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玮雯
越来越觉得结婚是一件需要胆识的事。这个决定要做起来既不浪漫,也不简单。
让我好奇的是,这个世上结婚的人很多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婚姻呢?
我们会在购买一台手机之前,各种了解,各种比较,硬件配置,操作体验,最后,做足功课,然后下定决心,下单购买,更别说女孩子说起包来的如数家珍,侃侃而谈了。
然而,当我问及婚姻的历史,结婚的原因,很多结婚多年的人,依然感到一头雾水,不知为何呢!
崇尚浪漫的爱的人告诉我们,结婚就是一场冲动。
所以,我们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到了时间,不结婚,那就只能分手了。那么,你是否去想过,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在我看来,这个“时间”就是浪漫之爱的强弩之末,就是当你即将觉察,你幻想中那个完美的,温柔的,动人的,深爱的爱人,原来也是一介凡夫,身上有着各种你看不惯,他改不掉的缺点,如果你们再不结婚,通过一纸婚书让你忍耐,让他收敛,否则,这个王子公主水晶鞋的故事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于是,挽救浪漫爱的强心针来了,单膝跪地,终身誓言,精美的戒指,华丽的婚纱,似乎只要婚礼足够盛大、隆重,彼此就越能去得到幸福,浪漫与激情就能永远维系下去,但是,所有这些在我心里一直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声音,这不真实,终将幻灭。
浮华过后,那些依仗浪漫的爱为生的人,要怎样才能去面对柴米油盐所揭露的婚姻真相?要怎么才能鼓起勇气去面对一个真实的对方?要如何才能接受“越来越不爱了”的事实呢?
于是,现实的爱来了,“结婚嘛,就是搭伙过日子”,“男人嘛,结婚后都会变的了,哪有男人不偷腥啊”……,上一辈的人贯彻了婚姻的实用主义。
我们这一代人不至于如此赤裸裸去看婚姻,但是,秉持没有物质支撑的爱,风一吹就散了的观点,不在少数。
诚然,婚姻制度诞生之初,就在于男性为了能确认财产能被子嗣所继承,失去经济、社会地位的女性得以有所依附而产生的。现代社会,房价高企,生活成本过高,人们需要抱团取暖,这让双方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成为了婚否的重点考察对象。
婚前认真考虑物质条件并非过错,但是,当人物质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之后,人的精神需求就会逐渐凸显出来,这个时候,你们之间能够产生让彼此能满足的爱么?你们彼此在一起能够感到幸福么?
很多朋友谈到,他的条件不错,我要考虑他么?你犹疑的,就是这点。
能麻醉自我的观点来了,那就是——想那么多干嘛啊?人到该结婚的时候就要结婚啊!
这个观点对人的影响,有主动的,有被动的。主动的会去积极地寻找适合的人结婚,被动的被裹挟住,比如30岁,比如父母催婚,比如身边的人都结婚了……所以,再不结婚,我要完蛋啦,我要成为卢瑟啦,所以,他们把自己变成了——“合适的人”。
这样一来,婚姻就成了一场大冒险,物质、精神能不能得到满足全都变成未知数,两个恐惧的,孤独的,紧张的,迷茫的人结合在一起,天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既然浪漫的爱,现实的爱,可能都会出现问题,那么,我们来看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在于双方能够经济独立,这是摆脱依附、被依附的前提。
但是,我所说的经济独立,不是指一定要达到某种经济积累,收入水平,而是彼此的收入水平能够去支持彼此过上想要的生活,所以,这个前提就不是双方能够赚多少,而是能清楚自己需要花多少,清楚自己究竟是谁,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否则,再奢靡的生活,同样挽救不了逝去的感情,腐坏的婚姻。
人只有搞清楚自己后,才有资格去谈成熟的爱。
那些清楚自己的人,能够在有限的物质条件里边,去把生活尽量变得精彩,除了男女感情之外,人世间还有很多事情能够激起他们活着的,存在的乐趣和意义,知识,智慧,人文,美景,宗教,艺术,甚至无法避免的生活里的苦难,都能让人领悟其所蕴含着的意义。
也就是说,他们懂得“自娱自乐”,又能去欣赏美,懂得了美,就能真正地拥有爱,因为真实的爱,就和欣赏美一样,他们不会期望占有,不去试图改变,就像去看日落一般,只需看着,就觉得好,他们如此真实地爱对方,而不是爱自己心里对爱情的幻想,于是,这就不存在试图去控制对方,改变对方,同时不会感到失望。
所以,因为穿透了浪漫的爱带来的幻觉,超越了现实的爱带来的桎梏,在成熟的爱里,对方成了在性上足以提供吸引,在爱上足以满足依恋,在情上足以彼此信赖的人。
他们的爱会成为一股源源不断的能量,让人的心智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成熟,我想,对于一个成熟个体而言,先要去找到这样的自己,然后再遇上同样的对方,这个时候,选择结婚,才能去真正印证彼此的胆识。
找到这样的自己很难,遇到这样的对方很难,但是,想到成熟的爱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们去为此付出的努力,等待,隐忍,自律,都会变得如此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