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秃
本该火热的十一刚刚过去,虽然今年依然有几部或话题性或口碑性的影片上映,但也完全无法掩盖整体大盘的颓势,与去年相比票房下降15.9%,观影人次同比减少12.4%,是否能打破去年440亿的票房都成了问题,不过胡秃并非研究电影市场的,所以也就不谈如此大的话题了,还是回头聊聊在这个十一胡秃看的几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
《湄公河行动》
近几年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而且每部都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无论是《解救吾先生》还是《亲爱的》再到如今的《湄公河行动》都用事实证明了这种IP的美好前景,当然在看到好IP的同时我们一定也要明白成功的戏剧性改编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湄公河行动》的题材很大程度上有些像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仿佛必须主旋律的定位早早的就植入了故事的内核,从《湄公河行动》来看很多在大陆上映的影片少有的大尺度镜头就让人眼前一亮,再加上仿佛玩《使命召唤》般的快节奏感更是让人酣畅淋漓,对于一个代入感强的观众来说整个影片更像是一场军事演习的记录,从海战到巷战,从歼灭战到伏击战,每一次场景的变化都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
林导对于整个场面的把控也可说是游刃有余,无论是群战还是近距离的肉搏在很大程度上都做的很干净利索,尤其是对于动作场面的设计避免中国功夫的飘逸洒脱,而是靠近《谍影重重》的干练和刚猛,这也使得整个对于人物的塑造达到了一种近乎真实的程度。
而各种“奇形怪状”的反派也让人记忆犹新,虽然依然不能免俗:每当关键时刻反派基本就失去了准星,但瑕不掩瑜,每个反派的角色性格都做到了或多或少的刻画,这对于一部反派众多的电影来说也是十分难得的。
其实每年香港的警匪片数量着实不少,但逐渐的套路化,程序化也慢慢的使这一悠久的类型片失去了新鲜感,从《无间道》系列的短暂回光返照之后一直也没有再出现什么真正让人记忆深刻的经典,当然这并不是这种类型片的没落,更大程度上这是一种香港电影市场沉寂的反应,但作为一块金字招牌,香港导演骨子里对于警匪片的爱和掌控能力还是在的,而类似于《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正是这种类型片的大陆化变种,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往往文化是不会消失的,在很多方面它们只是逐渐融合或是发生了演变。
在大陆影市逐渐火热的今天,这种文化的转变正反应出了未来国内内容发展的勃勃生机,无论这个十一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如何,也不管今年是否完成了去年吹出去的500亿票房的牛,但胡秃依然对中国电影市场充满信心。在文化产业逐渐火热的今天,在内容创业站在风口浪尖的现在,优质的文化产品将越来越多的通过受众群的发酵而影响整个市场,如今看着《湄公河行动》的票房即将攀上6亿,看着《釜山行》《你的名字》等一些或许在那几年还只能作为小众的影片也开始扩散出不亚于上映电影的影响力,胡秃没有理由不对这片市场充满期待,就算依然存在诸如荧幕数量可能过剩,票补逐渐退出市场等隐患,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一种文化爆炸的大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见证这个最好的中国电影年代。
【难得胡秃】 胡秃 出品
人生在世,难得胡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