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VC设计模式:
MVC设计模式主要有三个部分,数据模型类(model)、视图(view)、控制器(viewController)将应用程序进行逻辑划分。优势是减少程序的耦合性,层次清晰,职责分明,易于维护。
其中各个部分的职责:
数据模型:封装了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定义操控和处理数据的逻辑和运算,例如服务器传递过来的数据,主要是在该层进行操作。用户在视图层中所进行的创建或者修改数据的操作通过控制器,最终引起模型对象的创建或者更新,模型对象更新后,他会通过控制器来更新相应的数据对象。
视图:视图对象是应用程序中用户看的见的、可以操作的对象。视图对象知道如何将自己绘制出来,并可能对用户的操作作出响应,视图对象的主要目的就是现实来自应用程序模型对象的数据,并使该数据可被编辑。虽然视图和模型对象息息相关,但是二者之间不能通信,只能通过控制器来进行交互。在iOS中,所有的控件、视图都继承自UIView,他只负责显示、相应用户的操作,而UIview所产生的事件都可以采用委托的方式,交给控制器来实现
控制器:控制器是在模型和视图中间充当中介的作用,通过它,视图对象了解了模型对象的更改,模型对象也通过它了解视图的所发生的事情,从而更新或者创建新的模型。控制器对象还可以为应用程序执行设置和协调任务,并管理其他对象的声明周期。当控制器了解到视图对象中用户的操作,将此操作所产生的新的数据或者更新的数据传递给模型。当控制器了解到模型层有变化之后,将新的模型对象传递给视图,以便视图在适当的时候显示。
小结:1、M和V之间一定不能直接的通信,必须通过控制器来传递:2、M与C可以直接通信,M通过通知或者KVO与控制器通信;3、C也可以直接与V通信,每个C都会带有一个view,通过outlet,直接操作view,outlet直接对应到view中的控件,view通过action向C报告事件,C是V的数据源
2.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可以确保对于一个给定的类只有各异实例存在,这个实例有一个全局唯一的访问点,它通常使用懒加载的方式,在第一次用到的时候再去创建。
3、代理模式:
因为Object-C是不支持多继承的,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用Protocol(协议)来代替。Protocol(协议)只能定义公用的一套接口,但不能提供具体的实现方法。也就是说,它只告诉你要做什么,但具体怎么做,它不关心。
Protocol(协议)的作用:
定义一套公用的接口(Public)
@required:必须实现的方法
@optional:可选 实现的方法(可以全部都不实现)
委托代理(Delegate)传值:
它本身是一个设计模式,它的意思是委托别人去做某事。
比如:两个类之间的传值,类A调用类B的方法,类B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通知类A,这时候我们需要用到代理(Delegate)。
又比如:控制器(Controller)与控制器(Controller)之间的传值,从C1跳转到C2,再从C2返回到C1时需要通知C1更新UI或者是做其它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就用到了代理(Delegate)传值。
代理的使用步骤大致如下
用一个协议来约束另一个对象中的方法,以此保证从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消息的传递过程,叫做代理模式
情景:一个对象想给另一个对象发消息
委托方(B控制器,负责接收数据)
代理方(A控制器,负责显示委托方发来的消息)
委托方:
1》定义协议
2》增加一个属性,存储代理对象的引用
3》在合适的时机,给代理发消息
代理方:
1》遵守协议
2》实现方法
3》将自己设置为代理方(将自己的引用给B传过去)
4、通知中心
使用通知中心的方式可以不用设置代理,但是需要设置观察者,使用之后还要移除观察者。首先需要在接收通知的地方注册观察者。
5、Block
是OC提供的一种运行时方法机制,类似于Java的匿名函数,他提供了一种运行时的临时回调机制。
三者之间的区别
1)代理针对的是一对一的关系,并且接收方可以返回值给发送方,代理的逻辑结构清晰,实现起来较为简单,声明协议、设置代理属性(为了避免循环引用,设置代理属性的时候通常用weak修饰)设定方法,最后在想要代理所做的事情的方法中调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创建协议的时候必须实现的方法用@require修饰,可选的方法使用@optional来修饰。
2)通知:通知是一对多的形式,只要是注册了该通知的对象,都可以接受消息。他的实现较为复杂,注册通知、发出通知,接受消息。当自己定义通知的时候,需要定义一个key来给通知命名,当接收通知的时候,这个key拼写错误的话就无法接受通知,通常使用宏的方式来避免这个问题。注册的通知中心需要手动的移除。
3)block是目前开发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功能比较强大。最大的特点就是回调,回到的时候可以传入参数,最重要的是,无论在哪里嗲用,block的执行都会回到block创建的地方执行,而非调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