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或重大节日,开联欢会是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央视的春晚虽然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它是东西南北中国人最丰盛的年夜饭。在我的记忆里,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小城,形式简单的联欢会,留下记忆深刻,快乐多多。
六一儿童节,我们会早早的来到学校,每人能得到几粒糖果。
五一班的那个黄金时代,我们男生会穿着白褂子、蓝裤子(女生是黑裙子)、白球鞋,去小城最大的娱乐场所——县电影院表演。
五一班的节目总是压轴。我们会描着浓浓的剑眉、涂上重重的腮红,在严群老师的编排下,一边左右摇摆出波浪的感觉,一边整齐的唱出《军港之夜》,并且能唱出两个声部。我们会应热烈的掌声,再唱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
那是多么绅士气。
回到学校,严群老师趁我们没卸妆,给我们留下了一张合影。这也是那个时代难得的记录,那张合影很多同学保留至今。真是难得的纪念。
那个六一联欢会,真是这辈子最光辉灿烂的联欢会。
中学后,元旦联欢会老师是鼓励的。元旦的下午,我们会早早的来到教室,拿出班费买了瓜子、糖果放在桌子上,将课桌靠着墙排成一排,中间的场地留给表演和演出。相声、谜语、猜谜……演员、主持人都是我们自己。
我们最喜欢也最忐忑的节目是击鼓传花、花落到水的手上,都要表演个节目。姐姐帮我准备了个应对的节目——哑谜。用一只手绢包一粒西瓜子,猜一位古代人物名。谜底是包黑子(包拯)。这个节目别出心裁,让我获得了小小的满足感。
姐姐只比我大一岁,却比我懂事多了,总是处处想着我。现在姐姐快到退休年龄了,还在北京打工,我们一年也难得见一次面。
真是想念。
联欢会上节目虽然幼稚,也没有麦克风、伴奏带,但并不缺少快乐。记得一次联欢会,班上一个帅气的男生,居然要表演吉他!这当然是绝对的压轴大戏啊。大家屏住呼吸,等着吉他传来传来美妙的音乐。或许是刚刚学吉他的缘故,同学只会简单的拨一些并不成调的和弦。就这,也吸引了里外三层人(别的班也来了不少)。并且在我的记忆里存活了30多年。
上大学后,元旦晚会的表演内容自然要丰富多了,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着。节目有高仿的“小虎队”“草蜢”……还有那个时代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无所有”……
第一次联欢会我自告奋勇的担当了节目串词。从开场语到每个节目的总结承上启下。后来,每次联欢会都成了我的事。
工作以后,以前,单位会在年终搞一次聚餐,也有表演,不过,我们最多吃吃饭就散了,对联欢会好像没什么感觉。
我最想念的还是小学时那样纯粹的联欢会,给我带来的快乐清晰的保留到现在。(胡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