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可以说是史上最有名的女词人之一,婉约派的开山鼻祖,被当时第一流文人晁补之评价为“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
她出身名门,虽为女性,但在家中一直很受器重。年少成名,处女作《如梦令》里的调皮鸥鹭,至今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等到婚嫁之时,她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更是被传为一时佳话;可她晚年清贫潦倒,孤身一人死在临安。
即便是这样,可我仍觉得她是那个时代最为幸运的女性之一。
一.出生名门,逍遥恣意的少女时光
李清照,出身于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父亲李格非出自齐鲁一带极负盛名的书香世家,文学造诣极为深厚,被当时的人们评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而母亲王氏则是北宋仁宗天圣年间的状元王拱辰之孙女,对比其他人,李清照的文学造诣是流淌在血液与基因中。
在李清照六岁的时候,李格非官居太学正,常年生活在汴京,但因为当时的官场动荡,党争愈烈,他没有信心将家小都带在身边,直到女儿到十六岁时,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在这期间,女儿外出游玩所做的一首小词《如梦令》,被远在京城的父亲读到,一时兴奋难抑,他不仅写信鼓励女儿继续创作,还将女儿写就的小词与众多的文坛前辈,同侪欣赏品鉴,可以说李清照在文坛上的崭露头角,与父亲李格非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等到李清照十六岁时,父亲把全家人接到汴京,一方面是因为政局稍稳,另一方面为李清照择婿提供便利,毕竟京师选择的范围要更广一些,作为父亲的李格非肯定很想给他那才华横溢的女儿好好选上一个夫婿,如此才不算辜负女儿的一番才情吧。
有这样开明,又具备深厚文化素养的父母,李清照的少女时代一定过得又逍遥又恣意,就像那首小词一样,氤氲着淡淡的荷香味道。
二.喜结连理,枕边人就是理想伴侣
那一年,李清照十七岁,赵明诚二十岁。他出身显贵,他父亲赵挺之在当时已官至三品,而李格非才是个六品官。
赵明诚被李清照的才华所折服,心悦于她,所以才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谜语,向父亲暗示。饱读诗书的赵挺之,一下子就捕捉到儿子的心意,原来儿子是想作“词女之夫”,不管是出于政治原因,还是父亲心疼儿子,他最终去向李格非提亲了。
李格非未置可否,只将选择权给了李清照。两个年轻的男女私下相看了一回,一见倾心,婚礼很快得以举办。
两人很是过了一段蜜里调油的生活。赵明诚喜金石字画,李清照爱填词煮文。婚后两人经常外出游玩,逛逛名胜古迹,遇到心仪的碑帖字画,即使是典当衣物,也要将之收入囊中。
这事要是放在一般女子身上,定然大吵大闹,可心性恬淡的李清照不然,一如既往支持丈夫的爱好。
婚后,赵明诚也鼓励李清照继续创作,两人赌书泼茶,吟风弄月。在大家庭聚会上,李清照填的一首《渔家傲》更是获得了公公赵挺之的青眼,整个家族中就没有不喜欢李清照的。
三.中年梦碎,因无法生育被抛掷一旁
可这样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因李格非卷入党争的漩涡,调离汴京,外放为官,与此同时,赵挺之升迁至尚书右丞。娘家是风雨飘摇,婆家是蒸蒸日上,可想而知,夹杂在其中的李清照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
她有心向公公赵挺之求助,但赵明诚总劝说她再等一等,可李清照怎么忍心呢,于是向赵挺之求助,但最终苦求无果。
那段时间,赵家人对李清照的眼神是有所变化的,就连赵明诚对李清照也有了些隔阂,有些傲气的李清照也不想呆在赵家,于是就回到娘家省亲。
如果说,因为两个家庭所处的政党不同,这对一对文朋诗侣来说,还可勉强跨越,但无子,却成为压垮两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时公公赵挺之已经从丞相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没过三个月的时间,就缠绵于病榻,弥留之际,希望赵明诚纳妾生子,这一要求,不管是赵明诚自己,还是李清照,两人都无法拒绝。
之后青州十年,两人观书品诗,饮茶行令,著书立说,这样的生活不可谓不惬意,但随着年纪渐长,赵明诚对孩子的渴求是越来越迫切。皇帝的一纸调令打破了这种看似淡然的生活,赵明诚要前往莱州工作,可这一次,他没有带上李清照。
一年独居生活后,李清照被赵明诚接到了莱州。这一年内,赵明诚纳了妾,可依旧没生下一男半女,或许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或者是收集了满府的古玩字画,却无知己共赏的苦恼,亦或许是觉察到无后并非李清照之错,总之,他们在莱州团聚了。
他们在莱州居住了三年,后随赵明诚任满调往淄州。那时的北宋朝廷朝不保夕,人民时刻处在国破家亡之际。
赵明诚和李清照的处境也不好,多是因为收藏的古玩字画颇丰,”怀璧其罪”在战乱时代犹以为甚。别人逃亡多带些金银钱财,可他们带着十几辆马车的古玩字画,一路逃亡,一路丢失,就是剩下来的少许珍品也是两人拼死留下的。
赵明诚最终因为疟疾死在了建康,这对于李清照来说,家没了,唯有把赵明诚留下的《金石录》早日付梓。这不仅是赵明诚的遗愿,也是李清照的希冀。她的余生将与逃亡,写书,品酒,填词为伴了。
四.晚年潦倒,夫死二婚四处飘零
赵明诚死后,她为了保护文物,不得不返回池阳。后因金兵来袭,为保万无一失,她把大部分的珍藏送到洪州,托付给赵明诚的妹夫李擢,时任兵部侍郎之职,可最终洪州战火连天,李擢肩负保护皇族使命,只能仓皇出逃,所有珍藏不知所踪。
又过了几年,四野又响起了“玉壶颁金”的流言,为了证实赵明诚并非卖国贼,李清照一介女流,携带所剩不多的文物,追在高宗的后面,打算献宝给皇帝。
可皇帝哪里是那么容易追到的,历经三年,她终于到达了流亡政府所在的越州,后改名为兴。但可笑的是,一路追着献宝,可宝物却在路上损失殆尽,只剩下几部残卷,即使献了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如此,献宝之事才算作罢!
庆幸的是,她在绍兴碰见了她唯一的亲人,弟弟李迒。后来,随着流亡政府定都于临安,现今的杭州,弟弟也把李清照接到了临安。
这一年,李清照遇到了她的第二个男人——张汝州。
这个中年男人不过是冲着李清照珍藏的文物而来,温尔尔雅的外在,细心体贴的举动,对字画同等的痴迷和爱好,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投其所好。
所幸,李清照并非一般女子,她掌握了张汝州“妄增举数入官”的罪名,最终他被判以流放柳州。而李清照也将身受两年牢狱之灾,可这对于李清照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是觊觎赵明诚留给她的遗产,即便是身陷囹圄,她也在所不惜。
庆幸的是,在赵明诚亲友的帮助下,她只坐了九天的牢,就被放了出来。
她的人生风波算是彻底停歇了下来,除了著书立说,闲暇时她也打马博弈,喝茶饮酒,游赏山水。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日子虽清苦,可她也不曾将亡夫留给她的珍品去典当,即便是忍饥挨饿。
绍兴二十五年,李清照悄然卒于临安,那一年,她七十三岁。
五.结尾
李清照的一生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她的一生几乎是伴随着大宋王朝的起落而沉浮。她生在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时代,成长于一个氤氲才华芳香的家庭,是这些造就了她的绝艳才华与瑰姿雅量。
因着这些,她又寻觅到了彼此欣赏的爱人,这份感情即便是白璧微瑕,但这也无损于他们之间的志同道合,兴趣相投。
幸哉幸哉!即便爱人不再,可两人的手书还在,使它们整理成册,昭告于天下,不仅是赵明诚的梦想,历经岁月洗礼,怕也是与李清照的生命长合在一起了吧!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李清照的人生轨迹提供了女性另一生活范本,除了相夫教子,针指女红之外,世界还另有一番风景。虽然崎岖坎坷,跌宕起伏,但也更为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