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时,班里有个叫阿德的同学,方言非常严重,初次和他打交道,你很难完整听明白一句话。
一次和阿德闲聊,我说:“你的方言真是要好好改一改,不然肯定会影响以后找工作。”
阿德十分诚恳地问我:“那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呀?”
“你可以经常看看新闻联播,听听标准的普通话是怎么说的。”我随口答道。
阿德似乎有些无奈地说道:“我也认真听过新闻联播,可我始终感觉,我的发音和播音员的差不多呀。”
那次对话后,我才明白,为什么直到大学,阿德的普通话还说成那样。原来,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甚至一直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说的挺好。
大四的时候,参加了校文学社。课余时间,大家把自己写的稿子,拿到一起切磋,同时分享一些投稿经验。
其中,有个叫金华的学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金华比我早半年进的文学社,记得第一次参加社里聚会,每个人都拿着打印的稿件,唯独金华两手空空。
我正准备上前和他交流,旁边有个同学,给我使了个眼色,意思是不要过去。
后来才知道,金华从来不让别人看他的稿件,每次聚会,他只谈一些投稿经历,且大多是抱怨编辑有眼无珠,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
有次聚会,金华非常气愤地数落一个公众号平台:“我认真研究了这家公众号的风格,专门给他们写了五篇文章,竟然一篇也没有录用。有篇文章整整写了两天,文笔绝对一流,逻辑也很严密,那个编辑连修改的机会也没给我。这样的公众号,我看还能办几天!”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也非常同情他,觉得那家公众号太不近人情。
天下真有这么巧的事。
我给一个公众号平台投稿,稿件被录用后,编辑主动添加了我的微信,看到我的个人介绍时,给我发来了一条信息:“你也是这个文学社的呀,你们文学社是不是有个叫金华的社员,最近给我们投了好几篇稿子,但质量很是一般。”
在惊讶巧合之余,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做了一个决定。
“你能不能把他的稿件发给我看看?”我给编辑回了一句。
编辑迟疑了一会,发来了信息:“你没有看过他的稿件吗?按说是不能给你看的,但你们是一个文学社的,这个应该不是秘密,我一会给你发过去。”
看完金华投送的几篇文章,我真的有些无语,更是明白了他屡投屡退的原因。虽然我的文笔也很一般,但一眼就能看出金华文章中的各处硬伤。
我突然觉得金华有些可怜,因为他一直沉迷在自己假想的空间当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到底属于哪个层次。
任何人都有缺点,能力上都有短板。或者说,没有哪个人,是无所不能的。能力不足,并非阻碍个人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能力可以在实践中提高。
但是,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前提的:你首先要清楚,自己到底有哪些能力上的不足。正所谓,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自我感觉良好,是人的一种天性。正如,天下没有哪个母亲,会说自己的小孩长的丑。
然而,绝大多数时候,针对我们能力的评价,来自于外界,而非自己。
所以,赶快从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理性审视自己,准确查找不足,及时采取措施,逐步补齐短板。这才是当前,影响你人生目标实现,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