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这本书刚开始听樊登老师讲的时候,有种被“打到”的感觉。“是否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你是想选红色药丸去面对真实,还是选择蓝色药丸继续活在当下的幻觉中?”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色药丸,毕竟活在幻觉中已经这么久了,换种活法应该更有意思吧。
听了2遍樊登老师的讲读,激动地和朋友们分享了几遍感受后,买了书认真研读。 两个概念吸引到我:
1.人类大脑的首要任务就是“欺骗自己”,其目的是要让我们“生存和繁衍下去“。
2.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大脑会习惯“赋予事物某种意义,给事物内在给予 ‘好‘ 或 ’坏‘ 的评判“,最终让这些叙事汇聚成庞大的 ’相‘。
突然对佛教中经常说到的让我们不要“着相“,要”看破“有了一点点理解。大概所谓的”空“并不是让我们把万物看成不存在,而是学习不给事物归因一个所谓的”本质“,或者说不给事物赋予”评判性内涵“。西方心理学说”人类是无意识的评判者“,我们也常说”人生其实就是一次次的选择“。但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每次的选择,其实都是基于我们的”感觉“。我们面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全都是本能或有意识地加以评判,然后做出相应的行为。我们常常自以为自己在”思考“,得出了一个”理性“的结果,可事实上,即使是这些”思考“和”理性“也全是”感觉“这个推手在幕后发挥作用。理性的作用并非直接抑制一种感觉,而是强化能够抑制这种感觉的另一种感觉。所以休谟给出了”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这句著名的推论。既然所谓的理性都没有办法抵抗感觉,而人类的感觉又是如此敏锐和丰盛,于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烦恼便被我们自己“创造/假想”出来。
“感觉”对我们的操控如此强大,我们有什么办法摆脱它呢?很简单啊,那就改变我们的感觉吧,把“坏“的感觉去掉,只留下”好”的感觉不就可以了吗?所以我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各种方法去试图把自己不喜欢的感觉,比如愤怒,沮丧,哀伤,嫉妒,忧愁等等去掉。可是,你应该发现,靠我们的自控(仍然被感觉统治)是很难成功的。那么,真得就无能为力了吗?
智慧的祖先很早就告诉我们,并一直在实践—“冥想“。长时间持续地进行冥想练习,训练我们的专注力,逐渐关闭我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让我们直面不断升起的念头。整个过程就像观看电影一样,把自己当成一个观众,看着各种念头一幕幕在屏幕上播放。将自己和它们分离,不把感觉代入其中,你会发现,此时的你就像吞下了那颗红色药丸,开始可以如实地观察世界。当我们看到那个没有被大脑包装过的真实的世界后,你将不再被束缚,可以更自由,更快乐,更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