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吃着串串,跟同事简单讲过这个故事。听完后,他们一脸诧异和不解。估计内心只有一种感觉:这人疯了吧。
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One night in Beijing,我“搭讪”了一个男青年。
周末的王府井大街,10点多了,依旧人潮汹涌。密集汇聚的奢侈品大牌都已暂停营业,店门前多了各色各样的“艺人”。有拉着二胡低声吟唱的老爷爷,再往前走,是一个男青年带着一个小男孩在卖尤克里里。小男孩弹着琴,好懂事好乖的模样,我蹲下来给他拍照,听到他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再往前走,又是一个男青年。一把吉他,一套小设备,他就在坐边上唱着歌。歌声不错,跟很多路人一样,我也把我的一丝心意留在吉他盒里。对面刚好有个长椅,我决定坐下来听一会。5月的北京,风儿吹得舒服,还是有些凉意。透过来来往往的人群,偶尔见到他擦着鼻涕,停顿的间隙会喝口水。却始终看不清他的样子,因为天黑又隔得远。这“演唱会”听得心情特别美,我却记不住他唱了什么歌。不经意听了一个多小时,他说:今晚的最后一首歌《莉莉安》。我最喜欢的民谣之一,尽管意犹未尽,这场“演唱会”还是结束了。我并不是唯一的听众,旁边两女生比我更早到。曲尽夜深,男青年起身收拾东西,拎着他的装备,背着吉他走向停在树下的自行车。我决定去跟他说话,就是莫名地觉得要去。
第一次“搭讪”,一点都不紧张。我走过去,递给他一包纸巾,说:刚看到你在擦鼻涕。他正在把东西绑上车后座,接过后说了句谢谢。他应该没被吓到,毕竟我在他对面坐了一个多小时啊,虽然远了点。东西绑好后,他推着自行车,我们方向一致,于是就自然地边走边聊起来。
和一个陌生人聊天,一点都不尴尬,倒是像认识了很久的朋友。我告诉他,我的家乡在南方,他说早知道给你唱首《南方姑娘》。原来他只比我大一岁,他给我看他的手指,满手因为弹琴而起的老茧,大拇指被琴弦磨损得厉害。我们聊家乡,聊年少轻狂,聊各自漂着的地方。问起关于北京的感受,他的第一个词:压抑。他也自南方来,为了唱歌,曾经叛逆的少年如今成了北漂青年。因为喜欢唱歌,来了北京。现在跟着老师学习,为了更专业点。偶尔在酒吧唱歌,或者就在路边唱。有时候路边唱歌,比在酒吧,赚得更多。我问他以后什么打算,他说看看前面的路,不然就学好了,回家乡开个小琴行。
就这样,他推着自行车,我走在边上。走出王府井大街,穿过胡同,早已路过我住的酒店,我却没告诉他。他说先送我回去,我却坚持要送他。他住的地方离王府井大街不算远,忘了我们走的那条路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和王府井大街平行,再右拐穿进一个胡同。到了才知道,原来他就住在琴房楼上。一楼便是琴房,经过改造的空间,齐全的器材设备,这里便是他平时练琴的地方。帮他卸下东西,他取出吉他,零钱散漫在吉他盒里。于是,我们开始数钱。
421.60元。这一晚,他唱了2小时,攒了421.60元。数完钱递给他,他坚持说要请我吃碗面。我婉谢,说:存好你的梦想基金。前几天,他修琴花了不少钱。我觉得这些钱该有更好的用途。
他说,那我给你唱首《南方姑娘》吧。
真唱了,就坐我对面。听得我眼泪打转,因为不希望被发现哭了,我一直转头假装看着琴房那改造过的隔音墙。
一曲结束,离开琴房,他坚持要送我回去。于是,我就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穿过冷清的胡同。忘了多少年没骑过自行车,他哼唱着歌儿,微风扑面,肆意自由。至少那一刻,我们都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生活的酸甜苦辣,尚存着最初的梦想。
我跟他说,记得梦想,再苦也要坚持。还一直在强调这句话,仿佛是把我未完成的梦想托付给他。最后告别,你能猜到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四个字,至今仍难忘,人生海海亦不过如此。
这就是我在北京“搭讪”了一个北漂男青年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们都没再联系。不知他是否还漂着,离梦想更近些了吗?
你是不是也不解,我为什么会跟他聊了一路,就不害怕吗?我相信人心的善与恶,也相信我潜意识里的判断,能彼此相吸的必是有相似点的人。我们都是孤单的,为生活或梦想而漂着的微小个体。我试图在他那里了解我曾经幻想的北京生活,却不料反被他感动、唤醒。
19岁那年,我跟我最喜欢之一的大学老师说,我喜欢希区柯克的电影。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她听后一脸惊讶又惊喜的神情。那时万万没想到,将来的我,做着跟专业、梦想不相干的事情,连拉片子的习惯都没了。
可能是天意,路过这里,遇到这个陌生人,唤醒我的梦。曾经,我差点成了北漂女青年,那时我还有着炽热的梦想,想着无论再苦再累都要在这条路上死啃下去。而现在,我早已被生活打败,没有去北京追梦,屈膝于安稳,再也不是那个天真无畏拍着胸脯说以后一定要干嘛干嘛的少女。当生活越舒适安定,便越发忘了曾经执着的追求和许下的豪言壮志。
你们呢?是否还坚持着最初的梦想?是否还有死啃到底的勇气?
南方姑娘纵使习惯北方的秋凉,还是只能嚼着口香糖对墙漫谈着理想。老北京的小胡同能圆梦,也能碎梦。
没有人想去远方,而是为了梦想或生活,带丝无奈,选择了远方。
不管最终选择了梦想,还是屈于现实。就算不是最热爱,但愿至少不厌烦。因为,无论做什么,最终目的都一样:生存,再更好地生活。
你能猜到男青年最后说了什么吗?
下一篇更新,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