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母校一晃十几年就过去了。魂牵梦绕的母校曾经的一幕幕浮在眼前:书声琅琅的大树林;麦田菜地旁各占一方的学生;下午课外活动师生打球的激烈场景;晚自习熄灯后,点上蜡烛还围着老师讲题;运动会上挥汗如雨的咬牙坚持……
在耿棚中学,我有最美好的时光最温暖甜蜜的回忆。那里有我曾经奋斗的足迹有我骄傲的荣光。而今母校已变了模样,当初的老师如今大都是领导,再过几年就要退休,儿女已毕业工作,准备幸福快乐地享受天伦之乐了。
看到曾经的老师,我竟欢快的像个孩子,笑啊跳啊,拉着老师,像是久别的亲人。仿佛我又回到了当年青春的模样。当年的老师正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令人崇拜;当初的我们正少年模样,心高气盛,天真可爱。 故地重游,怀着激动的心情听完了两节观摩课,专家的讲评以及专家的引领。
第一节是颍上五中张老师执教的%《老王》。张老师各个板块设计的非常合理,环环相扣,刚上课时也是气场满满,雷厉风行。只是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配合不够默契。老师提出的疑问,学生几乎不接,不答。这可如何是好啊?底下黑压压的几百人,课程还得继续呀!无奈,张老师只能铺垫再铺垫,甚至自问自答,我在底下急得都心慌。如果换成是我,又该如何呢?还真是一难题。还好,张老师比我气场大,整堂课还算是顺利上完了。
第二节课是訾老师执教的《老王》。她的课件做的极精简,一共只有几张。课程也让你突然间发现不了什么明显的层次。她的这堂课犹如打太极,温柔如水却给人以暖意和力量。刚开始他也遇到了和张老师一样的问题——学生不配合,不参与。也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只是她竟不急也不慌。当她让同学们找出文中让作者感到“愧怍”的地方。孩子们竟一时哑然,找不到句子。课堂进入冷场状态。老师在课堂上巡视了几遍任旧一无所获。此时,她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不想读,那老师读几句给你们听,好吗?”孩子们应声齐答:“好!”把声音响亮的,似乎释放出了孩子们所有的紧张,让他们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给孩子们一个台阶。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当然也现实中的课堂还在继续。她也还是一次次去鼓励学生们,去激发学生们,课堂蹦发出来她很多充满力量的语言。没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她就用温柔的眼神在寻找,说:“没关系,怎么回答都没关系的。”说:“你离成功只差一份自信,来,老师帮你。”说:“你们读的越来越有感觉了”……这堂犹如死水的课,竟被訾老师一点点搅活了,升温了,有趣了。真的是不可思议。
訾老师抓住几个虚词,两个句式,在添去和换留之间反复品读品悟,慢慢地学生竟不再怕了也不觉得难了,他们有什么阅读感受和想法都是可以被尊重的,老师是愿意倾听的。这堂课让学生走入文本,在文字中体会情感,学会用文字的变换去留的写法表达内心。学生真的读了,真的想了,真的说了,也学着用了。这样的课堂是舒适的,与听者和被听者都是一种享受而非战斗。让人无意时间的流逝,感叹时光的短暂。这或许就是钱老说的“三式三主的课堂”。这在我眼中就是一堂好课。
真正的大师,永远都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正真的大师永远都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的大师,会平等的和学生交流,以包涵爱的目光去欣赏、尊重关爱孩子。我们语文教师肩负起传承语言文字、和立德树人的双重职责。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同于平常的语文阅读。平常的语文阅读大多只是为了摄猎内容,体会情感。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以用教材教,不仅仅是教教材。不仅要涉猎内容,体会情感,还要带着学生品出妙处,让学生学以致用。一个人的宠辱不惊不是因为她胆大,而是因为他有智慧有能力。我的短板还有很多,我的积淀只有很少。越出来学习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听了一位专家的点评,他说的忙备我也一直很赞同,在不参阅任何资料的前提下,你才能发现哪些地方理解会有难度。再参阅多种资料,这会理解全面。另外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得备学情,做出有可能的各种预测。一堂好课,早已不是满堂灌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文本内容的开放性,现在提倡一课一得,没法面面俱到。
最后,王老师为我们做了真诚而有内涵的专家引领。从情怀、方法和殷殷期待中鼓舞我们这群语文人一起往前走,坚决不掉队。给我们以支持和帮助。
诗和远方一样唯美,我们这群语文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