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看法总是层出不穷。
其实,看法和观点大多数时候不值钱。
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很可能是因为多数人的观点是一种质朴的叙述,没有根基。举个例子,小明觉得某某的书法写的很好,可追步王羲之,或者小明说,某某的书法跟鸡爪子一样,看了想呕吐,简直可废。无论正反,这样的看法,都毫无价值,只是表达一种情绪。
面对技艺,首先需要根基,才有评判的资格,尤其在人类后天习得的技艺里面。
小明想评论王羲之的书法,有两种办法,第一,把历史上某一个名家的评语翻译成现代文,叙述一遍,抖弄一点机灵,这种方法等同于复读机,不会引起聪明人的注意。
第二,修习书法,达到一个抬头可以仰望王羲之的境界。
但是,多数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第二条路走。
我们惰性地选择了第一条路,以为复读一遍可以哗众取宠,引起周围人的注意,的确,这有时候能起到效果,但是聪明人从来不买账。甚至,有时候,无端说出了相反的观点,哗众取宠的效果就更佳。许多名人,其实也是在做这种事,唱歌的议论跳舞的,跳舞的议论演戏的,演戏的讨论写诗的,写新诗的议论写古诗的,写古诗的又议论唱歌的。
同样,看得多也不等于走了第二条路。
比方你从来都只是站在路边看人打球,自己不打。你觉得人家左挡右突,动作不雅观,技术菜,你从来没玩过,自然不知道天天玩的人哪个动作更有技术难度,哪个动作有什么含义,你只能看懂输赢而已。所以不打球的人只会看动作花哨不花哨。当然,有人会拿“吃了厨师炒的烂菜难道不能批评吗”这样的逻辑来反驳,问题是,吃菜是天生的技能,打篮球不是。
艺术,科学都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