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棒的反省和思考,你不光思考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行动,还有自己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这是一个非常Okay的思考方式。
那么我再来优化一下思考方式:如果我需要花费3年的时间来成长的话,如果我努力一下,是不是需要2年半或者2年就可以啦?
我是不是和我的孩子一起设定一个共同的成长目标,在家里面每一个时间段一起看书学习做作业,然后相互监督彼此的成长过程,而不拘泥于成绩分数本身。
我们再来跟进一下细节:也就是我每一年需要看多少本专业书,有多厚,每月看多少章节,反推下来每天投入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你就知道专家是如何一点一滴慢慢成长出来的,这个半年一年看不出来,但是三五年后一定会发生“复利级别”的爆发式成长。
于是我们再来跟进一下细节:我每一年看书,或者学习的参照坐标中,哪些朋友圈中的人,已经是我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的成长坐标,我只要努力多少时间就会成为他的样子,
这样的里程碑式的对标系统一旦找到,即便再长的人生也不会很无聊,他人看上去很无聊,很枯燥的修炼过程,就会变得非常有意义。
其实孩子到了18岁就会离开父母,所以在18岁之前,你和孩子的陪伴,你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你如何赚钱,如何学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不会听你说什么,孩子会察言观色看你做什么,而什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你陪着孩子一起在不同维度共同修炼和成长,这个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陪伴,最好的人生规划。
好好加油,期待你和你家人的成长。
人生中很多环节你可以加速跳过去,但是很难为了规避问题而直接跳过去,有一句话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如果你认同我这边需要修炼的话,那么请无视年龄段和时间段,再次按照“学业生涯,职业生涯,事业生涯,创业生涯”的先后四个路线,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无视时间,快速成长,这时候可能第一个环节比较打基础很慢,但是后续会越来越快。
什么是教育?
教育其实更加在意的是“塑造building”,这个单词,其实就是“耳濡目染”的意思,父母做什么,孩子就学什么。
所以教育到底是在学校这边的完成的成绩单形式的模式,
还是通过各种规则,礼仪的方式,来不断完善,不断改造,不断优化孩子的成长,认知,以及他们和他人的互动以及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
教育是“拉出来孩子的天性,点燃思想火炬”,而不是“塞进去,技术标准答案,过滤掉Low人口”。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培养孩子的真实考核点之后,我们一定要知道成绩未必是孩子的唯一考核指标,而是孩子的成长,一路上有父母的陪伴,才是一个最好的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