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实,反思与暮省
日记最开始应该给予格式指导:三段格式。第一段清单式记事;第二段重点记事;第三段写自己的感受。目的在培养清单的习惯、叙事的习惯和反思的习惯。
二、怎么激发儿童写作的热情,怎么让写日记的习惯?解决时间和动机问题,空不出时间,和家长约定时间,20-30分钟,可以放在写完作业之后。
三、写日记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孩子反思、自省的好习惯,尽量能够坚持每天书写,在开始写的阶段,形式比内容更加重要。
以上是听了讲座之后的其中一小段笔记,隐约中记得听过关于日记的讲座,可是没有对日记本质的思考和理解,也没有实践的经验,听过之后就忘了。三上第二单元日记讲过之后,已经连续几周都有布置学生写日记就,喜爱再来听,有新的理解,印象自然深刻了些。
思考一:日记要把老师布置变成孩子自己乐意写,这其中需要搭建一座赞赏和反馈的桥梁,可是,自己的孩子就不愿意动笔书写,写每周一篇的周记也是讨价还加,不听指导。
思考二:日记的本质应该是指向反思,过自省的生活,养成每天都反思的好习惯,这也让我回想起了自己读书时期,写日记的事情。小学,没有什么关于写日记的事情,留在脑海里的,都是关于玩耍的记忆,有开心的、烦恼的,但是整个童年的底色是快乐的、自由的。关于日记的最初印象,应该是初一时,语文老师李燕娟老师布置的周记,我还依稀记得当时写周记的抓耳挠腮,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想来想去,太难写了吧,最后依稀记得写了一些关于玉米的周记,对付了一下,实在是难,没东西可写,不知道怎么写。逐渐长大,也还是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老师都不布置了,怎么还写呢,这不自己给自己找难受吗。到了高中,离开家,来到城市里最好的高中就读,感觉自己一下子从中上的成绩掉到了中等快以下了,茫然中却又透着桀骜,尽力让自己不断地往前进步,整个高中阶段少有请教同学的印象,都是自己不停地埋头苦干的回忆,感觉自己就是孤身一人奋斗,驾着一叶孤舟在大海中航行,心里认为只有自己不停地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成功。少数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坚持,当自己感到郁闷时,就总会在本子上写上或者摘抄一些激励自己的随想或者格言,但是,依然没有写日记的意识,回忆岁月就只能靠零零星星的片段了。
出来工作后,对自身定位的不准确,让我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自怨自艾的状态,工作地异常压抑,甚至刚开始工作的一年中,脑海中出现无数遍辞职的想法,一直没有成功倒是因为自己的懦弱。这样半推半就中、在随堂听课的高压中,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终于在工作了十年后,自己再一次和“日记”遭遇。先是从李镇西老师的写作课中,了解到李老师有“四个一”,每天坚持记录属于其中的一项,李老师也认为,坚持写教学日记是促进教师成长最佳的路径,可以每天为自己定个目标,我在小程序的打卡作业上,结合阅读的数目,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打卡,后来,无疾而终。接着,应该是19年的暑假,进了郝老师的暑期写作营,听了先进老师的事迹介绍,又点燃了写作的欲望之火,虽然文笔蹩脚,可是,我不怕失败呀,并在内心深处执拗地认为自己是有文学才能的,并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八百字,已经忘了,是否坚持了一个月,书写计划第二次流产了。
直到今年暑假,阅读了魏智渊老师的系列书籍和听了部分的写作讲座,最写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魏老师为自己每天的书写定为“海拔五千”,我给自己订的书写名字为“跃过地平线”,只要坚持写,不管写多少,能写八百一千当然好,写不了,一百也行,就这样不经意间,重又踏上了书写日记的新征程,也许是这几年阅读、思考多了,写起来没那么吃力;也可能是自己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对前途的规划,书写的频率越来越多,偶尔出现断更的情况,基本能够做到每天一写。
现在,自己每天都想记录、都想写一下,要不然总觉得不舒服,自己也有点懂了,优秀的老师很多的优点概括起来估计也就几行字,但是实践起来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因为这些付出都是带着岁月的印记,这些都是时间赠与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