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无知无能进阶无知有能#
2019年叫醒你的耳朵*听书,再出发
5/10《知识大迁移》
文/Nicole娜儿
听书时间:2019年11月14日-15日
听书进度:完成
【背景】
近期沉迷于阅读,读得越多越发现自己认知之匮乏,所学之短浅,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学到“可迁移能力”,能力三核分为知识、技能、才干,既然学到“可迁移能力”,那么是否得一一分析,从基础的知识迁移开始了解学习呢?因为有如此好奇心,在每天上班听书的路上,选择了《知识大迁移》进而对知识迁移的概念有更多的理解。樊登老师用深入浅出、形象的故事事例加深了对概念理解,受益匪浅。
【收获】
第一部分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为何越来越无知?
1.云技术让你选择“理性无知”
【达克效应】:把柠檬汁抹在脸上一样可以达到让摄像头拍不到的“隐形效果”。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这种认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现象被命名为“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达克效应”。但必须说明,达克效应的“不自知”要求某人在低认知领域有着最低限度的知识和经验,想寻找一个达克式的无知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照镜子。
【理性无知】:无论你知道哪些专业知识,云端都已经存储了,而且更新速度比你快,检索知识的速度也比你快。在这样的时代,大脑里记忆了多少知识还重要吗?这个问题不仅困惑着普罗大众,也困惑着教育界。该不该让孩子们继续保持一定的事实性知识的记忆量?毕竟一个学习者只有掌握一定事实,才会对自己欠缺多少心中有数。经济学家安东尼·唐斯就曾提出疑问:如果为获取某种知识付出的努力并不能收到回报,为什么还要费劲去学呢? 你如果说,想知道什么信息随时都可以上网查,但如果你没有观点,没有思想呢?总不能谷歌一个吧?互联网带来的危机之一,就是它很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即达克效应所表达的那样:意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谷歌效应】:理性无知者的底气来自于哪里?2011年,哈佛大学的丹尼尔·韦格纳发起了一个实验,给每个志愿者看了四十个小短句,然后让他们把句子输入电脑中。一半的志愿者被要求记住这些内容,而另一半则没有被要求;一半的人了解自己的输入将被储存于电脑,而另一半人则被告知任务完成后输入的内容会立刻被删除。 实验结果是,那些被要求记住这些句子的人,记得没有比另一半人多多少,但那些知道自己的工作很快就会被清空的人,得分比另一半人高得多。由此可见,记住事实与有没有被要求无关,而是能在网上找到的信息,大脑会自动遗忘,这就是“谷歌效应”。
2.地图被扭曲,历史被混淆
地理知识的贫乏会影响公众意见的走向,同理,其他知识的匮乏也会影响我们的世界观。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人上到对国家财政状况、贫富差距程度、枪支与犯罪率的相关程度、人口比例,下到对一个汉堡的卡路里含量,一个平板电脑的内存大小等等常识性问题所知甚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概念。作者自己也做过一项调查,他请参与者们分别说出一件近几年来发生的重要事件,百年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千年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结果显示人们出错的方式有两种,要么就是回答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要么就是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安到了不正确的时间里。有了谷歌之后,人们不需要再记住确切日期,这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
3.蠢人的“五分之一法则”与失去意义的投票
在探索无知的世界中,你用不了多久就会明白,不管多么离谱的事情,总有五分之一的人会相信,这就是“五分之一法则”。这个法则会影响到很多社会活动,比如看似民主和公平的投票行为。洛杉矶前市长顾问帕克·斯克尔顿曾经指出,司法选举里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大部分选民真的是随便选了一个人。信息匮乏的选民让原本民主与公平的投票变成了和“投飞镖拿主意”一样的活动。
第二部分 哪些知识让你更富有、更幸福?
1.无知的人,可能过不好这一生
知识水平仍然与一个人生活的幸福程度甚至收入水平有因果关系。这里需要普及一下统计学中的两个主要关系: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有些事件之间的确有相关关系,但却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制作了一套事实性知识测试题并邀请参与实验的对象作答,并建立了统计模型。结果显示,知识水平仍然是收入水平的重要预测因素。哪怕在年龄和受教育情况相同的情况下,知识渊博的人赚的钱仍然更多。
作者还分析了知识水平为何与收入有因果关系,原因大致有三:A.对一定程度事实性知识的广泛了解导致了高收入。B.反过来,高收入使人们获得了广泛的知识面。C.知识水平与高收入有着相同的成因。 总之可以确定的是,在当下,知识依然有红利,记住知识依然有用。
2.知识有红利:各类知识与我们人生的关系
1)语言能力:拼写、书写或发音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很常见。作者指出,拼写正确能力或许与收入的关系不大,但发音正确与否与收入水平是高度相关的,据作者猜测,正确发音是他人判断当事人是否受过良好教育的一种手段——让别人知道你受过教育,这很重要。
2)健康知识:在作者的一项调查中,统计模型以一个35岁、受过四年制大学教育的人为基准,如果15道题中一道也没答对的话,他的健康评分是6.32;而如果全部答对,他的健康评分是6.96。两者的自我健康状况评价相差10%。所以单从统计学上来看,对麸质、碳水化合物、幽门螺杆菌等等健康类知识多了解一点,真的没有坏处。
3)体育知识:在作者的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中,把体育运动知识题全部答错的人,平均家庭年收入是3.4万美元;而那些回答完全正确的人,平均家庭年收入是8.5万美元。如此明显的差距可以告诉我们,体育运动知识和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
4)理财知识:调查显示,在回答包含了福利、通货膨胀和税收等内容的六个问题时,在特定年龄或教育水平的人群中,答对最多问题的人收入就最高,储蓄也最多。同时,理财素养与人的幸福感也息息相关。得分最高者的自我评价幸福感比得分最低者高24%。
第三部分 无知的世界,你如何成为赢家?
1.社会创造“低求知障碍”的环境: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达克效应裹挟的世界里,公众对自己的无知不知情,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所以营销人员、设计师、沟通者等等群体必须把这一点作为自己工作的考虑内容。这世界上有很多事物在无形之中抬高了社会的“求知门槛”:比如让人看不懂的图标、复杂的合同单、说明书等等,这都是可以人为避免的问题。都在简单化演示操作和讲解,力求傻白甜都能秒懂。
2.个人获取信息应当“平衡理性”:当今的新闻得益于在线调查的速度和便利性,但这不一定会带来更见多识广的受众。作者呼吁,个人获取信息的来源不要过于单一,不要看太多新闻或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另外,改变你的浏览器偏好设置,不要在不由自主中把时间交给那些只想抓人眼球的网络运营商。
3. “狐狸式”的广博优于“刺猬式”的专精: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曾说过一句话:“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1953年,牛津大学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给了它一个很现代的解释:刺猬是一个专家,能把所有事情都跟重大核心概念联系起来;而狐狸是个多面手,对各种方法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彼此矛盾的观点也能理性处理。
【行动】
1、养成阅读传统、严肃媒体以及非虚构书籍的习惯。
2、培养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习惯。
3、多了解各个行业、各个专业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不求精,但求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