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自体,这个词,来自于《瑜伽师地论》,这部玄奘法师带给我们的经典著作。
历数一下出现的次数: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复次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随所生处自体之中。余体种子皆悉随逐。是故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种子。如是色界自体中。亦有欲无色界一切种子。无色界自体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种子。又羯罗蓝渐增长时。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应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鞕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又一切种子识。于生自体虽有净不净业因。然唯乐着戏论为最胜因。于生族姓色力寿量资具等果。即净不净业为最胜因。又诸凡夫于自体上。计我我所及起我慢。一切圣者观唯是苦。又处胎分中有自性受。不苦不乐依识增长。唯此性受异熟所摄。余一切受。或异熟所生。或境界缘生。又苦受乐受。或于一时从缘现起。或时不起。又种子体无始时来相续不绝。性虽无始有之。然由净不净业差别熏发。望数数取异熟果。说彼为新。若果已生。说此种子为已受果。由此道理生死流转相续不绝。乃至未般涅槃。又诸种子未与果者。或顺生受。或顺后受。虽经百千劫。从自种子。一切自体复圆满生。虽余果生要由自种。若至寿量尽边。尔时此种名已受果。所余自体种子未与果故。不名已受果。又诸种子。即于此身中应受异熟。缘差不受。顺不定受摄故。然此种子亦唯住此位。是故一一自体中。皆有一切自体种子。若于一处有染欲。即说一切处有染欲。若于一处得离欲。即说于一切处得离欲。又于诸自体中所有种子。若烦恼品所摄。名为粗重亦名随眠。若异熟品所摄。及余无记品所摄。唯名粗重不名随眠。若信等善法品所摄种子。不名粗重亦非随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时所依自体唯有堪能非不堪能。是故一切所依自体。粗重所随故。粗重所生故。粗重自性故。诸佛如来安立为苦。所谓由行苦故。又诸种子。乃有多种差别之名。所谓名界。名种姓。名自性。名因。名萨迦耶。名戏论。名阿赖耶。名取名苦。名萨迦耶见所依止处。名我慢所依止处。如是等类差别应知。又般涅槃时已得转依。诸净行者转舍一切染污法种子所依于一切善无记法种子。转令缘阙。转得内缘自在。又于胎中经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皆悉具足。从此已后。复经四日方乃出生。��
若可爱不可爱。受此苦乐。谓由先业因。或由现在缘。随缘所牵或往五趣或向涅槃又诸有情。随于如是有情类中自体生时。彼有情类于此有情作四种缘。谓种子所引故。食所资养故。随逐守护故。随学造作身语业故。初谓父母精血所引。次彼生已知其所欲。方求饮食而用资长。次常随逐专志守护。不令起作非时之行及不平等行。次令习学世俗言说等事。由长大种类故。诸根成就故。此复于余此复于余。如是展转诸有情类。无始时来受苦受乐。未曾获得出苦乐法。乃至诸佛未证菩提。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云何界施设建立。别嗢拖南曰。
数。处。量。寿。受用。生自体。因缘果。分别。当知界建立由八种相。一数建立。二处建立。三有情量建立。四有情寿建立。五有情受用建立。六生建立。七自体建立。八因缘果建立。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复次自体建立者。谓于三界中所有众生有四种得自体差别。或有所得自体。由自所害不由他害。谓有欲界天。名游戏忘念。彼诸天众。或时耽着种种戏乐。久相续住。由久住故忘失忆念。由失念故从彼处没。或复有天名曰意愤。彼诸天众。有时展转角眼相视。由相视故意愤转增。意愤增故从彼处没。或有所得自体。由他所害不由自害。谓处羯罗蓝遏部昙闭尸键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众生。或有所得自体。亦由自害亦由他害。谓即彼众生处已生位。诸根圆满诸根成就。或有所得自体。
于彼生缘于彼断缘。或为远离或为求得或为受用。是故依领受依处。施设观待因。依习气因依处。施设牵引因。所以者何。由净不净业熏习三界诸行。于爱不爱趣中牵引爱不爱自体。又即由此增上力故外物盛衰。是故依诸行净不净业习气依处。施设牵引因。依有润种子因依处。施设生起因。所以者何。由欲色无色界系法各从自种子生。爱名能润种是所润。由此所润诸种子故。先所牵引各别自体当得生起。如经言。业为感生因。爱为生起因。是故依有润种子依处。施设生起因。依无间灭因依处。及依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实见因依处。施设摄受因。所以者何。由欲系诸法。无间灭摄受故。境界摄受故。根摄受故。作用摄受故。士用摄受故诸行转。如欲系法。如是色无色系法亦尔。或由真实见摄受故。余不系法转。是故依无间灭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实见依处。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
彼见因中常有果性。应审问彼。汝何所欲。何者因相。何者果相。因果两相。为异不异。若无异相。便无因果二种决定。因果二种。无差别故。因中有果。不应道理。若有异相。汝意云何。因中果性。为未生相。为已生相。若未生相。便于因中。果犹未生。而说是有。不应道理。若已生相。即果体已生。复从因生。不应道理。是故。因中非先有果。然要有因待缘果生。又有相法。于有相法中。由五种相。方可了知。一于处所可得。如瓮中水。二于所依可得。如眼中眼识。三即由自相可得。如因自体不由比度。四即由自作业可得。五由因变异故。果成变异。或由缘变异故。果成变异。是故彼说常常时。恒恒时。因中有果。不应道理。由此因缘。彼所立论。
若异于所见事起萨埵觉者。我有形量。不应道理。或有胜劣。或刹帝利等。或愚或智。或能取彼色等境界。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为唯由此法自体起此觉耶。为亦由余体起此觉耶。若唯由此法自体起此觉者。即于所见起彼我觉。不应说名为颠倒觉。若亦由余体起此觉者。即一切境界。各是一切境界觉因故。不应理。又汝何所欲。于无情数有情觉。于有情数无情觉。于余有情数余有情觉。为起为不起耶。若起者。是即无情应是有情。有情应是无情。余有情应是余有情。此不应理。若不起者。则非拨现量。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此萨埵觉。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
咒术为先害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诸助伴。如是一切皆得生天。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答此违理论。谄诳所起。不由观察道理建立。然于诤竞恶劫起时。诸婆罗门违越古昔婆罗门法。为欲食肉妄起此计。又应问彼。汝何所欲。此咒术方为是法自体。为是非法自体。若是法自体者。离彼杀生。不能感得自所爱果。而能转彼非法以为正法。不应道理。若是非法自体者。自是不爱果法。而能转舍余不爱果法者。不应道理。如是记已。复有救言。
若由执受不净物者。自体不净而令他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诸受狗等戒者。�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
问何故缘起说为缘起。答由烦恼系缚往诸趣中数数生起故。名缘起。此依字释名。复次依托众缘。速谢灭已。续和合生。故名缘起。此依刹那义释。复次众缘过去而不舍离。依自相续而得生起故。名缘起。如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非余。依此义故。释名应知。复次数数谢灭。复相续起故。名缘起。此依数坏数灭义释。复次于过去世觉缘性已。等相续起故。名缘起。如世尊言。我已觉悟。正起宣说。即由此名展转传说。故名缘起。问无明望行为几种缘。答望诸色行。为增上缘。望无色行。为三缘。谓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如是余支为缘多少。应如此知。谓有色支望有色支为一增上缘。望无色支为二缘。谓所缘缘。及增上缘。若无色支望有色支唯为一缘。望无色支为三缘。谓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问何故诸支相望无因缘耶。答因缘者。自体种子缘所显故。问若诸支相望无因缘者。何故说言依因果体性建立缘起耶。答依增上缘所摄。引发因。牵引因。生起因故。说名为因。问几支是引因所摄。答从无明乃至受。问几支是生因所摄。答从爱乃至有。问几支是生引二因果所摄耶。答于现法后法中。识等乃至受。于生老死位。所摄诸支。问若说无明以不如理作意为因。何因缘故。于缘起教中。不先说耶。答彼唯是不断因故。非杂染因故。所以者何。非不愚者起此作意。依杂染因说缘起教。无明自性是染污。不如理作意自性。非染污。故彼不能染污无明。然由无明力所染污。又生杂染业烦恼力之所熏发业之初因。谓初缘起。是故不说不如理作意。问何故不说自体。为自体缘耶。答由彼自体若不得余缘。于自体杂染不能增长。亦不损减。是故不说。
一谓后法以触为缘因受。二谓现法与爱为缘果受。此二杂说为触缘受。复次几支能生爱非爱境界果。几支能生自体果。谓前六支能生前果。后三支能生后果。一支俱生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