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六日
因前一日一口气赶了十八个小时的车程,我们26号的节奏明显放缓,九点半早餐,十点才出普兰。
普兰是毗邻印度、尼泊尔的县城,有贸易市场专卖印、尼诸如羊毯、布匹之类的物件。我因懒床而没有去看,现在想来是个遗憾。
出普兰南行,便是普兰的精华所在——科迦寺。
它坐南朝北,雪山环抱,觉康、百柱两殿呈“L”形分布,经堂、僧舍与白塔相映相衬。
这里是萨迦派寺院,而因为地缘特殊,所以它同时受西藏、印度和尼泊尔信徒共同信奉和推崇。我注意到转经道上的信徒,相比拉萨的信徒,着装更为艳丽,不知道是不是受印度、尼泊尔的影响。但是在建筑风格上,部分殿宇的门廊上木雕装饰精美,花纹鸟兽色彩明艳,佛龛也造型独特,明显地带有了印、尼风格。
寺院主供文殊菩萨。关于文殊菩萨,我们听到了两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两千年前,有七名印度云游僧赠给古格国王七大包银子,国王请尼泊尔工匠在中尼边界用这些银子制造了一尊世间罕见的文殊菩萨像,并请仁钦桑布大师加持开光。本欲运往噶尔栋,但车行此处突然卡住不动,众人忽然听到文殊菩萨开金口说道:“吾依附于此地,扎根于此地”。国王遂遵神意在此地建寺,取名“科迦”,在藏语里是“留下、定居”的意思。
又传,尼泊尔国王的妃子连年不孕,便来科迦寺向文殊菩萨祈子,回国后便有孕,后连得仨子。这儿的文殊菩萨看来不仅仅掌管智慧,还兼具了送子观音的法力,难怪倍受推崇。
再往前行便是拉昂措,也就是“鬼湖”。
我仔细端详,它在雪山映照之下,也是一样安静而幽幽的蓝,看不出有何诡异之处。
若说不同,那就是岸边看不到这个季节措边常见的生命旺盛的草地,而是土石裸露中,间或有几簇沙棘,许是因为它是咸水湖的缘故。
但,仅管有些荒凉,仍然能看到措旁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信仰,无处不在。
待及临近霍尔乡,情形立即热闹起来——海洋一般的五彩经幡和风马旗迎风猎猎,纳木那尼峰、神山冈仁波齐遥遥相对,圣湖玛旁雍措安居中间。
“那一天,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前生,不求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里,就是西藏、印度、尼泊尔信徒马年转山、羊年转水的地方,转山54公里,转水60余公里。他们背着干粮,背着行囊,背着虔诚的信仰,一步一步,风餐露宿,以苦行僧的方式,去靠近心中的天堂。
马年,是个隆重的年份,到这样的年份,除了转山之外,还有一个重大的仪式:把飘扬了十二年的经幡推倒重建。旧经幡上取下的任何东西,哪怕只是一小块木头,都吸收了十二年的天地精华和神力,有神奇的庇佑作用,如果拴这么一样在羊脖子上,狼冲进羊群也不会咬它。
如今,我们便在这里,在这神圣的一方,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前来朝拜。
玛旁雍措,海拔4588米的淡水湖,水似翠玉,清澈见底。它是胜乐大尊赐予人间的甘露,是唐玄奘口中的“西天瑶池”。掬口圣水,洗额拍顶,据说用此水,可涤荡罪孽。
毕老爷优雅地蹲于湖畔,掬水入口。
大象则“扑通”一声跪在了栈桥上,像磕长头那样五体投地,把脑袋从桥栏间隙中伸向湖面,伸长胳膊去撩水。
良子心有所求,只见他双手合什,拜了又拜。
我忙掏手机想抓拍,不料口袋中的几张纸币却飘然入水,我忙蹲下试图捞回,但转念一想,也许这正是我与圣湖的缘份呢?于是便目送它们一漾一漾地飘向湖心。
抬眼望去,有寺庙环湖而立,据说共有八座,正好在湖的四面八方。其中以吉吾寺最为著名,据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七日,在打坐的洞穴岩石上留下一只脚印,直到今天仍然清晰可见。
那里,也是转湖的起点。转湖的四、五天行程中,均可在沿途寺庙借宿。佛祖,以这样的方式庇护着他的臣民。
而转山的起点是在塔尔钦,神山的门户。转山一圈,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免受地狱之苦;转山百圈,今生成佛升天。
冈仁波齐,意为“雪山之宝”,它海拔6656米,宛如一座披霜盖雪的巨型金字塔,矗立在羌塘高原。大自然鬼斧神工地在它的冰峰雪壁之上,以幽深的沟槽,凿刻出一个巨大的的“卐”字型,那正是藏传佛教的“雍仲”符图,三昧境界。
沿途,我们看到尼泊尔的香客,他们大大的背包堆放在一起。看到转山的藏族家庭,携儿带女,牵着马匹,见我们拍照,便友好地挥手。
这就是阿里了——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在此相聚,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在此发源,它是万山之祖,它是百川之源,它是一座最狂野的高原,它是一片最恢弘的土地,它是我心中,最神秘的天堂……
晚上将近十一点的时候,人们趁兴出发,要在这天上阿里,世界之巅,去看星星。
刚过中元节,月满如盘,在墨蓝的天幕上清冷而明亮。但月朗必星稀,想见星斗满天的景象,只怕未必如愿。
车子驶出阿里市区,盘山而上,海拔从阿里市区的4300米一路攀升到5000多,后面的中巴车爬到半山腰居然歇了菜。我们的越野车直抵阿里天文台后,放下我们,又空车折返去接中巴车上的人。
进了台里那座平房,屋子能有五、六十平,三面沙发围着长长的茶几,正对着一幅投影屏幕。屋里很是暖和,可是稀薄的空气里混合着浓烈的香烟味儿,令人喘不过气来。我看见茶几上有两罐氧气,便象看见救命草似地捞起来,孰料却是空罐。环顾四周,屋子靠墙摆放着一个能容纳一人的氧气舱,可见在这海拔5100之处遭遇高原反应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我强忍住想吸氧的迫切,走到室外想让闷闷的肺多获得一点可贵的氧气。
已过午夜,罡风刺骨。我冻得哆里哆嗦,瞄见台里的一个小同志刚调试完天文望远镜,进屋脱了军大衣,我就忙去借了来。
待得越野车再次驶上来,车上只下来了大圣、阿胜等几个人,其他人不知道是怕了这夜色,还是怕了这海拔,反正是当了“回头客”。
毕老爷便率着这半队人马,一起先观看了两个介绍片。
阿里天文台是北半球首个海拔超过5000米的天文观测台,绝佳的位置优势和自然条件使阿里天文台正向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台迈进。
第二个片子向我们展示了美丽梦幻的银河系。那满屏幕的星斗,象满盘的钻石在黑色的丝绒上熠熠生辉,令人眩目。
看罢片子,我们步出室外,从天文望远镜中,一窥星月之美。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月亮。望远镜中月亮散发着淡淡的黄,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像是用中国水墨细笔勾勒出来的山水画。
土星则象天使一样可爱,萌萌地套着一圈小埙石光环。
毕老爷和大圣两位大师怎肯错过这样的景色,他俩支着三脚架,顶着凛凛寒风,极具耐心地开始了大片创作。阿胜记录下来这珍贵一幕,只见碧蓝的天空,满天的寒星,一支三脚架,一台照像机,两个黑色剪影的男人⋯
画面唯美而浪漫,打动人心的,不止是那满天星斗,还有我们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