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犯罪心理画像实录》:一场高智商的挑战(下)

文/小关平

第五章 罪犯的作案手法与“记号”

1系列谋杀案的元凶——纳撒尼尔·科德

这个案件非常复杂,尤其是嫌疑人在杀人过程中,会让多名受害人互相配合和组合,让现场推理和推证变得兴趣盎然。

专家分析,“作案手法”是可以改变和模仿的,还会根据环境做出适当调整,但是“犯罪记号”却不会改变,它与罪犯对某些事物的内在需要有关。这是犯罪心理学中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这个案例中有哪些犯罪记号呢?

比如说手铐似的捆绑方法;

独特的打结方式;

操纵控制被害人,并把他们的尸体放在不同的房间;

对被害人过度施暴,不仅杀死被害人,还割破其喉咙。

这些特征是凶手杀人的惯用手法,往往印在犯罪者的潜意识中,专家可以看透犯罪嫌疑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在案件侦查时,辨别案件的作案手法和记号非常重要。

所谓的犯罪手法,只不过是罪犯的犯罪方式,为了实现其犯罪目的而遵循的程序。

而犯罪记号是犯罪分子的“身份证”,不管哪一种犯罪性质,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需要,就会以身犯险去做。

犯罪手法会随着环境的变化,罪犯做出相应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犯罪行为更加符合他们自身的现实利益。

而犯罪记号即便是安全的环境,他们也会为了追求内心的需要铤而走险,这种记号在不同的环境中不仅不会改变,还会继续发展。

————

2亚特兰大的浩劫——连环少年谋杀案

有人口失踪的案件,拍成影视剧都很好看。尤其是随着失踪人员不断的增加,犯嫌疑人还没有抓到,这样的案件更能激起观众的期待。观众处于紧张、压迫、好奇和刺激的心理,剧中人物更是紧张兮兮,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观众还有一种当吃瓜群众的感觉,这符合观众心理学,当剧中人物处于危险和焦灼的状态时,观众会产生未涉身其中的幸运感和安全感,有些人还会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满足。

很多绑架案都没有闹出人命,但依然能给人一种紧张刺激犹如杀人事件的感觉,故而很多警匪剧为了吸引观众,喜欢加入一些绑架桥段。

我小时候看《陀枪师姐》中一集绑架案时,家里不爱看TVB的长辈也凑过来一起看,并关心人质是否被警方解救,这种案件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息息相关,故能吸引不同年龄层的人关注。

(电视剧《陀枪师姐3》)

如果不是影视剧,而是真实世界中的绑架案,如果在电视上直播,就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类似的新闻总是会大肆报道,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心理画像专家往往会将自己假设成凶手,加强代入感,以此准确分析罪犯的心理。如同演员饰演一个角色之前,如果不是熟悉的社会阶层,最好能走入他的生活,或把自己想象成他,只有代入到这个角色之中,才能演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张国荣在演影视剧时,容易沉浸在角色的心理、情感之中,有时候甚至很久都出不了戏(参见《霸王别姬》和《异度空间》)。这种疯魔化的表演,是伟大的艺术家为了电影的艺术性而做出的牺牲。

(电影《霸王别姬》)

我在看本节案件时,又想起我的小说《旋转木马》,这个绑架儿童的案件造成了人质死亡。它和我的另一部小说《绑架斯德》有很多共同点,被绑者都是男童。

现实中绑架案件的被害人,男童多于女童,可能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重男轻女,如果绑架富豪的儿子,可能会对被绑者的家族带来更大的震动,更会不惜一切花重金将孩子赎回,绑票的成功率也更大。雷德利·斯科特的《金钱世界》讲述的就是石油大亨保罗·盖蒂的孙子被绑架的故事。

(电影《金钱世界》)

说回本节的案件,嫌疑人也是警察迷,养着类似警犬的狗,驾驶着改装成警车颜色的汽车,在警方查案过程中,他还想方设法参与进来,虽然自己当不了警察,但对这份职业非常崇拜,把自己想象成了警察,做出一些模仿警察的举动。

前文说过的那起冒充警界高层的案件,嫌疑人对警察职业非常痴迷。我在审讯他时,他说自己常在网上研究警察系统各部门的组织架构,理论知识比我还精通,算是个高级技术宅。

本节的案件发生之后,专家们解读:他高涨的自我意识和渴望情绪,会导致他们把自己伪装成证人,向警方提供线索,或自愿加入到搜索凶手的行列之中,实现让人无法理解的变态满足感。

————

3臭名昭著的“杀人狂”——绿河杀手

这名罪犯曾经受过女性的侮辱和羞辱,所以要去惩罚那些他认为很卑贱的女人,而妓女就是他报复的首选。

和前文我参与办理的那起连环杀人案一样,嫌疑人也有从小被女性虐待的经历,故而尾随那些漂亮的女青年,做出凶狠变态的事情,释放他从小被女性虐待产生的报复心理。

这个绿河杀手案件因为被杀的人很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很多人会争相模仿“绿河杀手”的作案手法。这也是这些杀人犯逃避打击的方法,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杀人欲望,在连环杀人案发生后,警方未破案之前,模仿其他人的作案手法,可以将警方的视线引到连环杀手身上。

《刑事侦缉档案4》中,第一个案件就是这种桥段,大厦保管员(杀了1人)模仿了连环杀手(杀了2人)的作案手法,以掩饰自己的杀人行为。最后警方也是根据这些连环杀人案中“犯罪记号”的差异,发现了事实真相。而通过蛛丝马迹总结出犯罪记号,正是犯罪心理画像的任务。

(电视剧《刑事侦缉档案4》)

在本节的案件中,因为杀人犯抛尸的地点比较集中,心理专家建议警方将抛尸地点一一标记下来,形成一张犯罪地图,从而推断出凶手的活动范围。后来果然发现凶手的抛尸地点在地图上形成一个三角形,而警方据推断凶手就住在这个三角形之间,从而缩小了侦查和抓捕的范围。

《唐人街探案》中,秦风就拥有这种记忆地图的特殊技能,能用脑中解锁法调查案件,我在电影院看到这个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时,直呼过瘾。作为地图控,我一直认为,地图在研究历史和侦查破案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电影《唐人街探案2》)

在侦查破案的过程中,地图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破案的思路。整个世界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交织形成的,我们调查不同地点的监控,就是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结合起来。

踩点、行凶、逃跑的路线都会在地图上有所显现,而地图又是一种直观的分析道具,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利用地图的思维,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寻找破案的关键奥秘。

本节案件的嫌疑人也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从小经常受到母亲侮辱性的训斥,所以对女性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和我前文提及的连环杀人犯一样,不过比他要更聪明狡猾一些。

心理画像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连环杀手都会在作案后重返犯罪现场,从犯罪现场获得一些杀戮时的满足感和快感,甚至弥补之前杀人时意犹未尽的刺激高度,并以旁观者的心态来回忆作案时的杀戮情景,产生一种隔岸观火的窃喜。

如果警方在犯罪现场和周围布置监控设备的话,其实很容易将作案者抓获,至少也能寻找到更多有用的线索。《唐人街探案2》中,秦风就是根据两个不同案发现场监控中出现的同一个人,找到了线索人物宋义。

而我参与办理的《蓝雨伞、红雨伞》一案中,嫌疑人也是在杀人之后隐藏到小区外的人群中,暗中观察我们出警和调查取证。

我们可以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学习各种探案的手法,也可以将工作和真实案件中的探案手法写入书中或拍成影视剧。我很喜欢这种艺术与现实之间的互动。

————

4“记号”甄别连环谋杀案的真凶

这个案件很短,算是对“犯罪记号”这一章的总结:

在案件中出现任何记号,即使作案地点和杀人凶器会改变,但记号始终不会发生变化,不光是凶杀案,包括强奸、猥亵、盗窃、抢夺、抢劫、诈骗案件,一旦发现这个罪犯有可辨识的记号,都有助于并案侦查。

————

第六章 犯罪动机是破案的关键

1“炸弹狂徒”——乔治·米特斯基

这个爆破案件没有太大意思,悬疑性也不够,但是拍成影视剧会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香港的警匪剧常会以“引爆炸弹”作为剧情的高潮点。TVB几乎拍遍了香港警察的所有部门,相当于公安特警的飞虎队当然也不例外,男孩子都比较崇拜这种全副武装、冲锋陷阵的反恐部队。

2015年,我市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劫持人质事件,我也曾协助飞虎队的狙击手伏击于楼顶隐蔽之处,当天歹徒和警方的对峙有如香港警匪片一般紧张刺激,全程惊险万分。最终我们将嫌疑人控制,安全解救了所有人质,让人敬佩人民公安的勇气与智慧。

(电视剧《飞虎》)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促使人们朝着某个目标行动的内部动力。犯罪动机可以从案发现场进行推断分析,也可以通过与罪犯交谈获得。

我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犯罪动机的讯问。通过固定犯罪动机,能让诉讼证据更加扎实,防止嫌疑人在法庭翻供。尤其是同步录音录像的案件中,让犯罪嫌疑人自己交代犯罪动机,是固定证据最有力的方法之一。

客观证据往往是由侦查、勘查人员现场获得的,而主观证据则需要侦探或心理专家对嫌疑人进行心理审讯,从而获得罪犯完整的主观意图,不仅能分析出作案的动机,而且还能更好地固定和完善整条犯罪链,让主客观证据相辅相成。

————

2年轻女学生被奸杀——是蓄意谋杀还是临时起意

这一章仍然在说犯罪动机是破案的关键。

案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让我们明白了一点,如果没有找到隐藏在犯罪背后的动机,那就不算完整的侦查。

寻找隐藏的作案动机和固定现场的犯罪证据同等重要。《胡公孟探案集》中,固定现场的犯罪证据交给胡公孟的搭档宋正(刑事技术员),而寻找隐藏的作案动机则是主角胡公孟(刑事侦查员)的任务。

————

3是谁“绑架”了年幼的孩子

这个案件很有意思,是谁绑架了年幼的孩子?

之前说过,我在《刑事侦缉档案》中见过很多绑架案,其中第二部中的案中案,嫌疑人绑架别人的孩子,去救自己的孩子,是案中有案、偷龙转凤的掉包式绑架,非常烧脑、悬疑。只看一遍也许还无法完全看懂,再看会感觉到案件的线索与铺垫很有意思,值得反复回味和研究,这就是一个好的侦探故事。

(电视剧《刑事侦缉档案》系列)

而本节的案件是一位单亲妈妈杀了自己的孩子后,无法掩盖内疚和惊慌,又害怕承担法律责任,便自导自演了一出绑架案。但她的很多破绽,却让警方产生了怀疑,从而发现她是真正的凶手。

我们也办理过一个母亲亲手淹死自己患有心脏病女儿的案件,被我改写成小说《妈妈别杀我》,遇到这样的案件总是让人痛心。

说回本节的案件,警察的细心和探案的本事自然值得称赞,但我们还可以去分析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给以后遇到相似案件带来一些经验。如果从犯罪动机上着手研究,看她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孩子,就能知道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也更能体验到人性的复杂。

经常看一些杀人案件,警方会去分析杀人的动机,是为钱,为仇还是为情?一般来说,盗抢骗类的侵财性案件以图财为主,伤害、杀人的案件则仇杀和情杀较多。如果对于每个案件都可以仔细分析嫌疑人的动机,对我们写推理侦探小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

4狡猾的绑匪——与警方的“游戏之战”

这个绑匪跟警方玩起了游戏之战,期间有很多挑衅和戏耍警方的行为,这样的剧情很适合拍成影视剧。

在我们的真实工作中,戏耍警方的现象并不多见,大多数凶手也没那么聪明。我们办理的《副驾驶的女人》一案存在一定戏耍警方的行为,嫌疑人在杀死女死者之后,将尸体放到副驾驶座位坐好,还绑上安全带,伪造成仍然在世的样子,开车带着她曝光在公路的摄像头下。

小说里,凶手也许是为了故布疑阵。但真实案件中,他则是开车去抛尸,只不过没有像其他凶手那样,把尸体藏在后备箱里,而是大胆地放在副驾驶上(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让警方以为死者这段时间还活着。再加上他写了封敲诈勒索信来恐吓死者的丈夫,就更造成了死者仍在世的假象。

电视上报道过一个有意思的案件,一名女凶手杀死某人后,伪造成她的样子,故意将身影暴露在视频监控下,让死者家属和警方都认为死者还活着,以此扰乱警方的侦查方向。

这些稀奇古怪的案件在生活中频频出现,也正是有了大量的案例,才让很多推理小说家和悬疑片编剧创造出那么多悬疑、惊悚、烧脑的桥段。果然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

————

5 FBI工作人员被杀——凶手目的何在

这个案件让我知道美国也有专门研究强奸犯罪的专家。

我曾一年之内主办过六起强奸案件,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强奸案类型。

普通市民对这种案件比较感兴趣,觉得色情加暴力,能刺激神经和大脑。但对于刑警来说,有些强奸案件很难取证,也会浪费大量的查证时间,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可能会被阴险狡诈的嫌疑人戏耍。

————

第七章 笔迹、录音认凶手

1恶名昭彰的凶手——“伦敦开膛手”杰克

因为才看过关于开膛手杰克的电影,所以对这个案件印象深刻,我还准备组织“小关平探案沙龙”,和朋友们去研究和讨论古今中外的著名案件,探索推理侦探小说中的谜题。

(电影《开膛手杰克》)

像伦敦的开膛手杰克这样的案件,到了现在也没有侦破,有可能成为永恒的悬案。作为探案者,我们对于这种悬案,不仅很感兴趣,而且希望警方能早日侦破,将真相公诸于世,让死者得以安息。

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很有研究必要,他到底是为了刺激杀人,还是有什么心理疾病?或者是为了向警方挑战?由于我的职业习惯,我更愿意花点力气写点干货,研究警方在本案侦查方向上的错误,这要等到“小关平探案沙龙”办起来以后再说。

凶手的自称“调皮的杰克”也非常有吸引力,难怪本案多次被拍成影视剧。2017版电影不太好看,缺少悬疑和恐怖,剧情也不够吸引,叙事角度混乱,让不了解案件的人看得云里雾里。

————

2高学历“连环杀手”——泰德·邦迪

如何通过笔迹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很有意思。

专家说:

一个人字写得很小,说明他缺乏信心;

写得龙飞凤舞,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写得飘忽不定或者向左倾斜,表明他很有罪恶感,或者喜欢欺骗他人;

写得方方正正,这个人可能比较呆板无趣、循规蹈矩。

无论你怎么写,专家都能提出一大堆问题,说出你性格某方面的缺陷。但这每一个缺点,它的反面同时又是优点。

我结合星座的四个属性,也可以这么说:

字写得很小的人谦虚、温和(水);

写得龙飞凤舞的人自信、阳光(火);

写得飘忽不定的人灵活、风趣(风);

写得方方正正的人淳朴、稳重(土)。

专家更多是利用笔迹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而对他的犯罪动机、作案心理以及对他的讯问技巧得到一些帮助。

————

3连环威胁信——刺杀美国总统

这种刺杀美国总统的故事挺有意思,李敖的《审判美国》一书就专门吐槽历任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各有其缺点和缺陷,而中国人对美国总统一直都带有怨气,无论谁当总统,我们都会去批判和吐槽。

因为美国一直跟中国处于政治上对立的状态。

中国推行王道,呼吁世界和平,主张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一带一路的大国战略,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

美国推行霸道,插手他国事务太多,总想着去操控、打击或毁灭他国。中美两国的治国理念相差太远。

而刺杀美国总统这种话题和剧情,有着天然的故事性,而且确实有很多美国总统遭遇过刺杀和伏击。所以有人提出要去刺杀美国总统,在全世界看来都早就习以为常,不足为奇。

本节案件中的自杀者,其实并没有什么政治阴谋,也不属于任何党派,只不过是想引起舆论的关注,才吹了这个牛,并没有真正地伤害他人。前期悬念重重,最后竟是一场闹剧,很像英剧佳作《黑镜》的风格。

(电视剧《黑镜》)

————

4失踪的“小美后”——一封威胁信

这个案件也很有意思,而且又是一个悬案。没想到“笔迹、录音认识凶手”这看起来不起眼的一章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案件。

这个六岁的女孩有一天被绑架勒索后来被杀,关键是藏尸地点居然是自己家的地下室。虽然是父母报的案,但因为尸体在家中发现,父母反而成了最主要的嫌疑人。

警方开始对这对父母产生了调查,初步给出的猜测是,丈夫协助妻子杀害了女儿。

女儿还有被性侵的迹象,这很简单,做DNA不就行了?最后做出来不是父亲。

很快,警方又发现了一名有猥亵儿童前科的嫌疑人有作案嫌疑。虽然他承认了自己杀人,但案件仍然疑点重重,警方并未查出案件的来龙去脉。最可笑的是,DNA结果也没比中这名嫌疑人。

警方对他搜查的时候,发现了他电脑里有大量的色情图片。更戏剧性的是,公诉方居然将电脑中的关键证据弄丢了。这是故意弄丢的吗?是不是牵涉到了某些重要人物的利益?或者只是因缘巧合?

最后连“传播儿童色情图片”的罪名都无法给他定罪,嫌疑人被无罪释放。也许此人还有同伙,也许这是一起共同犯罪的绑架强奸杀人案,死者身体里的精液也有可能是这个同案人留下的。

这个案件最后变成悬案,而悬案都是很值得大家去讨论和思考的。

————

5炭疽匿名信——来自科学家的疯狂报复

本节的案件并不有趣,作者主要想告诉读者,笔迹、录音的鉴定,会给侦查破案带来重要的帮助。我认为除了笔迹和录音,画像、视频、地图这些辅助技术,也是刑侦破案的重要道具。

作者还说方形字让人觉得这人思维僵硬,而圆形字(我就是)很有幽默感,是绘画艺术的爱好者,更加灵活有趣(感觉都说对了)。这算是对前文笔迹研究一节的补充。

————

第八章 连环杀人魔的罪行薄

1“疯狂杀人王”教主——查尔斯·曼森

书中说,6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一批迷茫颓废的年轻人,对甲壳虫乐队和毒品相当着迷,后面又说,旧金山是嬉皮士文化的发源地,到处充斥着音乐、毒品、叛逆。

看到甲壳虫、音乐和毒品、叛逆、犯罪这些名词放在一起,感觉十分别扭。虽说当年这些音乐确实给反叛精神提供了一些艺术土壤,但是音乐本身并没有错。艺术如果运用的好,便可造福人类,净化精神;如果运用到坏的地方,也可以成为犯罪的借口。《发条橙》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恶棍和杀手就很喜欢听贝多芬的音乐。

(电影《发条橙》)

这个案件很有传奇色彩。在这个邪教和家族成员之中,大部分女性成员都和这个主犯发生过关系,并完全听从他的指示。这是很适合拍成犯罪电影的题材。

————

2食尸的变态杀手——杰弗里·达默

这个将尸体吃掉的杀手,比上一节的杀手更加变态,他不仅会吃,而且有一颗精心准备、分享美食的心,会用各种佐料进行细心烹制,采用煎、炸、炒、煮、烧等各种烹饪方法,真是吓死人不偿命。

杀手之所以要将这些人杀死,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他们才不会离开自己。这种变态的杀人动机,导致嫌疑人为了永远的得到某人,而去做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情,这也多出现在一些犯罪小说和武侠影视中。

为了得到“永恒的爱情”,将自己心爱的人杀死,这样才能完全拥有他(她),《天龙八部》中的康敏就是最好的例证(雪梨总是在李添胜的金庸剧里演具有心理病的女子,除了康敏之外,还有前文提到过的李莫愁)。

(电视剧《天龙八部》)

这节案例中的受害人,大多都是游玩旅行时偶遇的杀手,造成了无辜惨死的悲剧。这也很像一些美国电影的情节,比如说《林中小屋》。

(电影《林中小屋》)

而且杀手还曾将被害人头颅的血肉剔除后,用头颅骨作画(赵襄子、织田信长、托米丽司女王都用敌人的头盖骨做过酒杯),这简直就是恐怖片的节奏,在现实中根本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有专家分析他是因为小时候受到虐待,而且被陌生人检查过身体之后,留下了恐怖又愉悦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以后以相同的方法去对待别人。

而且他的体温也异于常人,让人触摸之后有如蛇一般的冰凉,所以他也是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

这种类型的人丝毫不关注他人的感受,并且有一种对事物的高度专注,再加上心理变态的冲动,所以会做出很可怕的事情来。这种脑子聪明又有暴力倾向的心理变态者,很适合当恐怖片的大BOSS。

如果这样的人性格扭曲之后会成为恐怖杀手,一旦开始犯罪行为,不管发生什么意外的情况(比如说被害人的苦苦哀求),他们都会置之不理。

而且一般人猜想不到他下一步想要干什么。这样的杀手确实适合天马行空的恐怖片,而非一般合乎常理的犯罪片。

这名杀手认为将尸体上的肉割下来吃掉,可以让被害人在自己身上得到重生,这明显带有邪教或奇幻色彩的脑洞,也是非常可怕的。

专家还分析这样的杀手拼命控制他人,是为了逃避自己的孤独感和被遗弃的过往。他们可能还有恋尸癖,并希望跟死者的尸体待在一块。

为了阻止他人离开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杀害,控制欲达到一定巅峰,就会造成令人恐惧的行为。

包括青年男女谈恋爱期间,也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心理。当自己爱对方爱到刻骨铭心,但对方无法给予相应的回应时,爱得更多的这一方就会心理失落,并不断给另一方制造烦恼,也就是依恋类型中的“痴迷型”遇到了“疏离型”。

这种现象必须及时沟通和转化,否则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健康的男女,大不了就吵架、分手或离婚,但遇到心理有问题的人,也许会产生冲动疯狂的心理,想将对方软禁起来,控制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甚至出现想将对方杀死或和对方同归于尽的念头。

我们办案时发现,夫妻情侣之间发生矛盾造成的故意杀人或冲动杀人的案件占比非常大。这也和非血缘情感关系的控制欲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一直推荐恋爱中的人看一些爱情心理,懂一点情感策略。

本节的这名杀手还信奉魔鬼,为只有杀更多的人才能收集各种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真像电影里的情节,让人想起斯蒂芬·金的小说和电影。很多变态杀手就是拥有这种魔鬼般的胡思乱想,制造了很多惊悚事件,比如斯蒂芬·金的《闪灵》。

(电影《闪灵》)

而孤独感是造成他们杀人的重要原因。当罪犯实施第一桩谋杀案时,会将谋杀的过程加入自己的幻想中,并渴望更完美的犯罪,接着进行第二次杀人,成为连环杀手。

连环杀人其实跟赌博、盗窃、抢劫、吸食毒品、强奸、嫖娼等犯罪或恶习一样,都是在进行犯罪行为成功之后,获得了满足感,产生上瘾的状态,最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

3英国“死亡医生”——哈罗德·希普曼

这又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案件。了解各国千奇百怪的案件,对我办案和写推理小说有很大用处。

嫌疑人是一个小镇的医生,他的杀人手法居然是向病人体内注入吗啡,然后更改电脑中的病人记录,让他人不会对病人的死亡产生怀疑。他在20年中每个月就要杀害一名病人,在那里就诊的病人死亡率高达20%,是名副其实的“死亡医生”。

而且警方在这20年内居然对这名医生没有产生过任何怀疑,可见这个杀手的布局多么精密。这种犯罪手法只能发生在那种高智商又具有极端人格的人群中。

他杀人的对象主要以年迈妇人为主,这可能是因为他从小看着母亲在生病的过程中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要靠吗啡来缓解疼痛,心里非常难受,于是便把母亲的痛苦心理移情到他人身上,想让其他人重复他母亲的折磨,释放出内心的压抑和救赎的感觉。

因为当年他对母亲的病痛无能为力,所以当了医生之后,他并不想利用医术救人,而是觉得别人还可以救活,而自己的母亲难以复生,这样太不公平了……

为了让这个世界“公平”,他开始选择当“神”(魔鬼),让别人重复他母亲的痛苦,遭受她曾经受过的罪,也算是给母亲的在天之灵带来一丝安慰。

还有一个隐藏动机,正所谓睹物思人,当他看到这些被自己折磨的人展现出的痛苦模样时,仿佛当年的情景再现,这是他对亡母思念的一种仪式感。真是太变态了,适合小说和影视剧创作者去加工创造。

他还非常喜欢看别人死去的那一刻,从而满足操纵他人的心理。这和前两节案件中的杀手心理有很多相同之处。

这个人利用医生的职务之便,杀害自己的患者,而且医生治不好病人也容易掩盖过去,因为医疗事故、交通事故、施工事故每天都有发生,如果是有人刻意伪造的谋杀案,那就需要侦探和刑警去查明真相了。

近年火爆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就是利用人们对意外坠崖事件见怪不怪的心理,精心制造了一起岳父岳母不慎摔下山崖的“意外事件”,也成为了本剧经典又恐怖的镜头。

(电视剧《隐秘的角落》)

所以我们刑警队遇到人员死因不明的警情(非正常死亡),都会及时出警,通过尸表检查和现场勘查,调取视频监控,走访死者家属和相关证人,寻找物证书证,科学甄别这是意外、伤病还是杀人事件。这是对死者及其家属负责任的工作职责,也是我们刑警天生的使命。

本节的杀手通过关心和慰问患者(平常诊断病人很有绅士风度)来表现自己的魅力,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错觉,以此来骗取小镇居民的信任,创造杀人的机会。这很适合拍成恐怖、惊悚、悬疑、犯罪或者黑色幽默的类型电影。

————

4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无情杀手的背后

这个案件是校园谋杀。借此题材,我设想了一个情境,具有一定的戏剧冲突,堪称悬念丛生,高潮迭起:

如果大学校园内发生学生被谋杀,不知道凶手是谁,而所有的师生都有可疑。这时候,调查案件的警察应如何去做?

因为凶手潜伏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所以师生们都不能出校园(暴风雪山庄模式)。封闭校园来侦办案件看起来势在必行,但同时也会让学生们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有下一个被杀的危险。

那么该怎么办?能不能让师生们聚集在一个由警察保卫着的大厅等候调查(要知道,任何大学都不可能有一个大厅可以容得下所有师生的),而且只能坐着,不能睡觉和上厕所……

又或者让他们各自回寝室休息,但是不能单独行动,一个寝室的人必须聚在一起互相保护,同时也是互相监督。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还面临着走散、单溜和被杀的可能。通过我们看影视剧的经验,让所有人都老实听话几乎不可能。

当这种情境下再死一个人的话,便成为非常戏剧性的推理小说类型——暴雪山庄模式(孤岛模式),阿加莎的《无人生还》,东野圭吾的《假面山庄》,《刑事侦缉档案3》(牛背洲一案)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布局的。

(电影《无人生还》)

本节的案件中,杀手行凶的9分钟内开了170多枪,死亡人数高达32人,是非常恐怖的恶性暴力犯罪事件。

很多杀手都比较内向、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没有亲近的人,不合群,具有偏执、消极等情绪。大家会认为内向的人太可怕,但是外向的人也有很多疯子和杀手,不顾及他人的死活,最著名的就是黑社会组织成员。

但我认为,朋友众多、兴趣广泛、乐观阳光、积极向上的人,成为杀人狂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但也不包括那些表演性人格和精神分裂的杀手。

本案有一个细节,也是我作为法学专业经常思考的问题。精神病(包括间歇性精神病)杀人到底应不应该定罪?这是法学上由来已久的悖论或难题,很值得我们这些法律工作者研究讨论。

看到这些年轻、冷酷的校园杀手购买凶器的行为,想起我刚上班时参与办理的一起中学生杀人事件,现在还让人不寒而栗。被我改编成小说《放学后别走》,这标题致敬了东野圭吾。

————

后记

本文虽然是一篇书评,但包含着我较为丰富的刑侦经历和办案经验,也有着对我喜爱的侦探推理文学的评论和思考,并提到了我正在创作的推理小说《胡公孟探案集》中的几个单元,都是我刑警生涯参与过的真实案件的改编,分别为:

《蓝雨伞、红雨伞》

《情人节的钟声》

《绑架斯德》

《副驾驶的女人》

《旋转木马》

《生死桥》

《无影鸟》

《妈妈别杀我》

《放学后别走》

这些只是探案集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精彩、悬疑并能引发思考的故事,我仍在创作之中。

结合“犯罪心理画像”这个话题,去研究真实的案例或者写推理小说,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愿意接受这场高智商的挑战。


2020/4/22初稿      2021/7/29修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