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因为先看到了未来,所以才有机会成为风口上的“猪”
新时代的我们时常会纠结:我要留在城市还是返回城镇?孩子马上读小学了要去哪读?走科研这条路能赚大钱吗?小微创业者很难拿到资金支持吗?
下面5个场景,是不久后大概率会在国内实现的场景,你的顾虑可能会得到解答。
1.超大城市继续发展
过去十年,北上广深的房价增幅位列国内前茅,平均翻了3到5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地可建,而刚需却一直都在。
可是真的无地可建了吗?其实不然,每个地区都会严格坚守耕地红线,深圳市内的一亩耕地,每年产出的粮食与广西某偏远山村一亩耕地产出的粮食,几乎相差无几。
但如果将这两块土地同时变为建设用地,偏远山村的那块地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还不如耕地价值。
而深圳原初的那块耕地价值,毋庸置疑将被放大上万亿倍乃至更多。
在保证耕地红线不变的情况下,将深圳市内的耕地与广西某村落即将荒废的宅基地进行地票置换,深圳的城市空间能被瞬间扩大,能够容纳更多人生活。
整体来看,既保证了耕地红线不变,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直接扩大一线城市的城市容量。
北京、上海同样存在着相同的窘境,而这样的土地置换已经在一些直辖市开始推出,未来一线城市仍将继续扩大,规模会带来溢价,农村与农业的结合将会更加紧密。
2.人口红利仍未耗尽
北漂田女士的孩子,在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是留在北京上?还是回老家上?前者怕两地课程不同影响孩子后期升学,后者担心老家环境差荒废了学业,总而言之,上学问题已经成为了她的心病。
我国人口红利真的结束了吗?其实未必,因为户籍制度、孩子上学问题,导致很多人在正值当年就被迫返乡了。
在京、在沪连续缴纳社保7年及以上可申请积分落户,想落户,7年间必须得在同一座城市工作,可是万一深圳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呢?我要中断吗?
一旦中断,孩子未来在城市上学定成为泡影,如果真要面对孩子升学问题,即便是优秀人才也可能会离开一线城市。
户籍制度重要吗?当然重要,不过不要紧。未来15年核心城市圈、城市群的发展,将依旧是我国的主要发展战略,现在北京、上海入户很难,但旁边的天津和杭州则容易的多,去年轰轰烈烈的城市抢人大战,这两座城市就位列其中。
“我们在北京工作3年、在上海工作3年,后来又回到北京,累加起来满7年,就可以申请北京积分落户”,如上述场景的城市积分累计互认,已被列入国家户籍改革的制度中,长三角和珠三角有望成为首批互认试点。
城际交通无比发达,户籍制度更加开放,即使积分难以达到超一线城市的落户标准,但让孩子在所在城市圈第二发达的城市上学,将变成常态,返乡的主要动机被解决了,人口红利就并没停歇。
3.科研之路蓄势待发
截至2019年9月统计的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05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2.6%,排在世界第二位,也比上一年度上升一位。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的论文数量世界第二。
上述报道陌生吗?相信大多数人并不陌生,我国的科研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不光论文数量排列第二,整体论文的被引用量同样位列第二。
网络上不少人抱怨,科学家夜以继日的扎在实验室,到头来却只能赚到一些小鲜肉的零头,做一名科研工作者是不是就没办法赚到大钱?
那么为什么赚不到钱还能发表那么多论文呢?这就是问题之关键,现阶段的体制下,科研工作者想要提高收入,需要更多的论文帮助自己评定职称,职称上去了,收入才能上去。
问题的核心就是:科研的方向是论文,而不是落地商业化。
如果说中国未来要在科研领域成就一大批富翁你相信吗?
其实中国版《拜杜法案》已经成型,不久后便会有专业的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出现,他们比现在的天使、VC要更加专注,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发现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新科技,并协助科研工作者在市场中应用及营销。
他们为科研工作者带去的不仅仅是资本,更是一整套商业化落地的营销管理,其中研发者享有绝对的收益权。
所以,走科研之路能否赚大钱,那就看你的科研成果能否真正造福社会了。
4.金融开放资本多元
你是一家小微企业,或者是个体商户,疫情前想要融资贷款,比较难。疫情后更需要融资贷款了,难吗?答案是:大概率会更难。
商业银行不喜欢你,你风险很高,他们只会偏爱那些有背书的大企业。
此时此刻,你只能把手伸向多年来的保命积蓄,期待这次投资能够赌赢。
去过农村的人,都会看到几乎很多乡镇都会有农村信用社,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相关区域的广大农户,所以疫情来临时农民所面对的风险并不高。
个体农户有人管了,那个体商户、小微企业呢?不是有商业银行吗?没错,的确有,但是人家不管你,汤都不会给你留。
那小微创业者不就毫无竞争力了吗?今天请吃下这颗定心丸:“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
这是国家最新的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未来像北京望京、CBD、中关村,上海的五角场,深圳湾创业广场,会出现一些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那些公司规模破百人,估值过10亿的独角兽企业,不是他们的客户,除非彼此一路相伴。
同时,伴随外资投资比例的增大、外资银行的限制逐渐缩小,有能力的小微创业者,必将得到更多金融服务,在未来如鱼得水。
5.数据互联消除壁垒
最早推出绿码的城市是杭州,国外疫情还没爆发的时候,浙江的感染人数几乎是除湖北外最多的省份,就在各个城市依旧大门紧闭的时候,2.19日西湖风景名胜区按规定有序开放了已关停的景点,确诊最多,开放最早,杭州是怎么做到的?
实现此举的关键就在于打通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反观北方城市,将近4.20日才实现了城市间的绿码互认,更是有一位山东姑娘沮丧地写下:三月、四月两个月,只工作了3天,然后居家隔离了40天。
因为存在相关间的数据壁垒,所以只能采取保守主义。
分公司企业需要登记,但是法人没办法在规定时间内赶回来,他去到所在地相同职能机构,做了相同的登记然后传到对应城市,问题解决了。
不少财务报税员抱怨到,在北京登录天津的报税系统,就像用了2G网络一样,最慢的时候折腾一上午还没完事,憋在心里的怒火,不由自主破口而出。
好在通过此次疫情做催化,政府间的数据互联速度已经提速,消除壁垒是迟早之事,一旦并网,那些效率低下的部门将直接受到外界的监督与鞭策。
再也不是那个:拥有10个服务窗口,却只开一个窗口的时代了。
END
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叠加效应,会让以围绕一线城市的城市圈快速发展,未来的城市人口会比现在大的多。
科技研发、金融资本的体制变革,让更多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小微创业者,实现用实力致富的机会。
消除数据壁垒,将成为上述一切变革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