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最开始看到这本《从教走向学》的书,是被它腰封上的一句话吸引。
那句话是这样写的:让非常理想的目标,特别现实地落地。
非常理想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目标呢?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目标无非就是教学目标。
但是我们教师知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一回事么?
我们的教学目标,向来是如此呈现的:让学生明白……理解……懂得……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课堂上,只能亦步亦趋,按照老师出示的要求行动,跟着老师要求的节奏行走。
这样的课堂,又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依靠整体性,主体性,操作性原则之外,更需要定位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课堂上,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到特定的问题,再到复杂的问题,再到真实的问题,我们通过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节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才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各种学科素养。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都发生着变化,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比如语文学科。从学科特点和学习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导,设计语文学习的任务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跳出具体的知识点,聚焦学科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的大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科的核心思维。
。。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这样的: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因为这样的核心素养,它引导着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抽象知识向具体的情景转变,由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又因为这样的转变,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系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理念,课程的总目标。
其次就是要将这些学习的课程理念,课程性质与学业的质量标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建立联系,找到落实的载体。
最后还要根据学业质量标准,不同水平结合学习,将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向一系列目标进行转化。
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才能够把它与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还有学科的核心素养高度的关联起来。
我们在不同的学段,核心素养重点落实的是什么,落实到什么程度,经过这样的学习,就会非常的清晰。
比如我们的语文学科,可以从单元目标开始,向上汇总成为模块的目标,向下可以分解成为具体的课时目标。
无论从哪个层级的目标开始,我们都应该注意的是这个转化不是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而是要围绕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的大概念,进行分解和细化。
这时候的单元目标设计,不一定是教材中编写的单元或者章节,而是整体把握学科的关键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的重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