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遇见“我师”,也就是发现别人好的过程。
在《你为什么见不得别人的好》文章中,对“见不得别人的好”有两层含义:一是当别人好过自己时,自己会不舒服;二是对别人的好熟视无睹。
记得在第一篇周一更新文章里,李笑来老师提问,你最见不得谁的好?我想我最见不得开始和自己是同一水平,后来越变越好的人的好。这里面有两层心理:其一,原本自己和他人是同一水平,可现在别人好过自己,此时更多的是对自己无能的愠怒。他人的存在刺穿了自己的舒适区带来的不悦;其二,自以为自己好过别人,自己应该好过别人。自我设定和现实对照产生的落差,继而“恼羞成怒”。
针对这一层次的“见不得别人好”,要明白的是:自己选择不进步,怎能要求别人也不进步?自己躺在舒适区里,也能厌烦别人勤奋的身影影响到自己?这岂不是可笑之极。
对别人的好熟视无睹中的“见不得别人好”,和抱怨联系得更紧密些。我本是一个不常抱怨、天天乐呵乐呵类型人。但上学期,我有幸接触了两个擅长抱怨的人:家教家的保姆每次在我去家教时给我抱怨这家主人给的工资低,抱怨这家人虽有钱生活却过得糜烂;回到学校,一起经常吃饭上课的伙伴,抱怨导师怎样愚蠢、学校怎样不如自己的本科学校、食堂饭菜怎么好吃等等。我就这样在抱怨中浸泡了半学期,今年开学才感觉不妙,直到看到李笑来老师所写关于抱怨的文章才恍然大悟。自己下意识的,脱口而出的抱怨了,惊觉自己要变成不喜欢的样子了。切身体会,在有抱怨倾向时,总是能发现各种不好,不管是人还是事。所以我觉得第二层次的“见不得别人的好”和抱怨联系得极其紧密。因为看不到别人的好,所以有各种抱怨。
针对第二层次的“见不得别人的好”,我需要改变的是停止抱怨,恢复成以前一样,重新成为阳光女孩。早些时候,就已经明白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把自己整得像个怨妇一样,多么可悲;也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所以和人交往时总能盯着别人有点看,这也让我与人为善。但抱怨的威力真的会如李笑来老师所说,难以想象,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无穷。我现在要做的是早点消除不知不觉被同化的“戾气”,重新发现别人的好,正视别人,也正视自己。