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眼前这个正襟危坐,认真听讲的冯同学,真的是让我百感交集。从我三年级遇到他的时候开始,我就与他展开了一场长时间的耗时耗力的交流。终于在第四年,我看到了赏识教育的突破性的成果。
1、收服人心
三年级第一次看到他,就对他印象深刻,他真的长得并不是那样端正帅气,确实没有多少好感。还记得他做的非常恶劣的一件事,就是教唆同学,往其他同学的书包里撒尿。我当时真的是非常生气。
我从前任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了他的家庭情况。父母都打零工,而且妈妈特别喜欢打麻将,基本没有时间管他。我觉得请家长这种方法在他身上起不了作用,只能寻找其他方法。
当时我就想:对于这样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确实只能依靠学校教育,和孩子的自我成长,因此,我对他采取了和别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肯定他,赏识他,先赢得他的心。
我首先批评了那些往别人书包里撒尿的孩子。我告诉他们:没有自己的头脑去分辨,该做的事与不该做的事,就是你的错。我的经典语录是:难道别人让你去吃屎,你也去吃屎吗?几个孩子深深地低下了头。家长们也很配合,将同学的书包,拿回家清理干净。
当有家长提到冯同学的错误时,我告诉家长,现在最首要的任务是教会自己的孩子明辨是非。只有这样,孩子今后才不会轻易被别人忽悠,犯这种低级错误。家长见我这样说,也灰溜溜地走了。
而对于冯同学,他看到我如此偏袒他,心理的防线一下子就放下了,乖乖地等待我发落。我告诉他:他的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就叫主谋,虽然不是他亲自动手,但他受到的责罚却是最重的,因为他的恶意最大,最坏。听到这里,他居然哭起来了。
我要求他诚恳地写了一封道歉信,明天当着同学和家长的面诚恳地道歉,请求大家的原谅。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哪里会写这样的信。其实就是我口述,他复述后再写下来。受害同学的家长看到他如此诚恳,也没有更多地追究。
在这件事的处理中,我明显的偏袒了他。但我的教育,也让他明白了他行为的严重错误,其实这样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但在冯同学的心里,他明白:我是不讨厌他的。我成功的收买了他的心。
四年级的一天,又是他在下课后,下手很重,把同学打哭了。当我来教室时,只见他站在同学的旁边,劝同学别哭了,还抽出纸巾,正在帮同学擦眼泪。
我在头脑中停留了十几秒,转念决定,不批评,反而表扬。
因为当时我正在跟孩子们讲“告密”与“告诉”的区别。鼓励孩子们不要互相监督,互相告密,而应该当面、直接地指出对方的错误。避免更多于班级管理无益的小告密者的出现。而他的行为,正是在学着自己处理问题,学着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行为本身就比那些跑来向我告状的孩子的行为更积极,更有效。
我结合前面讲过的“告密”与“告诉”,让孩子们畅谈到底怎样做更好。结果,最后得到的结论是冯同学的这种做法更积极、更主动。同时我告诉孩子们:做了错事并不可怕,但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学会自己处理,这才是成长。
我把两个当事人叫到讲台,冯同学诚恳地道歉,被打哭的同学也选择原谅他。事情得到较好解决,也让所有孩子都受到教育。
事后,我把冯同学单独叫到跟前,跟他讲到了事件的严重后果,他也表示后怕,表示今后一定克制情绪。最难得的是,教育完后,他主动对我说:谢谢老师。
在他的心里,他觉得我总能看到他的闪光点,也能有针对性地指出他的错误,并给予他改正的机会,他对我信任的第一步。从此我对他说的任何话,他认真对待,即使心里很不情愿,但都能克服,丝毫没有反感、对抗的情绪。
2、巩固成果
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有了我们互相的信任,特别是他对我的信任,后面的教育就比较容易进行。我指的主要是在学校的教育,不管他对其他老师如何反感,如何对着干,但是对于我的教导和教育,他倒是能听到心里去的。
四年级时,他的家庭作业已经非常有困难。这个时候我和他的家长商量,寻求解决的办法。我建议在家长没有能力辅导的情况下,可以到课外辅导班寻求帮助。他的家长跟我说,不是家长不愿意花钱,而是他自己不愿意去。
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我找他深谈,问他愿不愿意,看得出来他十分不情愿,但是在我的面前,他勉强地点了点头。我把他的家长请来,让他当着我的面,跟家长保证:是他自己要去补习班的,家长每天必须把他送去。
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三个学期的课外补习的历程。虽然也经历了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不能坚持的情况,甚至辅导班老师把电话打到我这儿来找人等情况,但最后还是都坚持了下来。
这样坚持了三个学期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不能说很优秀,但起码是能保证及格,毕竟在补习班里,每天完成了作业,其实也就相当于复习巩固了当天的课程。
他在上补习班做完作业以后,大概八九点就能回家。回家后,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督(他的家长在外通宵打麻将)他就拼命地玩电脑,经常玩到转钟,实在累了才睡。想想,其实冯同学也挺可怜。
3、自我成长
这样的状况一直在持续,虽然每天的家庭作业是完成了,但是课堂效率非常低。因为他每天来到学校,课堂学习必定是在打瞌睡和被叫醒之间交替进行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反思了很久,一直找不出一个很好的办法。
直到十一长假结束后的一天,他上课时精神非常振奋。完全没有打瞌睡。当天和数学老师交流,发现他在数学课上,也挺精神。
我终于找到了转变他的契机。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当着数学老师的面,大大的赞扬了他今天的学习状态,质量好,是史无前例的。他露出了腼腆的微笑。我用相机记下了这珍贵的一刻。
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对于他今天的表现,我会这样大加赞赏,他表现得十分兴奋。我顺势跟他说,现在我天天学习都要打卡,不如我们也来一个睡觉打卡,早睡打卡,他欣然同意。
我告诉他,昨天算是打卡的第一天,今天晚上如果早睡,在微信里通知我,我给他打卡,第二天。
没有想到,晚上10点多,他真的找我给他打卡。他告诉我:老师,我睡了。我高兴地给他记下了“打卡,第二天。”并把上午在学校里拍的照片发给了他。我相信他一定是非常高兴的。
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又大大的赞扬了他。我说他的情况大家都了解,我们班的其他同学,都有家长的管束。只有他,终于挣脱了家庭教育的束缚,由他律变成了自律。
我们同学的优秀可能很多都有赖于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但只有他,是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因为家里没有人管他。
正好当时我们正在学习第八课《爷爷的芦笛》,谈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性,我结合他的事例进行教育,孩子们都心悦诚服。
一直到今天,他已经坚持了第13天了。他现在能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抓紧时间把能做的作业做完,我觉得这离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已经不远了。虽然他的成绩暂时可能不会提高得那么快,但是我真的有一种成就感,觉得,挽救了一个可能成为废品的孩子。如果我还用以前那种常规的、三观特正的方式教育冯同学,极有可能,我只是他众多敌视的老师之一,根本谈不上教育、转化。
我觉得这都有赖于我对赏识教育的变通使用。在几次教育的节点上,在常规教育看来,完全不值得赞赏的地方,我找到了他身上值得赞赏的闪光点。并且极有说服力地进行了其他角度地诠释,肯定他的同时,也在其他方面教育了其他的学生。
其实很多我们老师、家长眼里的学困生,学差生,他们常常是被负面评价包围,进而将这些负面评价逐渐变成了自我评价。如:我就是不听话;我是个爱打架的坏孩子;我很笨,我学不会;我就是不会做作业……等等,不一而足。
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其实是极其消极的,这些消极的评价变成了他们的人生背景声,早早地打下了坏孩子的烙印。这个时候,他们急需要外界的一个权威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进行正面的评价,不断巩固,进而把这种正面的评价,内化为他们的自我评价。
对于一个家庭教育这样特殊的孩子来说,我的教育还不能说完全成功,但起码是部分成功。他真的慢慢地在摆脱家庭教育对他的束缚,他真的在慢慢地摆脱家庭教育的局限,实现自我成长,他真的从我的眼中找到了他的价值,在他自己的心里看到了他的自我价值。
我期待着,他能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