夕充满期待;虽然我们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但未雨绸缪始终不总运用自如,当下的问题始终最触动人心;即使知道痛苦终将远去,但现在仍会哭泣;虽然清楚自己的成见,却难时时自觉……
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但道理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克制情感。就克制情欲而论,智人与愚人间没有高下分别,而我的真意所在,乃以为了解人性的刚强有力处与了解人性的薄弱无力处,有同等的必要,这样我们就可以决定,对于克制情感,什么是理性可以为力的,什么是理性无能为力的。
坦白说,理性之所以无用是因为情绪的变化波动是不以人意志转移的自然规律。
我们不能要求任何违反自然的事物,所以理性所真正要求的,在于每个人都爱他自己,都寻求自己的利益——寻求对自己真正有利益的东西,并且人人都力求一切足以引导人达到较大圆满性的东西。
虽然我们仍会为当下的痛苦难过,但因为明白终会过去而不会沉沦到无法自拔;虽然我们仍无法避免近视短见,仍保有某些成见,但我们一直在自省与觉解。
结论:
1. 一个人的幸福即在于他能够保持他自己的存在。
我们决不能对外界毫无所需,我们决不能与外界事物完全断绝往来而孤立生存。姑且单就心灵来说,如果我们的心灵完全孤立着,除自己外,毫无所知,则我们的知性,便决不会这样完善。
因为人性天生存在的不足,通过智慧之路总是道阻且长,无论工作、交友、婚姻,从理性的角度看,都在通过不同的事与不同的人认清自己,从而更好的与自己相处。自爱不是给予这份肉体以最好的物质条件,自爱是安顿好七情六欲,让灵魂自在安住。
2. 除德性外,天地间没有更有价值、对我们更有益的东西,足以成为追求德性所欲达到的目的。
在我们外面,实在有不少的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是我们所须寻求的。其中尤以完全与我们的本性相符合的存在,为最有价值。譬如,假如有两个本性完全相同的个人联合在一起,则他们将构成一个个体,比较各人单独孤立,必是加倍的强而有力。所以除了人外,没有别的东西对于人更为有益。
我们时常会赞叹“母子同心”或者“夫妻同心”造成的奇迹,商业巨子也无数次说过,造就伟业的不是某个人,也不是某个项目,而是那个团队。一支将士同心的部队也总会所向披糜。
由此可见,凡受理性指导的人,亦即以理性作指针而寻求自己的利益的人,他们所追求的东西,也即是他们为别人而追求的东西。所以他们都公正、忠诚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